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丹
摘 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并直接決定一節(jié)課的成效。文章從教師、課堂、學生三個方面探求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遵循課堂的內在規(guī)律,以及學生認知的內在規(guī)律。
關鍵詞: 地理課堂 有效性 教師素質 學生興趣 直觀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教學質量。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有效教學的根本體現(xiàn)。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師基本素質,優(yōu)化課堂
要教師應探討教學規(guī)律重視教學的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個成熟的教師其五個環(huán)節(jié)是一氣呵成的,而上一輪和下一輪的教學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中要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過硬的專業(yè)知識為基礎,以學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重視講課內容與布置作業(yè)的邏輯關系,習題要具有目的性,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不能過量。作業(yè)要及時批改,從而及時掌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除此以外,教師應具有較高的情商,學生盲目地服從教師的安排已經成為過去式,教師的為人及與學生的關系、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學生是否會喜歡這位老師進而喜歡他的課。學生如果喜歡老師的課的話會更愿意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生的主動參與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根本。
二、通過多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誘發(fā)學習情緒的最好催化劑,它是學生入門的引導者。可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趣味故事與地理課堂
單調的長時間的知識學習難免會讓學生覺得疲勞,上課容易走神,學習效率就比較低,而如果在知識點的講解中加入一些趣味故事則勢必將激發(fā)學生興趣。
例如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與拿破侖和希特勒的兵敗,拿破侖和希特勒無論怎么強大也奈何不了俄羅斯,而這其中最大的殺傷性武器其實是“嚴寒”,俄羅斯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德國和法國的緯度偏低受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較溫和,士兵們根本沒有辦法適應俄羅斯寒冷的氣候。再加上俄羅斯是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所以拿破侖被飛雪打敗,希特勒被嚴寒打敗。
在南北緯30度附近的海面上,風不經常來這里做客這可苦壞了古代的航海家們,他們不得不整個星期等候風的到來。那時候帆船除了裝載貨物外還裝許多馬匹。因為在美洲大陸發(fā)現(xiàn)前那兒沒有馬貨物倒不要緊,而馬匹則因缺少草料而死去,但馬肉吃不完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把馬拋入大海給魚吃。人們因此給這個令人苦惱的無風帶起了一個非常古怪的名字——馬維度。馬緯度其實就是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調兵遣將,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軍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到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并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么“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占戰(zhàn)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而會燒到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的規(guī)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后短時間天氣反?,F(xiàn)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2.文學名句與地理課堂
文學名句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涌現(xiàn)了許多畫龍點睛的教學亮點。
我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由此可以以詩詞說明我國自西向東地勢逐漸降低的地理現(xiàn)象。如:“百川東到?!本驼f明大多數(shù)江河都是向東進入大海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就說明長江的水是向東流淌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說明春水是向東流的……這三個句子都充分說明了我國的水系大多是向東流的,結合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guī)律很容易總結出我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的地理現(xiàn)象。
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學生根據(jù)課本和教師的語言表述都是對于知識的一種比較抽象的認識,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最好通過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充分理解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yōu)勢顯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手段。
但是對于多媒體的應用如果不得當則會產生許多問題:(1)顛倒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2)大容量導致教學重難點模糊不清;(3)盲目利用,浪費教學可用資源;(4)不顧實際強求使用多媒體。面對以上問題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1)緊扣教材重點有的放矢;(2)講究畫龍點睛適度運用;(3)信息量適度以學生為主。只有切實做到這幾點才能使多媒體教學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曉儀.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上海教育科研,2008,9.
[2]王振輪.趣味故事與地理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3,12.
[3]范敦泉.淺談地理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成功與教育,2008,5.
[4]趙建英.淺析如何把文學名句名段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教育教學論壇,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