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翠菊 畢柳元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因為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落實者。可以這么說:新課程改革成敗關鍵在于教師。而目前教育界普遍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因此,倡導個性化教學勢在必行。那么,在新課程改革中,歷史教師應該怎樣調(diào)整自己,轉變角色盡快適應新課改呢?我認為,歷史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個人教學風格,努力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五字”教學模式即講、導、練、議、讀,是我校結合新課改的理念在歷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適合縣城高中教學的課堂模式。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在已有的教學模式框架內(nèi)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個性化教學,是指教師基于自身的個性基礎上,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獨特、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和諧、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個性是教師知識、技能、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和情感、意趣、性格的集中表示。教師的教學風格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語言頻率,節(jié)奏和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板書設計、人際交往能力、思維邏輯等、教師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就能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能夠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體驗對學科與顯示問題進行綜合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并且通過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的轉變,從而達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動性和合作性不斷生成、發(fā)展、提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和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一線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大方面
考慮。
一、自身條件
自身條件主要是指外形條件、語言條件、學科專業(yè)基礎、涉獵課外知識的廣度等。擁有靚麗俊朗的外形和挺拔的身材,第一印象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天生條件無法改變的,可以通過內(nèi)在的修養(yǎng)來提升氣質(zhì)。教師語言是從事教學活動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語言風格首先取決于個人的普通話水平。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和質(zhì)量。教學語言實際上是一種以學科知識為基本內(nèi)容,以學生為主要施教對象,以規(guī)范化語言為傳播媒介的學科專業(yè)性語言。所以,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把課程內(nèi)容講得有聲有色,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貴在言傳身教。其次,教學語言最重要的還是教授知識的方式,也就是要做到“五要”:要準確嚴謹,要生動形象,要詼諧幽默,要通俗簡練,要啟發(fā)誘導。準確即用詞恰當,表述清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氛圍,過多引入課外知識和沒有定論的事實。歷史教學最初目的是讓學生從過去的教訓中學到經(jīng)驗,因此歷史教學語言應該具有啟發(fā)誘導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啟迪和升華。詼諧幽默的語言能讓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趣味性強。通俗精煉,指教師的語言盡可能口語化,簡單明了。課堂教學藝術,最主要的是教學語言藝術。
二、備課過程
備課過程中的學習,概括起來為: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程度,搜集查找資料,弄通疑難點,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通過對這些知識不同的處理,優(yōu)化設計流程,展示給學生的一個過程。備課的前提,是要把教學大綱和教材吃透,了解教材中每一個細微的知識點。教師每個人對教材和大綱理解的不同,繼而傳授方式不同,形成多種多樣的教學風格。有人喜歡傳遞—接受模式,有人喜歡活動探究模式或學習方法指導模式,無論哪一種模式和手段,主要取決于教師對自身和學生的深刻了解。通過同行間的溝通和交流,大家對該方面的知識都有了較深認識,可以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新觀點和火花,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相互借鑒,努力完善自己的備課內(nèi)容。梳理完知識點,接著是對課程內(nèi)容的教學設計,好的教學設計能使一堂枯燥的課異彩紛呈,學生聽得有趣,學得輕松。
備課過程中,除了要對教材和大綱的內(nèi)容吃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課程內(nèi)容應該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罢n程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這一理念,是指學科課程內(nèi)容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而且要關注學生可能的生活世界,不僅僅是在大腦中復制大千世界的萬象觀,體味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教師備課的時候,力求準確把握教材知識的同時運用生活化的例子和語言傳授知識。其次,除了備自己要講的內(nèi)容,也應該留足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有更多發(fā)言權。第三,根據(jù)不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nèi)容和手段,以期達到怎樣的效果。文科類學科學習的方法有材料學習法,思辨學習法、實踐學習法。第四,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不是單純走場作秀,更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引導他們把思考的東西變成外在的表達,思維活躍起來。教師在拓展課外知識時,娛樂性質(zhì)的成分應少點,量方面也應有所控制。最后,課堂小結非常必要。教師如果可以用一個問題(重難點),一條線索,一個開放式探究活動總結本節(jié)課。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長期的實踐,使自己教學的個性特點逐漸顯化,鞏固而形成的,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充分體現(xiàn),它的根基源于備好課。
三、試講、評課、實踐階段
在這個階段,教師有了模擬課堂的練習,有了同行間的學習和較量,這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模仿和活學活用的過程。教師試講一節(jié)課,相當于為以后的教學做準備,要認真對待,力求把學到的理論付諸實踐。首先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耙幻iL就是一所學校,一名主編就是一種期刊的風格,那么一名教師就應該是一門學科的魅力?!币虼?,教師應采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方式去教授,也就是教師應該使自己的教學輕松起來,靈活一些,真正使教師的教育稱為一種“不與現(xiàn)實割裂,不與大眾割裂的活生生的教育。其次,開展個性化教學應增強兩個意識:服務意識和實踐意識。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具有個性化發(fā)揮的條件,學生的潛能才能真正得到發(fā)揮。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比如思考型、沖動型、輻合型、發(fā)散型,教師要針對學生認識方式的長處、興趣或學習偏愛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都有充分發(fā)揮自己才能的空間,以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教師既要注重教學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尊重教師教學個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長乃至教學特色和風格。不僅問題設計新穎,循循善誘,而且學科聯(lián)系、關注時政。用好教材,用好教輔資料,用好多媒體設備,注重板書設計的運用。多媒體的內(nèi)容承載量大,生動形象,而傳統(tǒng)板書現(xiàn)場性突出,可以將重難點進一步突出,陳列始終,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好的板書起到綱要的作用。因此動態(tài)的媒體不能取代靜態(tài)的板書,它充當?shù)氖墙虒W手段,是教材的注釋和延伸。最后,不同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達到的教學效果自然不同。采用討論、辯論、角色扮演、上臺展示、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在合作中感受、認識和探索知識,達到訓練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應變能力的目的。
“五字”教學模式上聯(lián)教育理論,它指出教學的價值取向與目標,規(guī)范了師生的教學活動,實施教學的程序、原則和注意事項。教學模式下聯(lián)教學實踐,它將教學策略、實施程序、教學方式、方法與手段融為一體,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操作程序,是目前農(nóng)村高中廣泛推崇的教學模式?;诖?,一線教師如想使教學效果最大化,除了教學操作要遵循此教學模式以外,還可以試下比較熱門的杜郎口自主學習模式,它倡導的是有效課堂模式中,學生必須讓說,會說,敢說,這正是對“五字”教學模式的拓展和延伸,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漸進過程,在自我琢磨和演練、模仿中得到提升。自己最基本的特色要堅持,通過強化特色,使之成為一種象征和品牌,之后在多次聽課、評課,交流中吸取別人的亮點,為自己所用,如能貫通,那則是一種成功。
參考文獻:
[1]湯月霜.個性化教學的認識和實踐[J].教學研究,2009(15).
[2]楊麗萍.談談歷史教學中的個性化教學[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