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登
合作學習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墩Z文新課程標準》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許多高中一線語文教師試圖通過在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來貫徹新課標的理念,但在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問題,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舉步維艱。若不專門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和實際做法,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會停留在表面的熱鬧,不能突破傳統(tǒng)的師生或生生的單向交流,不能體現(xiàn)每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那么,高中語文課堂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習效率呢?
一、制定有效合作策略,優(yōu)化教學資源
合作教學法的開展,首先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即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合作教學策略。
首先,合作教學是一種以開放民主課堂構建為主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因此,掌握合作教學開放的“度”是有效合作教學的關鍵。教學任務要在合作教學中實現(xiàn),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很關鍵,要把知識、方法、情感滲透進去,才能掌控教學進度。以《我有一個夢想》為例,如果不掌握好進度的話,學生會從夢想聊到美國民主上去,片面地認為美國民主就是民主的標準,而跳出了教學任務。
其次,合作教學要創(chuàng)新教學機制,在教學評價、考核機制、學習過程上有所突破,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拓展作為合作教學的重要任務。高中學生開始理性看待世界,但其理性思維的發(fā)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只有拓展其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獲得理性思考的真正力量。以《赤壁賦》為例,蘇軾在大氣磅礴的背后,對世界的認識與其前期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的根源與作者本身的經(jīng)歷關系如何?通過這樣的討論與引導,學生就能充分體會面對赤壁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從而掌握課文要點,獲得思維能力的拓展。
最后,合作教學要重視合作組合,使不同層次、不同認識、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較大的提高。合作組合的組成,最考驗教師對合作教學法的掌控能力。認識問題的方法與層次不一樣,自然有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學生就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合作,才能使他們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良好的團隊精神,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制定有效的合作教學策略就要對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系有清晰的認識。既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空間與資源,又要把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滲透其中,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拓展,使學生實現(xiàn)三個維度的學習目標,達到自主合作學習,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二、采用多種手段,構建良好學習環(huán)境
制定有效的合作教學策略,是合作教學法成功的保障。而采用多種合作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構建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則是實現(xiàn)合作教學的關鍵。合作教學重在合作,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尤為重要,而教師的引導在其中起著較重要的作用。換言之,師生合作應當成為合作教學法的首選教學手段。師生合作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教與學的關系,更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然選擇。教師要放下身段與學生一起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把教學任務分散到合作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師生合作一方面可以讓教師監(jiān)督學生自主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引導學生走出教學的誤區(qū),正確認識師生合作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小組合作教學則是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手段,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性格特征、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將學生分為若干實力和水平相當?shù)男〗M,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定的教學任務,并根據(jù)每個小組完成的情況予以點評與評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輔導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任務的合理安排與分配上,把教學任務分為若干個組合單元,放在每個小組中,讓每個小組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競爭。如第一小組與第二小組之間的教學任務有一定的銜接,又必須要完整把握課文才能完成,這樣不僅小組成員之間有合作和競爭,小組與小組之間也有合作和競爭。
以《琵琶行》為例,將行文思路、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感及情感共鳴分成幾個小組任務,讓每個小組之間完成各自的任務,并派代表講述自己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的質詢。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理清文章思路,認識人物形象和情感,從而為后面的感悟與延伸學習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合作教學還可以通過課后作業(yè)延伸到課外和家庭,使教師、學生、家長三者有機地連接一起,形成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總之,合作教學法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轉換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以三個維度目標為導向,讓語文教學各元素參與到合作教學中,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家校之間連接成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學習環(huán)境,達到教學相長、家校合力的目標,從而推動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教學中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