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06-01
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初中學生正處于少年期間,其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既需要正確的價值引導,又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將深刻的理論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自主的進行探究、體驗,通過學生的道德踐行和生活實踐,促進思想品德的知行統一。因此,作為教育活動之一,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應該是一種讓學生主動去體驗的過程——在體驗中去學習,去感受,去使用,然后再學習。
一、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教是為了學。教師只有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才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特別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讓學生的腦筋幼起來,“多思考”。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老師可以使用恰當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fā)展。當然。教師的“間題”要提得準確,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至于太難回答。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的引導,可以使他們在爭論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其次,讓學生的嘴動起來,“多說話”。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自己的意見,展開討論,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fā)言的過程,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中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這樣既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后,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多做”。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要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后布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當然,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各位教師的不斷探索。
二、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深刻理解教材,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一般地,思想政治教學多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等,而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較少。教師往往出于自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詳細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沒有對知識產生過程的體驗,更談不上去真正理解和消化。如果老師能夠轉變自己的教學: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能夠深刻理解,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師的備課、上課都要圍繞著讓學生自己體驗學習過程來展開。教師備課上課的重點、難點,不僅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必須突出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或疑難問題。教師的任務或角色是指揮者,課堂例控的操縱者。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這是讓學生學會體驗學習過程的關鍵。客觀上講學生學習能力是有限的,讓學生自主學習并非教師完全放任不管,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科學思維方法,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規(guī)律,自主地學習教材。自主地體驗教材知識產生的情境和過程。這樣持之以恒,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中,思想政治教學一般由教師向學生提出事先設計好的問題,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清晰,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想一想,教師能不能嘗試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注意培養(yǎng)幾種能力,如分析、解決問題時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邏輯思維能力,聯系地、發(fā)展地、全面地看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關注、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科學地進行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再運用科學思維方法積極主動地學習,體驗和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如果學生能夠根據教材內容自己提出問題,學生就基本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
當然,學生的理解不一定準確、恰當,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首先教會學生學會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種問題,這是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全面認識某一事物必須理解的三個方面,也是思想政治教材所遵循的基本思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