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馨,王文斌*,愈曉薇,程國杰,張 銀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北京 102600)
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cTnI、CK-MB水平變化分析
李 馨,王文斌*,愈曉薇,程國杰,張 銀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北京 102600)
目的 探討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cTnI、CK-MB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63例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為觀察組,健康體檢者30例為對照組,檢測兩組血cTnI、CK-MB水平。結果 觀察組CK-MB、cTnI分別為(48.01±5.12)IU/L、(6.98±1.22)ng/L,對照組為(18.62±3.11)IU/L、(5.11±1.03)ng/L,均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CK-MB、cTnI水平逐漸增加(P<0.05)。結論 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cTnI、CK-MB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且隨著病情加重,兩指標水平均明顯增加。
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心力衰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鈣蛋白
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CM)是一種以心室擴張、心肌收縮功能受損為特征的疾病,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僅為40%。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降低死亡和傷殘的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早期準確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據(jù)報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I)在心力衰竭的診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本文對CK-MB、cTnI在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63例DCM心力衰竭患者,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齡46~79歲,平均(63.24±3.21)歲,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分級,心功能分級Ⅱ級11級,Ⅲ級30例,Ⅳ級22例。選擇同期我院門診健康體檢者30例為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5~69歲,平均(62.03±3.0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集患者靜脈血離心后采用熒光免疫分析儀(TriageMeterProm)、雙抗夾心免疫熒光法檢測CK-MB、cTnI。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CK-MB、cTnI水平比較
觀察組CK-MB、cTnI分別為(48.01±5.12)IU/L、(6.98±1.22)ng/L,對照組為(18.62±3.11)IU/L、(5.11±1.03)ng/L,均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CK-MB、cTnI水平比較
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CK-MB、cTnI水平逐漸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級CK-MB、cTnI水平比較
DCM的發(fā)病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各種致病因素不僅引起心肌細胞損傷,也導致心臟擴張、心肌重構,該過程將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因子系統(tǒng)激活, 引起血流動力學異常和心肌供血不足,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細胞損傷進一步加重[2]。cTnI水平通過受損的心肌細胞膜進入血管,引起血清cTnI升高。且隨著血清cTnI不斷升高,心肌細胞損傷逐漸加重。本組資料中,觀察組cTnI水平高于對照組,且cTnI水平與心功能分級呈正比,提示DCM心力衰竭患者中cTnI水平明顯增高,且隨著病情加重,cTnI水平逐漸增加,說明cTnI可作為DCM心力衰竭的診斷及判斷預后的指標。
CK-MB是心肌細胞內(nèi)參與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的重要酶類,正常情況下不易透過細胞膜,但在心肌損傷時,透過細胞膜的CK-MB增加,引起血液CK-MB水平增高。本組資料中,觀察組CK-MB水平高于對照組,且心功能分級越高者,其CK-MB水平越高,提示CK-MB水平與心肌損傷程度關系密切。研究證實, DCM心力衰竭的發(fā)生與心肌細胞數(shù)壞死和凋亡、心室重構、能量代謝障礙有關[3]。心臟功能受損激活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機制,并使功能性調(diào)整機制失靈,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嚴重,在此過程中,細胞發(fā)生壞死、自溶,導致酶類增高。
總之,在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血cTnI、CK-MB水平明顯增高,且與心肌病變程度呈正比,兩者均可作為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診斷及判斷預后的指標。
[1] 陳運枝.多種心肌標志物檢測對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及應用價值[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17(12):1935-1938.
[2] 林慧銘,孫全昆,胡禮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cTnT、hs-CRP檢測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5):1965-1966,196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541.61
B
ISSN.2095-6681.2016.32.096.01
李 馨(1980-),女,北京市人,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從事心血管內(nèi)科方面的研究
王文斌,男,副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