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靜 湯妍 王芳
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
姜靜 湯妍 王芳
目的 探討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方法 選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纈沙坦。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變化、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隨訪情況。結果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3.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5%(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LVS、LVD、LEDV、LESV分別為(46.5±10.9)mm、(55.2±10.0) mm、(167.3±57.1)mL、(110.9±35.2)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3.6±10.6)mm、(63.7±11.0)mm、(197.5±48.7)mL、(130.5±36.4)mL,LVEF為(57.4±13.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8.9±9.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1%。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1%,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患者隨訪12個月,試驗組心力衰竭再發(fā)生率為24.2%,對照組為45.5%,試驗組的心率衰竭再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纈沙坦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縮功能,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狀態(tài),降低血壓,改善心肌供血,降低病死率和再發(fā)率,且不良反應少,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的一個理想藥物。
纈沙坦;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動力學;超聲心動圖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因心臟器質性病變而導致功能受損的綜合癥狀。當心臟器質性病變發(fā)展到晚期,患者產(chǎn)生心力衰竭,體內(nèi)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ALD)系統(tǒng)隨之啟動,引起心室重構,嚴重威脅到生命安全[1]。因此能否有效的控制好ALD系統(tǒng)是治療心力衰竭的關鍵。近幾年來,臨床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按照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治療。比如應用強心、利尿等方法。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已經(jīng)成為當務之急,其中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是一種治療心力衰竭疾病,效果良好的藥物,它能有效的延緩和控制病情,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2]。但是當采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治療心力衰竭時,應用卻不明朗。纈沙坦呈白色結晶狀,對Ⅰ型受體(AT 1)有高度選擇性。本實驗通過采用此藥物治療心力衰竭,觀察并記錄臨床效果,以此來明確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在心力衰竭中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4月榮成市中醫(yī)院心內(nèi)科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均經(jīng)洋地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并將所有患者按照各自癥狀根據(jù)心力衰竭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39~78歲,平均(57.4±5.2)歲;病因:缺血性心肌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8例,高血壓心臟病9例;心功能等級Ⅱ級6例,心功能等級Ⅲ級10例,心功能等級Ⅳ級17例;病程1~9年,平均(2.1±0.1)年。試驗組男13例,女20例;年齡38~79歲,平均(56.4±4.2)歲;病因:缺血性心肌病15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高血壓心臟病12例;心功能等級Ⅱ級8例,心功能等級Ⅲ級12例,心功能等級Ⅳ級13例;病程1~8年,平均(2.2±0.3)年。2組性別、年齡、病因、心功能等級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給予洋地黃及其他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等藥物。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纈沙坦(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 20010811)每次80 mg,每天1次。
1.3 觀察指標 檢測所有患者左室收縮末期容量(LESV)、左室舒張期容量(LEDV),左室收縮期內(nèi)徑(LVS)、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等指標。檢測機器采用美國惠普SONOS 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顯像儀。隨訪12個月后,主要為心力衰竭再發(fā)生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心臟射血功能減退Ⅱ級以上或心力衰竭預后評估分數(shù)提高≥75%;有效:心臟射血功能減退I級以上或心力衰竭預后評估分數(shù)提高50%~74%;好轉:心力衰竭評分提高25%~49%;無效:心功能沒有改變或心力衰竭預后評估分數(shù)提高<25%??傆行?顯效+有效+好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分級資料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情況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 2組治療前的LVS、LVD、LEDV、LESV、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試驗組的LVS、LVD、LEDV、LESV均顯著低于對照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的臨床療效比較情況[n(%)]
表2 2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2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t=2.683,aP=0.00;t=3.285,bP=0.00;t=2.119,cP=0.04;t=2.223,dP=0.04;t=2.33,eP=0.00
指標對照組(n=33)試驗組(n=33)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LVS(mm) 56.7±12.4 53.6±10.6 57.9±12.5 46.5±10.9aLVD(mm) 67.4±10.6 63.7±11.0 68.1±10.9 55.2±10.0bLEDV(mL)201.7±57.3197.5±48.7204.2±66.9167.3±57.1cLESV(mL)137.2±65.1130.5±36.4138.9±70.2110.9±35.2dLVEF(%) 35.1±10.3 38.9±9.7 35.0±12.0 57.4±13.7e
2.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試驗組有3例出現(xiàn)與纈沙坦相關的頭痛和胃部不適,發(fā)生率為9.1%,無其他嚴重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對照組發(fā)生一過性心悸1例,頭暈、頭痛2例,咳嗽1例,均無特殊處理,不影響治療,發(fā)生率為12.1%,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60,P=0.69)。
2.4 隨訪情況 所有患者隨訪12個月,試驗組有8例再次發(fā)生心力衰竭,發(fā)生率為24.2%,對照組15例再次發(fā)生心力衰竭,發(fā)生率為45.5%,試驗組的心率衰竭再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3.270,P=0.04)。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nèi)科較常見的急危重癥,近10多年的研究證實,慢性心力衰竭不僅需要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活等問題,還需要及時解決能量耗竭的相關問題[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過度激活,引起左心室重構,使受損心肌和心功能進一步惡化,而心功能減弱則會反作用于神經(jīng)、激素的分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持續(xù)激活,心肌能量消耗增多,心肌肥厚擴大、缺血等致使心力衰竭進一步加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是通過采用耐受性好的藥物及時糾正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異常狀態(tài),有效控制血壓,緩解癥狀,減少能量消耗,提高活動耐力,預防或逆轉心、腎、腦靶器官的損害,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風險[5]。
目前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洋地黃類、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的應用,這些藥物雖能獲得一定的療效,但患者治療后的生存質量并不令人滿意。據(jù)研究報道,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在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上的效果優(yōu)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進而減輕心室的重構,降低心衰的再發(fā)生率和死亡率[6]。但是常規(guī)利尿劑尤其袢利尿劑則會加重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激活,加速鉀離子和鎂離子的丟失,而高水平的的醛固酮會引起嚴重的水鈉潴留,進一步加劇心力衰竭,同時還可誘發(fā)心律失常和猝死[7]。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顯效率、有效率和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應用纈沙坦后,患者的LVS、LVD、LEDV、 LESV明顯降低,LVEF則明顯提高,說明纈沙坦有利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增加心排出量,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狀態(tài),改善癥狀。這與纈沙坦藥理作用有關:拮抗血管緊張素AT 1受體,抑制毛細血管前小動脈的擴張,減輕心臟后負荷,降低醛固酮分泌,抑制腎近曲小管對鈉離子、水的重吸收,從而防止水鈉潴留,減輕心臟前負荷,減少血容量[8];纈沙坦經(jīng)口服途徑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布相小于1 h,消除相約為9 h,重復給藥并不影響藥物動力學,亦不會產(chǎn)生藥物蓄積體內(nèi)的現(xiàn)象[9];每日給藥1次可獲得持續(xù)24 h的降壓效果,給藥后4周即可達到最大的降壓效果,血壓呈依賴性降低,且降壓作用平穩(wěn)而持久[10];纈沙坦的降壓作用與鈉離子攝入無明顯相關性,對患者心率無顯著影響。有研究表明,纈沙坦可阻斷血管緊張素對心肌細胞的肥大作用,提高心肌順應性,抑制血管緊張素AT 1受體介導的血管收縮反應,從而降低左室舒張末壓力和容積,提高心室收縮功能,減輕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改善心肌供血,從而提高左室的射血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11]。
綜上所述,纈沙坦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縮功能,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狀態(tài),降低血壓,改善心肌供血,降低病死率和再發(fā)率,且不良反應少,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的一個理想藥物。
[1] 鄧新桃,石桂良,王如興,等.B型利鈉肽水平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6):41-42.
[2] 羊鎮(zhèn)宇,李庫林,王強.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B型利鈉肽濃度正常的臨床意義探討[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46(11):979-982.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 16(3):195-208.
[4] 陳勇,向琳,胡玉華.參松養(yǎng)心膠囊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51(9):1047-1048.
[5] 張靜,周紅巖,張寶凱.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腦鈉肽和肌鈣蛋白水平檢測及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41(11):1466-1467.
[6] 劉虹.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在心衰中的治療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2013,44(5):51-52.
[7] 李斌.強心利尿劑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36例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4,45(11):71-72.
[8] 張吉峰,莫一鵬,應永軍,等.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治療中重度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66(12):20-21.
[9] 謝進,李欣,胡鋼,等.卡維地洛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5(7):62-63.
[10] 徐盛開,江洪,吳兵.纈沙坦對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的療效[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9,61(4):332-333.
[11] 李志玲,徐新偉,柴萍,等.纈沙坦聯(lián)合葉酸治療老年高血壓腎病的療效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41(4):31-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92
山東 264300 榮成市中醫(yī)院心內(nèi)科 (姜靜 湯妍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