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洪霞
摘要: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感性認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行為習慣,從不同角度發(fā)現數學學科的無窮魅力,從而逐步愛上數學,初中數學教師很有必要實施生活化教學、構建高效的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20-02
1.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1.1可以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數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目標,采用教學生活化的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知,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數學思維與能力,這也彌補了傳統(tǒng)數學教學在這方面的不足。
1.2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表達。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所引用的教學情境大都來源于現實的生活模型,所求解的答案的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教師可以以此開展啟發(fā)性的教育,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小組的交流討論并提出不同的見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提高。
1.3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對數學的學習熱情。生活化教學方式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它可以將語文、地理、政治、美術等其它學科寓于數學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與思維,也使得數學學科呈現出海納百川的特點。這種教學方式真正地將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2.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
要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全面、科學的理解,不僅要認識到數學中有計算、有邏輯、對提高人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都有很大幫助,而且要認識到在數學的產生和發(fā)展中,有許多非邏輯因素,有美的因素;數學理論來源于實踐,并返回應用于實踐;數學與人的實際生活和工作效率密不可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為其他學科的建立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和良好基礎、合理方法和思想能力;數學更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拓寬對數學的認識,讓學生真正懂得數學的價值,才能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
3.體驗數學活動過程,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自去猜測、探索結論,并成為目標結論或規(guī)律的發(fā)現者,也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問題加以拓廣、深化,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亮點,做到因材施教,適當加強挫折教育,能使他們能有勇氣、有信心去面對困難,挑戰(zhàn)困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快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以至成績的提高。這樣一來,當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后,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更進一步地被激發(fā)起來,自然也就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師的鼓勵與評價,更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
4.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的策略
如何才能達到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生活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知識進行靈活處理。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fā)確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素材,通過初中生熟悉的生活人或者事務來理解數學知識,將難以理解和記憶的數學概念與定理等化解為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做到在生活中找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具體的策略有以下幾點:
4.1設定生活氛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初中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有著依賴直觀和具體的實物支撐的特點,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設定與數學相關的現實生活,也就是說將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情景中去,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軸對稱圖形》的講解中,以"蝴蝶飛舞、落下"的多媒體演示為基礎,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軸對稱圖像的概念。
4.2深入研究教材,將學習內容生活化。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思想也是隨處可見的。因而,需要老師能夠深入的研究教材,結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將學習內容生活化。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降水概率、彩票中獎和分期付款等諸多問題,都可以在進行統(tǒng)計和概率數學知識學習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4.3堂練習生活化。數學學科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必須通過大量的數學練習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的目的。數學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因此數學課堂練習一定要注重與實際生活的鏈接,在練習設計中滲入生活化元素,不斷促進課堂練習生活化,這也是踐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方案,是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有關三角函數的計算系列知識結束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設置以下課堂練習:(1)從權威習題冊中選取一些生活化的數學試題印成小試卷,當堂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消除三角函數脫離生活生活實際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與抽象感,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三角函數的奇妙。(2)設置一種實際問題,讓學生課下完成,或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親自實踐,如"就'如何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這一問題,探究出多樣化的方法",這種練習既能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也鞏固了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
4.4課外拓展生活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加強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不注重通過多樣化途徑拓展學生的課外數學知識,這導致學生只知課內,不知課外,只知固守,不知變通拓展,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注重數學課外知識的生活化拓展,是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形成生活化數學思維,推動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適時開展數學生活化知識講座,邀請一些幽默的數學大師傳授給學生高效的數學解題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二是舉辦數學課外知識展覽會。激勵學生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數學現象、數學故事等精彩的課外知識記錄下來,呈現在展覽會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