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玲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工具學科,同時又作為一門養(yǎng)人心靈的人文學科,對學生成長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近年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與地位越來越尷尬,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皆有同感。筆者作為中學一線語文教師,深切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窘境,迫切想和同仁們探討一下語文教學之現(xiàn)狀,尋求應對策略。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課堂教學確立了明確的目標,但是現(xiàn)實和目標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身為中學語文教師,最大的苦惱和最大的樂趣或許就是如何彌平這目標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許多學生對語文課堂缺乏應有的興趣,對語文學習敷衍了事。
二是很多學生不會主動積極參與課堂,基本的語文學習意識尚未形成。
三是絕大部分學生沒有自己解決語文問題的勇氣和方法,而主要依賴于教師和教輔資料、參考書。
四是不少學生有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并在課堂上形成了極其不良的學習習慣。
五是語文教師常被教學內(nèi)容和學校體制所束縛,不能放開手腳,自由自主地進行教學。
在筆者看來,要想解決目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困境,語文教師必須認真分析學生,學會對癥下藥,表里兼治,才會收到好的效果。具體可嘗試以下做法:
一、用教師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
“身教重于言教”,這是一句教師們耳熟能詳?shù)脑?。此處的“身教”,針對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我認為那就是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要想教好學生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深厚。試想,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自己語言匱乏、文筆稀松,怎么能吸引學生熱愛語文?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寫得一手好字,說得一口好話,寫得一篇美文,做得一個好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在語文課堂之上,能把講臺當作舞臺,把上課當作展示、表演、導演,充滿激情,釋放魅力。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生機,形成心靈的交融,才能讓學生領略語文的美,才能愛上語文。
二、通過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自發(fā)地進行學習。說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一點也不過分。中學許多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再想把它重新喚起,有一定的難度。中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成因有三:一,所學習的東西確實是他們不感興趣的;二,所教授的東西或方式超過了他們的接受能力;三,對挫折的恐懼戰(zhàn)勝了他們對成功的渴望。針對第一點,我們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尋找與學生興趣相契合的關鍵處,從學生興趣入手,展開教學;針對第二點,我們應該注意教學時的難度、結構以及提出的方式方法;針對第三點,我們可以考慮在教學中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給學生更多的鼓勵,減輕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增強學生的成功感、榮譽感,讓學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真正發(fā)現(xiàn)思維之美,變被動被迫地接受為主動而樂在其中的探究時,學習興趣就一定會形成,學習動力必將隨之而產(chǎn)生。語文課堂的問題教學,將會成為師生共同的藝術享受。
三、通過恰當?shù)姆绞?,教會學生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這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文學習意識,學會質(zhì)疑,激發(fā)探究思維,讓學生能自發(fā)提出問題并自行解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不管是研究活動還是學習活動,都必須學會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價值的問題。如果只會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那你至多只能成為一臺答題的機器,永遠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為他們營造開放、民主的課堂空間,尤其重要的是要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自覺地思考問題,最終使他們把這種行為當作終身的習慣。
四、追求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有效問題教學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學有所得。這里的“有所得”,不僅包括最終結果的成功,更應包含學生能力的進步與品質(zhì)的提高。它不僅關注結果,而且更加注重過程。學生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過程。任何一種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教學,都必將演化成機械的、教條的教學,其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培養(yǎng)出一群高分低能的人。而在中學中,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高分低能的人?!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美玉是在不停地雕琢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沒有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所能看到的,不過是一塊粗糲的巖石。中學生也正需要我們的不停雕琢才能放出奪目的光輝。所以,教學的過程是不容忽視的。而這一點,也正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其明確提出了對過程的要求。問題教學追求過程與結果的雙重功效,自是題中應有之意。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我們?yōu)檎n堂教學中的問題確立新的評價標準和新的方法,讓教師能較為準確地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筆者認為,評價標準方面,要把語文教學的難度、結構、考查范圍與學生的能力與水平放在一起進行通盤考慮。而在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上,則要求教師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運用巧妙手段創(chuàng)設能引起學生興趣并對學生思維有激勵作用的情境,找準提問的時機與切入點,安排合適的教學順序,把握教學節(jié)奏。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僅需要語文教師的藝術功底,更需要老師藝術的手法,去把那些遠離語文的莘莘學子吸引回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