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迪毅 唐玨穎
摘 要: 文章通過對國內外工科學院的分析歸納,進而聯(lián)系自身工科學院文化建設的實際,以朋輩沙龍的形式為切入點思考學院文化的承接與建設,旨在通過朋輩模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全方位激勵和補充文化活力,使工科學生更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工科學院 文化建設 朋輩沙龍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s think - peer salon, for example
Yu Diyi, Tang Juey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 automotive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sis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duction, thus linking its engineering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peer salon form for entry on school culture of undertaking and construction to through peer model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all-round motivation and cultural activity, make the college students a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Peer salon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71-02
一、工科學院文化建設背景
1.工科學院特點
工科是應用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fā)展起來的學科,主要培養(yǎng)實際應用能力的工作人員。工科學院的特點主要有:1.在接受高等專業(yè)知識前,有一定的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知識儲備;2.工科學院學生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十分注重實踐動手能力;3.結合信息時代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熟練掌握相關軟件,如CAD,gambit,fluent等;4.一般而言男生更擅長理科,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力優(yōu)于女生,故學院男生人數(shù)多于女生;5.工科類學生在課程設置上大多偏向數(shù)理化以及專業(yè)課知識,學院文學藝術氛圍不濃厚,導致學生接觸文學藝術類知識較少。
2.文化建設
文理科生的行為不同來源于后期訓練差異所致,并非基因本質,思維和處理方式不同不代表性格本質完全不同。理科生擅長研究公式研究物理結構,但是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工科生即使專業(yè)知識廣博也將會淪為科學的工具。而藝術的熏陶,交叉系科的學習,思想政治的領悟等文化建設有助于激發(fā)工科生的能力。
當工科學生步入社會,社會對其要求是能解決企業(yè)、工廠等的實際問題,故學院培養(yǎng)理科生的重點在讓學生理論與實踐并重;為迎合發(fā)展的潮流,還要求工科生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研發(fā)出更高端智能的產品。這些的成形離不開德智體美的全面培養(yǎng),離不開學院的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可用來激勵學生精神,鼓舞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心智,而后提升自我人格和發(fā)掘自我潛能。
3.國外工科學校文化建設
德國有兩種大學模式,分別為德國研究型大學模式和德國工科大學模式,德國工科大學模式典型學校代表有德國工科大學。德國工科大學它課程內容包括技術教育和一般教育,技術教育包括建筑、土木、機械等,一般教育包括基本的人文和倫理知識。因為有人認為:“離開探索社會問題和倫理問題孤立地學習技術是危險的”。[1]因此他們設立人文科學系科。
僅憑十多年時間就躋身于法國著名工科大學行列的貢比涅工藝大學,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培養(yǎng)出了具有“足夠科研能力”的工程師。如何培養(yǎng)一名足夠科研能力的工程師?該校提出,工程技術人員“科研能力取決于高水平的研究及跨學科的教學內容”。[1]專業(yè)知識學習和交叉學科學習兩者并重,工科學院文化氛圍不該單一,應該融入藝術類、文學類的氣息。此外,印度頂尖級工科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注重開設靈活彈性和范圍較廣的選修課程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管理等廣泛領域。[4]
4.國內工科學校文化建設
國內頂級的工科大學清華大學在文化建設中以開放選修課的形式呈現(xiàn),選修課主要集中在專業(yè)課程與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中。
同樣在國內也有運用朋輩教育來建設學院文化,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心理學系在2007年開始試行大學生朋輩教育,為了探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提升心理學系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將朋輩心理輔導融入思想政治工作,[5] 進而增強學院的文化建設。
二、學院現(xiàn)狀分析
1.背景分析
浙江科技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已經成立35周年,下面設置了四系分別為機電工程系,車輛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以及能源與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系。學院現(xiàn)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名,學院的院訓為“篤實啟新、至正達和”,引領學生秉承學院文化脈絡,提升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同校文理學院分析
浙江科技學院文學院包括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和外國語學院。以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和機械學院作比較可得:第一,學院學生性別比例差異大;第二,院系課程設置方面差異大,一個注重文科,一個偏向理科;第三,學院學生性格差異大,文科生感性浪漫而理科生理性現(xiàn)實;第四,兩院學生處事方式有差異,文科生享受事物過程,而理科生為達到預期目標。
3.機械學院文化建設的問題
3.1課程設置局限性
工科學院設置安排帶有專業(yè)性,學校以扎實學生專業(yè)知識為基礎,而相應忽略交叉學科的課程安排。即使學校設有豐富的專業(yè)課包括專業(yè)選修課、自然選修課、語言類選修課、人文類選修課等,但由于學分限制和時間安排,學生無法良好的接觸其他文化。
3.2學生自主性低
經調查走訪大二機械學院學生寢室,機械學院同學整體對學習的興趣氛圍并不濃厚,沒課的同學40%會窩在寢室沉迷游戲或小說。下課之余,學生缺乏主動性去進行戶外探索,欣賞畫廊書展,聆聽曼妙音樂,閱讀國內外名著。
3.3學生與影響力人物聯(lián)系性少
豐富學院學生知識面,建設學院文化離不開頗具影響力人物的指引。工科學院學生不僅要與專業(yè)課老師有聯(lián)系,同時也要增進與其他學科老師的交流,但由于時間、溝通平臺等因素,限制了兩者的交流。影響力人物不僅指老師,同時也可來自社會,學生之間,但由于學生住校學習接觸社會較少和不同學院學生無法一起上課等因素導致同校學生之間也缺乏交流,即普通學生和具有影響力人物之間缺乏聯(lián)系。
3.4文化建設形式較少,針對性低
學校講座、講堂、面對面交流等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較少,即使有也是面向全校,針對工科學院的活動幾乎沒有,并且學院也鮮有相應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文化建設力度較低。
4.文化建設新模式—朋輩沙龍
面對以上問題進行思考,新的文化建設方式—朋輩沙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在課程設置局限性方面,由于老師和學生的個人因素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個局面。并且,倘若整個工科學院的學生都按要求強行進行交叉性學科學習,第一,學校缺乏導師資源;第二,對交叉學科學習沒有興趣的同學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針對學生自主性低分析,對同一事物比如主持、支教感興趣的學生分散在學院的各個角落,在分析完學院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后,擬定當期沙龍的主題,結合擅長此方面的人才,并把對這一方面感興趣的同學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研究,學生對此方面的興趣會變得濃厚,高山流水遇知音后大家也會彼此聯(lián)系,自然而然自主性就會有所提高。
在普通學生與具有影響力人物聯(lián)系少這方面,社會型人才與學生跨度大,組織活動存在一定難度,參加沙龍可能會使雙方都比較拘束。對于老師,學生們也會感到嚴肅,其次長久在校也會產生對老師的厭倦感。轉變思維模式,邀請同輩中的優(yōu)秀學生可以使沙龍更輕松的進行,被輔導者在年紀相仿的同學面前不會感到拘束,他們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助人者也能設身處地地為被輔導者著想,易取得對方信任。這使得彼此在相互交流中會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兩者并無很大的代溝,能夠輕松愉悅的融入彼此的話題。
朋輩沙龍異于普通的講座、講堂。朋輩輔導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營造建設性的心理氣氛被放在首位。教育者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伙伴的作用,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大學生相互傳授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經驗,及時進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溝通,引導伙伴盡自己所能給對方精神上的鼓勵和學習上的幫助,讓彼此充分體驗身邊伙伴的關愛,借以見賢思齊、激發(fā)上進,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教育方式。[6]調查表明:在困惑時向同齡朋友訴說是目前高職生繼自我調節(jié)之后最常見的求助方式?!吧除垺币辉~最早源于意大利語單詞"Salotto",它是一種無拘無束的聚會形式,后來風靡歐美各國文化界。
5.朋輩沙龍創(chuàng)新模型
圖1朋輩沙龍創(chuàng)新模型
5.1沙龍對接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是指滿足社會需求的社會活動,也指為改善和發(fā)展社會成員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務,筑夢支教團隊是一支典型團隊,曾連續(xù)7年在江西的“曉春學?!边M行支教,受到校長、當?shù)卮迕竦囊恢潞迷u和電視臺的表彰報道并且獲得過多次榮譽,頗具影響力。邀請該團隊現(xiàn)任隊長對接對此感興趣的工科學生,通過現(xiàn)身說法教育引領聽講人,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5.2沙龍對接典型學生
典型學生包括具有獨特技術的學生、打破常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等,典型學生的特長、成功往往不易復制。在朋輩沙龍主講人隊伍建設中,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類典型學生--科院微生活創(chuàng)始人,該學生休學創(chuàng)業(yè),并且成功有為。主講人在沙龍上分享休學創(chuàng)業(yè)、成長奮斗的歷程,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與廣大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教育學生以身邊典型為旗幟,敢于突破,勇于挑戰(zhàn)。
5.3沙龍堅持寓教于樂
機械學院所舉辦的朋輩沙龍具有小規(guī)模性,與講座相比打破了一講多聽的局面。主講人與聽講人容易產生互動。并且主講人與聽講者為“同輩”,更能使同學們感到輕松和親切。主講人和聽講人以談話的形式進行,所舉辦地點可以為草坪,黨員之家,車隊等,根據相關主題定舉辦地點,交談之后可以參觀車隊基地,參觀創(chuàng)業(yè)辦公室,令同學們更切身體會優(yōu)秀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
5.4沙龍平臺,點線面結合
“點”指骨干學生即主講人,主講人來源于學生,卻又“高于”普通學生;“線”指聽講人,機械學院每班都可挑選一到兩位對該主題有興趣的同學;“面”指機械學院宣傳部在沙龍舉行完畢都將寫宣傳稿面向全校同學,全校同學都可了解朋輩沙龍過程。這樣朋輩沙龍則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發(fā)揮了循序漸進地滲透于普及優(yōu)秀思想和規(guī)范言行的作用。
5.5沙龍秉承學院院訓
“至正達和,篤實啟新”是機械學院的院訓?!爸琳奔匆哉秊槠?,至于同儕,院訓寄希望于學生品行端正,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并且向同輩之先進看齊,力爭上游,由此點化,朋輩沙龍孕育而生;“達和”即以和為宗,達于化境,寄希望于學生能有高的造詣,朋輩沙龍以此為宗旨而建設工科學院的文化;“篤實”即以實為基,篤于心智,是為學之質樸,習之堅韌,每期朋輩沙龍的開展都踩下堅實的腳印,厚積薄發(fā);“啟新”即以新為念,啟于初萌,于質樸之中求新變,于堅韌之中開新篇。
表1 朋輩沙龍開展類型展示
三、結語
朋輩沙龍是工科學院文化建設的一種新模式,其目的是以榜樣的力量的感召,通過輕松的氛圍給工科學院學生帶來更多文藝和社會服務類等的熏陶。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更加完善沙龍教育隊伍,沙龍教育主題,從而推動工科學院的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全守杰著.德國工科大學模式:軌跡、特征與價值[J].高等理科教育.2011.06.20.
[2]李興業(yè)著.法國工科大學的辦學特點[J].高等教育研究.1985.10.01.
[3]石芳華.探析美國學校中的朋輩心理咨詢[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7.03.20
作者簡介:余迪毅(1986-)安徽黃山人,現(xiàn)任浙江科技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分團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