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哲
[摘要]現(xiàn)階段,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的工業(yè)設計群設計專業(yè)都是參考本科教育的教學方法,但實際上高職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本科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一致的,這就導致了最終的教學成果特色不明顯和教學效果不明顯。文章以設計類的重要課程——三大構成為分析對象,通過對這門課程的整體分析提出課程內容的整合方向,突破教學的實用性和特色性。
[關鍵詞]高職;工業(yè)設計;課程內容;三大構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04
近年來,在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專業(y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很多,在這種背景下,成立了很多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不一樣,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更多地適合實際的生產接軌,學生畢業(yè)以后就能夠直接到工作崗位上做貢獻,這就要求學生有比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迅速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1三大構成課程的相關介紹
對于設計類專業(yè)來說,三大構成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三大構成體系已經在我國應用了多年,當前已經成為我國設計專業(yè)教學培養(yǎng)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際設計的重要銜接性課程,它是設計類課程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一門課程。三大構成的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思維、嚴謹態(tài)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涉及的知識面也相對比較寬廣,所以培養(yǎng)出的學生也具有廣闊的思維空間。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設計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于我國高職學校的設計類專業(yè)來說,三大構成已經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
2高職院校三大構成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高職院校對于三大構成課程的開設相對外國來說還是缺少適合高校教育本身的經驗,最主要的模式還是模仿普通本科教學,這樣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主要如下。
1課程的針對性不強
高校的設計類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是為社會服務的,他們應該具備社會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能,所以三大課程從理論上也應該是為社會服務的,社會的需求變化,其課程也應該變化,從高職目前的情況來看,針對性不強。
2過于重視理論
高職院校的三大構成課程社會大部分是參考普通本科教育,對于普通本科來說,更強調的是理論厚度的積累,因為普通本科培養(yǎng)的學生相對要求知識面寬廣,從事行業(yè)范圍相對較大,高職院校搬過來以后,顯然與高職實踐性色彩相差較大,不能夠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
在當前高職學校三大構成課程的學習中,還是采取老師講解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為主,學生對于知識被動地接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所以,在充分的對現(xiàn)實情況進行分析以后,高職院校應該考慮對三大構成課程的改革,要彰顯出高職的教育特色,使學生不僅掌握所需的理論知識,還有良好的實踐能力。
3三大構成課程的整合措施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大構成最終的服務還是社會,還是要為具體的設計工作打下基礎,因此,在三大構成課程整合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實踐這條主線,課程的整合應該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實際的設計工作而展開的,學習三大構成以后,學生應該明白設計工作的一些基本準則,在掌握設計基本準則的前提下,可以有更多的設計方案,下面圍繞三大構成課程的整合進行分析。
1對上課時間進行優(yōu)化,使之更具科學性
三大構成中的任何一門課都可以單獨作為一門課來講解,但是,從實際的教學來看,三門課程之間的內容實質上是交匯貫通的,如果把它們各自當成一門獨立的課程去講解,顯然很浪費時間,并且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學生也不能在單獨學完這三門課以后將它們很好地融合起來,針對這個問題,高職院??梢詢?yōu)化一下三門課程的開課時間,因此高職院??梢院侠碚险n程開設的時間,將三大構成課程放到大一下學期,這樣就能夠促進整個課程體系的連貫性。可以適當?shù)貕嚎s課程的總學習時間,但是要做好理論學習和實踐之間的時間分配。當然,將三門課程整合到一起,必然會遇到教學內容重復等問題,為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在教學內容上,也應該進行整合。
2教學內容的整合
將三門課程綜合到一起以后,必然要進行內容的整合,去除走馬觀花的內容,保留經典內容,還要顯示出三門課程之間的內在連續(xù)性。此外,老師應該深刻地認識到三大構成課程的核心還是要為企業(yè)的最終設計服務的,老師應該多去相關的設計企業(yè)進行調研,了解企業(yè)所需要的設計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專業(yè)素質,將企業(yè)的需求和三大構成的課程有效的銜接起來,著重對企業(yè)需要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
3對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整合,提高教學效果
三大構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其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老師
根據(jù)課本的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內容講解,然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進行練習,這種方法不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學習三大構成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新的教學模式來驅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例如,老師下一節(jié)課在進行理論講解之前,可以事先布置同學回去查閱相關的資料,然后將自己查閱到的資料整理出來,下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在課堂上同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這樣不僅別的同學更容易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學生自己也會充滿滿足感。另外,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素材充滿好奇感,鼓勵學生多從平時的生活中去挖掘新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新事物充滿旺盛的好奇心。
4對課程的學習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重視學生的努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設計類專業(yè)對于課程學習結果的評價都是課程學習結束以后,將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展示出來,進行表彰,這樣的方法固然會增強優(yōu)秀學生學習的信心,但是太過于重視結果,從整體來看,是不合適的,有些學生并不是因為不努力沒做好,他們可能是暫時沒有完全理解或者水平有限,這就忽略了他們對于這門課程所作出的努力,從分數(shù)上打擊了他們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所以,在進行課程評價的時候,不能僅僅將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老師可以為每一名學生建立他自己的檔案,在檔案里放上學生每一次的作品,要進行評價的時候,首先觀察學生比之前是否有明顯的進步,然后再和別的同學進行客觀的比較,找出差距所在,同時,老師應該組織作品展覽,讓其余師生客觀的對作品進行評價,這里所說的作品展覽,不應該僅僅是最終的作品,還應該包括學生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學生為了這個作品的完成都做了哪些工作,老師再結合其他師生對學生的評價,就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個客觀的綜合評價了。
4結論
對于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三大構成是非常重要的一門銜接課程,是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特色課之間連接的紐帶,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學好三大構成,對于學生以后在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服務,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職老師一定要把握高職教育的本色,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設計類人才,希望本文能夠對相關的研究人員產生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金花,李昌論高職裝潢藝術設計專業(yè)三大構成課程內容的整合[J].新課程研究(中),2012(3):61-62
[2]劉少帥室內設計四年制本科專業(yè)基礎教學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3
[3]曹小琴面向“兩化融合”的工業(yè)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4]李燕飛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三大構成課程的整合[J].大眾文藝,2011(6):160-161
[5]劉衛(wèi)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課程整合研究[J].湖南包裝,2015(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