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曙光
(無錫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江蘇 無錫 214000)
老年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對照研究
顧曙光
(無錫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江蘇 無錫 214000)
目的 探究老年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對照研究。方法 隨機選取老年癡呆照顧者89例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按照是否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40例照顧者不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實驗組49例照顧者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比較兩組照顧者治療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結果 兩組照顧者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SDS)、密頓焦慮量表(HAMA)各項數(shù)據(jù)與干預前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另外,對照組干預后抑郁自評量表(SDS)、密頓焦慮量表(HAMA)各項數(shù)據(jù)降幅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癡呆照顧者給予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減輕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有利于改善老年癡呆生活質(zhì)量。
老年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是人口大國具有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多的特點,伴隨我國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壽命明顯增長,我國老年人群比例在不斷上升,隨著年齡的增大,個體器官功能會不斷降低,原發(fā)性退行性腦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被稱為老年癡呆,老年癡呆癥老年癡呆照顧者以記憶、思維、判斷能力出現(xiàn)障礙,大腦萎縮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隨著老年癡呆照顧者病情的不斷發(fā)展,老年癡呆照顧者可出現(xiàn)嚴重軀體活動障礙以及智能殘疾,需要照顧者24小時對其進行監(jiān)護[1-2]。本次實驗通過以老年癡呆照顧者89例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比較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分有無對為SDS、HAMA評分的影響,探究老年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對照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2月老年癡呆照顧者89例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實驗組49例男33例,女16例,年齡最小為25,年齡最大為68歲,平均年齡在(47.2±3.8)歲,其中有31例為本科以下文化程度,有18例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在(49.2±3.9)歲,其中有23例為本科以下文化程度,有16例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兩組照顧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本次實驗正式開始前調(diào)查并填寫照料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與照顧者關系。
對照組照顧者不給予心理健康教育。
實驗組照顧者給予心理健康教育。選擇有5年以上臨床經(jīng)驗的護理人員以及心理醫(yī)師構成干預小組,采用上門隨訪的方式對照顧者給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步驟如下:
(1)小組成員向老年癡呆照顧者闡明本次實驗的目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了解照顧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內(nèi)容,消除照顧者對上訪人員的戒心,對照顧者進行心理健康測試,測試照顧者心理抑郁、焦慮情況。
(2)向照顧者講解老年癡呆的發(fā)生機制、疾病進展,指導照顧者用正確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增強照顧者對患者臨床護理的責任感,提升照顧者在臨床護理的積極性,以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護理工作。幫助照顧者發(fā)展業(yè)余愛好,在能力范圍內(nèi)多攜帶老年癡呆患者參與室外活動,一方面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達到放松自我身心的目的,從而減輕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
每個月上門隨訪一次,對照顧者進行1小時左右心理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照顧者干預前后的心理健康狀況。
1.4 評價標準
采用SDS、HAMA測量照顧者負面心理情緒,其中SDS滿分100分,得分<50表示患者不抑郁;得分50~59表示患者輕度抑郁;得分60~69表示患者中度抑郁;得分>70表示患者重度抑郁[4]。HAMA滿分29分,得分<7表示患者不焦慮;得分8~14表示患者輕度焦慮;得分15~19表示患者重度焦慮;得分>20表示患者重度焦慮[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照顧者干預前后SDS、HAMA的變化狀況,對照組患者干預后SDS、HAMA各項數(shù)據(jù)降幅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照顧者SDS、HAMA的變化狀況(±s)
表1 兩組照顧者SDS、HAMA的變化狀況(±s)
HAMA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49 62.6±5.4 42.3±2.7 14.5±3.5 7.2±1.3對照組 40 64.9±5.3 59.3±4.3 14.9±3.4 13.6±2.7 t 5.753 5.876 6.534 6.574 P>0.05 <0.05 >0.05 <0.05例別 例數(shù) SDS
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的不斷加深,老年癡呆癥患者人數(shù)在逐年增加,絕大多數(shù)老年癡呆癥患者家屬充當照料者,由于我國照顧者缺乏相應的臨床護理培訓,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可加速老年癡呆患者生活活動能力的減退,增加護理難度。這與我國社區(qū)醫(yī)院對老年癡呆疾病教育知識宣傳力度不夠,人們普遍缺乏對老年癡呆患者診療、護理方面知識的了解,缺乏相關醫(yī)療機構和醫(yī)療部門在技術上的支持,增加了照料者臨床護理的難度,同時加重了照顧者的心理壓力[6]。這種心理壓力長時間無法得到有效的疏泄,可增加照顧者與患者在日常生活、護理過程中的爭吵、不合作,最終導致照顧者出現(xiàn)抑郁、消極等不良情緒。
本次實驗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SDS、HAMA各項數(shù)據(jù)沒有明顯差異(P>0.05);兩組老年癡呆照顧者干預后SDS、HAMA各項數(shù)據(jù)與干預前相比有明顯降低;另外,對照組干預后SDS、HAMA各項數(shù)據(jù)降幅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結果表明,對老年癡呆照顧者給予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減輕老年癡呆照顧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值得推廣。
[1] 孫曉嵐.老年癡呆老年癡呆照顧者照料者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6,14(3):82-84.
[2] 劉文鳳,段桂香,馬雄英,等.老年癡呆照料者情感負擔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12):1895-1898.
[3] 蔡桂蘭,陳芳元,周 萍,等.老年癡呆照料者專業(yè)照料需求的調(diào)查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2):18-21.
[4] Vann,A.S..A caregiver's wish list for a national alzheimer's agenda[J].American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2014,29(2):111-113.
[5] 肖聞宇,鄭舒華,何小珍,等.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老年癡呆照顧者及照料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1):150-152.
[6] 王慧文,薛慧英,朱啟文,等.老年癡呆病人照料者負擔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5,32(4):627-62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6.33.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