銀姍
摘 要:信息技術發(fā)達的當代,微電影成為網絡的熱門詞匯。本文從微電影的分鏡頭腳本創(chuàng)作、拍攝技巧和后期剪輯幾個方面闡述微電影制作流程。
關鍵詞:微電影;分鏡頭;拍攝技巧;剪輯
隨著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為受眾創(chuàng)造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受眾不再囿于“受”的角色,而是有更多“傳”的能力。微電影在網絡的盛行讓“人人都是藝術家”在新媒體語境下得到了現實的證明。影視技術突飛猛進,影視設備的購置成本大幅降低,技術壁壘越來越低,甚至用照相機、手機就可以拍攝制作微電影。影視技術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嘗試微電影的制作、發(fā)布。
一、不可或缺的分鏡頭
分鏡腳本的制作是電影拍攝及動畫制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開拍之前,我們就應設計好要拍攝的畫面,相當于攝影構圖。依照故事劇情需要,想好要從什么角度拍、用什么手法拍,才能最好地表現出當幕的氣氛和劇情張力,但是很多人在拍攝短片的時候,并沒有太看重這些事。分鏡頭畫面其實非常簡單,卻能提醒我們每個畫面的鏡頭和每個鏡頭的銜接(轉場),也正是有了前期的分鏡規(guī)劃,才會讓后期的制作(拍攝)變得更加順暢,更不至于讓我們忘記創(chuàng)作初期的每一個靈感,所以說在開拍一部作品前,分鏡頭還是很有必要的。
正規(guī)的分鏡頭腳本需要有一下幾大要素:
鏡號:每個鏡頭按順序的編號
景別:一般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顯微等
技巧:包括鏡頭的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鏡頭的組合—淡出談入、切換、疊化等。
畫面:詳細寫出畫面里場景的內容和變化,簡單的構圖等。
解說:按照分鏡頭畫面的內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說為依據,把它寫得更加具體、形象。
音樂:使用什么音樂,應標明起始位置。
音響:也叫效果,它是用來創(chuàng)造畫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如現場的環(huán)境聲、雷聲、雨聲、動物叫聲等。
長度: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以秒為單位。
二、拍攝技巧
拍攝視頻是一個看似簡單(只需要按下錄像鍵)但實際很難(拍出的片子冗長而無趣)的技術。許多人在進行攝像時總是抓不住拍攝的重點,從而讓大好時機白白溜走,如果掌握了以下幾點,就會輕松地抓住經典的時刻,讓拍出的影片很精彩了。
第一招:拍攝前觀察環(huán)境攝像前要先注意周邊的狀況,這樣在拍攝時就可以考慮哪些場面用多長焦段的鏡頭。另外,拍攝時可千萬不要大意,時刻不可忘記周邊或是身后的狀況,特別對背后的溝渠、馬路等要引起重視,不要腳踩空或來往車輛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第二招:場面宏大搖鏡頭。搖鏡頭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當拍攝的場景過于宏大,如果用廣角鏡頭不能把整個畫面完全拍攝下來,那么就應該使用“搖攝”的拍攝方式。搖攝是指當攝像機機位不動,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的人體,變動攝像機光軸(鏡頭橫向或縱向移動)的拍攝方法。
第三招:移攝抓拍人物。“移攝”是將攝像機架在活動物體上隨之運動而進行的拍攝,用移動攝像的方法拍攝的畫面稱為移動鏡頭,簡稱移鏡頭。用數碼攝像機進行移動拍攝非常方便。移動拍攝可以使用畫面框架始終處于運動之中,畫面內的物體不論是處于運動狀態(tài)還是靜止狀態(tài),都會呈現出位置不斷移動的態(tài)勢。
第四招:變焦拍攝。注意定格平時我們經常從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畫面,鏡頭對準一個廣闊和場景,漸漸地鏡頭推進,最后聚焦于某個細節(jié),這種方法經常運用于花卉、燭光、小動物等細節(jié)的拍攝。
三、后期剪輯
剪輯是微電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輯師將前期拍攝的視覺素材與聲音素材重新分解、組合、編輯并構成一部完整電影的過程的總稱。剪輯要處理的最基礎問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系。但“后期”并不意味著單純的工藝操作,它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階段。鏡頭組接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銀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決定著完成影片的質量??梢哉f劇本是電影的第一次創(chuàng)作,導演在現成指導拍攝是第二次創(chuàng)作,那么剪輯就是第三次創(chuàng)作了。
微電影的剪輯方法主要是運用鏡頭來講故事,為影片主題服務。盡管經過劇作構思、分鏡頭攝錄,但電影敘事的生動、戲劇性效果,最終還取決于剪輯能否控制關鍵鏡頭的時間安排。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在鏡頭動作事態(tài)的連貫中,選擇恰當的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動作的新發(fā)展都在戲劇上最合適的時刻表現出來。
內容或形式不同的鏡頭間的對列,是創(chuàng)造性的剪輯廣泛運用的表現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過剪輯的安排和穿插,將一些與直敘故事的內容相對比或者相類似的鏡頭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內在含義、渲染情緒氣氛的藝術效果。表現性剪輯則注意在保證敘事連貫性的同時,利用連貫性表現超越直敘事態(tài)之上的思想與情感。這樣的剪輯不但不使觀眾感覺到跳躍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緒和節(jié)奏的需要。
當不同景別的鏡頭組接技巧在空間的具體造型方面成為電影獨特表現手段的早期,已發(fā)現鏡頭持續(xù)的長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響情緒的感染力。鏡頭短,畫面轉換快,引起急迫、激動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導致遲緩乃至壓抑感;長短鏡頭交替切換可造成心理緊張度的起伏。因此,剪輯控制畫面的長短,可強化或減弱鏡頭切換中動作事態(tài)的速度,調整與敘事內容格調相應的情緒節(jié)奏。
綜上,關于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需要總結,每一次的拍攝和剪輯都為下一次的創(chuàng)作積累經驗。拿起手機開始拍攝,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