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沛
【摘要】本文通過對本科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發(fā)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可以入手實施改革的諸方面,有助于增強本科英語翻譯課程教學效果,提高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能力,這對于促進我國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本科英語 翻譯課程 翻譯教學 教學改進
一、翻譯教學相關概念
1.翻譯教學的概念。對翻譯教學基本概念的界定,意見不一,可謂是見仁見智。加拿大學者德利爾首先提出了“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的概念,認為“教學翻譯”只是外語教學的一種工具,用來檢查學生對語言點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翻譯教學”則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翻譯技能而進行的教學。
2.本科英語翻譯課程的定位及教學目標。首先,必須對“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兩個概念加以區(qū)分。劉和平較早發(fā)表了對“翻譯教學”和“教學翻譯”的見解,并將翻譯教學和教學翻譯聯(lián)系起來,認為“語言教學中采用的翻譯方法不是以交際為目的,而是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并掌握語言知識,獲得語言能力;而翻譯教學則是在學生具備一定語言能力基礎上訓練翻譯技能”。穆雷將其具體化,指出“教學翻譯是以翻譯作為外語學習的工具,用翻譯來提高并檢驗外語運用的能力;而翻譯教學則以培養(yǎng)職業(yè)翻譯能力為目標,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從業(yè)技巧”。劉和平進一步將翻譯教學體系分為初、中、高三個階段,其中,“初為本科階段基礎型,中為翻譯本科專業(yè)型,高為翻譯碩士專業(yè)型”,并明確提出,“無論是否翻譯專業(yè),只要教授翻譯,就不能改變翻譯教學原則和教學內容,就應該根據職業(yè)翻譯的內在特點和規(guī)范組織教學”。由此,譯界學者達成共識,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應屬于“翻譯教學”,位于翻譯專業(yè)教學的初級階段,旨在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翻譯能力。
二、本科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課程設置問題。多數高校的翻譯課是從大三開始的,因其教學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情況把翻譯分為英漢翻譯,漢英翻譯和口譯。有些學校分三個學期,三個科目各占一學期;有些學校將翻譯分成筆譯(英漢-漢英翻譯合二為一)和口譯來進行;有些學校則還未開設口譯這一科目。雖然如何將科學地界定翻譯應該分成多少學期,英漢和漢英翻譯應否同時進行,目前尚無定論,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翻譯課程的設置隨意性強,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教師情況安排課程,而不是根據翻譯課自身的規(guī)律和要求安排課時與具體科目。
2.教材方面問題。時下翻譯教材的數量眾多,版本各異,只要到較大的書店瀏覽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點。這給翻譯教師帶來的好處是可以博采眾長,廣泛吸收,根據本校學生特點選擇教學內容。然而仔細閱讀這些教科書就會看到多數教材大同小異:一者,切入角度多為探討翻譯技巧,雖然命名各不相同,實質區(qū)別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幾種教科書的例句順序和講評都一模一樣。
3.教學方式問題。翻譯教學內容與市場、社會實際需求脫節(jié),教學模式陳舊。長期以來,我國大陸的翻譯教學(大而言之,英語教學乃至其他學科的教學)多以完成教學大綱的“忠實取向”為主,以完成教科書和教學計劃為目的,任教教師較少考慮課程內容對學生的適用性,課程設計能力偏弱。
三、本科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的改進策略
1.探索新型教學方法和模式。首先,要把以教師為中心改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抓好以下環(huán)節(jié):(1)授課:時間應盡量壓縮,經常設置一些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索。(2)輔導:組織討論以集思廣益,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3)作業(yè):課堂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并舉,課堂作業(yè)的材料應少而精,課外作業(yè)應加大難度和題量。(4)評議:包括教師講評和學生評議,教師講評不僅進行錯誤分析,更要介紹優(yōu)秀譯文,要把那些敢于獨立思考,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譯文選出來供大家學習;學生評議指學生完成翻譯作業(yè)后分組對譯文進行相互修改,評價譯文的優(yōu)劣,最后讓學生拿出比較認可的譯文。
其次,要把以句子為中心改變成以語篇分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翻譯教學中強化語篇意識,有助于學生突破宏觀理解的障礙,使他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去理解所譯句子的語法特征及語義類型的習慣,從而為明白曉暢的譯文鋪平道路。單獨進行句子教學,學生對原語只能是表層理解。語篇教學能夠使譯者通過語言能力和情景知識掌握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邏輯結構,從而獲取完整的信息。
2.翻譯測試形式多樣化。翻譯課考試應采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法。開卷考試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不必過于緊張,既有充分的時間理解原文,進行原語語篇分析,又有足夠的時間考究譯文,所以能夠拿出較高質量的譯文。開卷考試還適用于偏重特別文體,或者試題難度大的考試,學生必須借助工具書才能解決某些術語和難題,順利進行考試。閉卷測試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該類試題常常是社會文化和科普知識,不涉及特殊文體,且題量不大,難度適中,適合中等以上學生的水平。然而,這種考試不可避免的是學生對譯文缺乏認真推敲,往往質量不高,不能準確考查學生的水平和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使用非課堂測試的方法,效果十分顯著。非課堂測試猶如作業(yè)一樣,提前布置給學生要求他們按時交卷。這種考試一般題量大,難度大,不經長時間的思索,很難進行雙語轉換。
這種測試學生一般不會受時間的影響,甚至可以相互討論,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興趣。三種形式的有效結合,才能準確地測驗學生的水平和教師的授課情況。
參考文獻:
[1]陳堅林.現(xiàn)代英語教學組織與管理[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31-233.
[2]陳恪清.大學英語教學翻譯的翻譯教學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