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露 曾文明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的病理診斷
梁 露 曾文明
目的 研究并探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病理學特點,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并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這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這50例患者的病變組織進行切片觀察,分析這50例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學特點。結果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病變發(fā)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竇和胃體,病變累及部位主要為胃體、胃竇、胃底以及賁門,病變累及部位往往多處。在內(nèi)鏡下觀察,其病理類型多為潰瘍型、浸潤型以及隆起型。免疫組織化學檢驗發(fā)現(xiàn),其病變多為淋巴上皮病變。胃鏡下活體檢驗的確診率為44%,結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進行診斷,其確診率為86%。幽門螺桿菌檢測發(fā)現(xiàn),有46例患者合并發(fā)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結論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病理形態(tài)具有多樣性、累及范圍廣的特點。在胃鏡下活檢聯(lián)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能夠有效提高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診斷準確性。醫(yī)生可根據(jù)患者的病理學特點,為患者制定相對應的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延緩疾病的進程,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病理診斷;免疫組織化學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1]。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無明顯的臨床特征,診斷的難度較大,容易出現(xiàn)誤診。因此,尋找一種準確率高的診斷方法,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診治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選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并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50例患者的病變組織進行切片觀察,分析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學特點,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懷化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被確診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并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男女比例為1.5︰1,年齡19~73歲,平均(50.17±17.92)歲,患病時間1個月~7年,平均(3.24±1.92)年。臨床癥狀主要為上腹部隱約作痛、貧血、嘔吐、胃液反酸、消瘦以及黑便。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進行胃鏡下活體檢驗、手術探查,綜合病理檢查,被證實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對患者的病變組織進行切片,切片標本放置于10%的福爾馬林溶液中進行固定,進行常規(guī)包埋切片,對切片標本進行HE染色,并對染色后的切片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驗。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方法為S-P法,其主要抗體為LCA、CD3、CD20、CD36、CD45RO、CD79a以及CK[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變部位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病變發(fā)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竇和胃體,病變累及部位主要為胃體、胃竇、胃底以及賁門,病變累及部位往往多處。有15例患者病變部位僅在胃竇,11例患者病變部位僅在胃體,14例患者的胃體和胃竇同時受累,4例患者的胃底和胃體同時受累,3例患者的胃底和賁門同時受累,3例患者的多個部位受累。
2.2 病理形態(tài) 在內(nèi)鏡下觀察,這50例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病理類型多為潰瘍型、浸潤型以及隆起型。但這三種病理類型并無明顯的區(qū)分標準,其邊界往往較為模糊,往往會共同存在,以某種類型為主,其他類型為輔。本次研究中,潰瘍型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共有19例,其病變特征主要為:面積大且深度較深的潰瘍或多發(fā)性潰瘍;其潰瘍的表面往往呈凹凸不平狀,潰瘍底部有污苔物,有出血出現(xiàn);潰瘍的形狀較為不規(guī)則,呈隆起狀,結節(jié)不夠平整,呈圍堤狀,其質較脆弱,輕觸即發(fā)生出血;潰瘍發(fā)生部位的直徑往往為2~6cm。13例患者為隆起型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其病變部位呈結節(jié)狀,出現(xiàn)腫塊,腫塊形態(tài)為息肉樣隆起,表面有黏膜,有些會出現(xiàn)淺度的潰瘍和輕微的糜爛;腫塊邊緣的皺襞為放射狀,皺襞巨大,隆起的腫塊直徑在1~3cm之間。18例患者為浸潤型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其胃黏膜的皺襞粗而大,黏膜表面為顆粒狀,結節(jié)不夠平整,偶爾會出現(xiàn)淺度的潰瘍和輕微的糜爛,胃蠕動減緩甚至消失,病變部位的直徑為5~10cm,常常存在多個部位同時受累。見圖1。
圖1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組織切片在胃鏡下的病理形態(tài)
2.3 病理組織學特點 免疫組織化學檢驗發(fā)現(xiàn),其病變多為淋巴上皮病變,腫瘤細胞的體積為小型、中型,往往會向腺體上皮組織進行浸潤,使腺上皮組織受損,腫瘤細胞核的形狀不規(guī)則,細胞質呈淺色或透明態(tài)。LCA、CD20、CD79a,CD3、CD36、CD45RO以及CK呈陰性。胃鏡下活體檢驗的確診率為44%,結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進行診斷,其確診率為86%。見表1。
表1 診斷結果[n(%)]
2.4 Hp檢測 幽門螺桿菌檢測發(fā)現(xiàn),有46例患者合并發(fā)生幽門螺桿菌感染。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臨床表現(xiàn)并無特異性,因此,在臨床上,這種疾病往往會被誤診為胃癌、胃炎以及胃潰瘍等[3]。在臨床上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進行診斷需要依靠病理學檢查[4]。因此,總結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病理學特點,能夠為該類疾病的患者的疾病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的病變發(fā)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竇和胃體,病變累及部位主要為胃體、胃竇、胃底以及賁門,病變累及部位往往多處。在內(nèi)鏡下觀察,其病理類型多為潰瘍型、浸潤型以及隆起型。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往往在胃黏膜下層發(fā)生多發(fā)性的廣泛性的病變,其胃鏡活體檢驗的準確性受到影響[5]。本次研究中,胃鏡下活體檢驗的確診率為44.0%,結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進行診斷,其確診率為86.0%。這說明,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進行診斷時,應對患者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能夠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性,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6]。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能夠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組織進行綜合觀察,通過免疫組化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確診率,而對基因進行重組,同樣也能提高確診率。
綜上所述,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病理形態(tài)具有多樣性、累及范圍廣的特點。在胃鏡下活檢聯(lián)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能夠有效提高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診斷準確性。醫(yī)生可根據(jù)患者的病理學特點,為患者制定相對應的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延緩疾病的進程,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陳濤,楊建和,肖溶,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其預后[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0,49(12):1047-1049.
[2] 王成鑫,黃萱,歐陽焱黎,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伴日本血吸蟲感染一例[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4,60(5):339-340.
[3] 禤瑞霞.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67例病理診斷[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231-232.
[4] 戴小波,王益華,張麗華,等.32例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內(nèi)窺鏡活檢病例的臨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21(6):526-528.
[5] 郭春芳.胃黏膜相關淋巴瘤內(nèi)鏡檢查與臨床病理診斷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2,33(33):7307.
[6] 曹娟,祁真玉,吳凱,等.胃黏膜相關淋巴瘤臨床病理診斷和治療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1,32(8):1198-12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15
湖南 418000 懷化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梁露 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