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平
“124”健康課堂的構建,本質是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學理念,“10加35”的限時課堂和小組合作學習是本次課改教學模式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在教學中,我結合自身體會,認為“四要素”才是構建健康課堂的靈魂和根本,是否真正運用了“四要素”直接決定健康課堂的成與敗,“四要素”的靈活運用程度直接決定著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不能把“問題導學”單純作為課堂導入手段
1.將知識點以問題方式呈現(xiàn),用問題引領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激發(fā)探究欲望,啟迪思維。
2.將知識點以問題方式呈現(xiàn),如何科學設計問題就成為教師備課中的頭等大事,從而從源頭上改變教師包辦代替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3.將知識點以問題方式呈現(xiàn),可以讓課堂結構變得靈活多變,既可以就一個問題深入探究,又可以將幾個知識點分開解決,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次分明,不至于讓學生面對某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一籌莫展。
二、把握幾個節(jié)點,發(fā)揮“互動探究”的實效是構建健康課堂成敗的關鍵
1.只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不了或解決不透的問題才具有互動探究的價值。而很多教師不考慮學情,分明是一些學生稍微獨立思考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了課堂氛圍、為了課堂必須有這個環(huán)節(jié),非要浪費時間要求學生去探究、去互動,這就成了花架子、假探究。
2.學生互動探究的時候教師應該到每個學習小組進行巡回檢查并給予指導。有些學習小組因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很可能是在進行錯誤的探究,教師及時給予點撥和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開展討論和探究,不至于達不到學習目的。
3.應盡量避免部分優(yōu)秀學生包辦代替,一人探究。在討論時,很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就是某一個思維敏捷、喜歡鉆研的學生包辦代替,其他小組成員當看客,達不到互動探究的實效。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開展互動探究之前,要進行一定的任務分工,提一些明確具體的要求,盡可能地將每一位小組成員調動起來,人人參與,做到人盡其才、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獲。
三、要把“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打造成教師的導播臺、學生的展示臺
1.教師要當好導播員。學生如何展示、展示交流那些東西才符合課堂需要,學生不清楚,甚至很容易偏離“主航道”,而教師就應該在這時候當好掌舵人,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應該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得到充分展現(xiàn),把自己當成導播員,對學生的展示進行巧妙引導,對學生發(fā)言進行精彩點評、點撥,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贏。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師少講、精講,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的“10加35”限時課堂之目標。
2.學生要當好主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將探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然后進行展示交流,教師及時給予點評,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同時,聽取不同的意見,對知識點實現(xiàn)“再探究”,不要讓這個環(huán)節(jié)變成一問一答,要培養(yǎng)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的能力,更要鍛煉學生膽量和口才,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四、應當把“四要素”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進行取舍
在教學中還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很多教師刻板機械地認為,這“四要素”就是四個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完的課堂步驟,步驟不能少,順序不能亂,將一堂課變得生搬硬套,了無生趣。我認為,既然是“要素”,那么就得根據(jù)實際情況,大膽進行取舍,如簡單一點的問題,就直接用“問題導學”和“交流展示”兩個環(huán)節(jié)完成;“達標檢測”既可以是對某一個知識點完成之后的一個簡單檢測,又可以在整個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再進行的一個知識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總之,教無定法,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好就好在能讓教師活學活用,而不是禁錮教師的手腳,變成機械模仿。教學中需要教師潛心鉆研,悟透道理,找尋適合自己的“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