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瑜
摘 要:目的:探討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的護理安全管理方法與途徑的效果,方法:對危重病人轉運前病情及風險評估,危重病人院內轉運途中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視轉運途中的病情觀察及管道護理,做好危重病人口頭、書面的交接,結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內轉運護理的安全性,結論:實施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管理,可縮短轉運時間,提高轉運效率,減少轉運過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危重病人;院內轉運;安全護理
做好各種危重病人轉運途中的安全護理工作,對病人的治療、預后和康復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院 2016 年 1 月以來,加強了危重病人院內安全轉運的管理,減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發(fā)生率。
1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重癥醫(yī)學科每年院內安全轉運的危重病人300人,其中: 男 146例,女 154 例; 年齡 16 ~90 歲,平均45 歲; 內科病人120例,外科重大手術病人180 例,病情穩(wěn)定后轉回病房294例,死亡6例。
2護理方法
2.1 轉運前的護理
2.1.1轉運前向病人及家屬解釋轉運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們最大的配合。
2.1.2轉運前病情評估。重癥病人病情復雜、兇險、變化快,轉運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發(fā)癥及一些意外情況的發(fā)生。所有病人轉運前當班護士必須對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評估。根據(jù)評估的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
2.1.3檢查靜脈通路是否通暢,各處連接是否緊密,最好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確保轉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靜脈通路。
2.1.4轉運時所需物品、藥品、儀器的準備。根據(jù)病人的病情準備不同的搶救藥品,如腎上腺素、阿托品、鹽酸利多卡因、尼可剎米、洛貝林、地西泮、乳酸鈉林格液等。同時備好心電監(jiān)護儀、氧氣袋、簡易呼吸氣囊、吸痰器等,必要時準備便攜式呼吸機。
2.1.5加強與ICU的有效溝通及協(xié)調。轉運前應電話通知ICU做好相應的準備,告知病人的基本情況,包括病人初步診斷、目前生命體征、需要準備的藥物及儀器,以減少等候時間,為病人診斷、治療爭取時間。
2.1.6轉運過程的護理負責轉運的護士應有較強的責任心、準確的判斷力、并具有獨立工作和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若病人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轉運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員,要求主管醫(yī)生同往。
2.1.7接收科室準備。接收科室的準備也很重要。轉運前應電話通知相關科室做好相應的準備。如病人有人工氣道且使用呼吸機,應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況。臨出發(fā)前,再次確認接收方已做好相關準備,通知病人到達的時間或與檢查科室聯(lián)系確切時間,以保證隨到隨做。
2.2轉運途中護理
2.2.1監(jiān)測生命體征。嚴密觀察各種管道的情況。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保持各種管道通暢、有效、防止扭曲、受壓、滑脫。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轉運途中要確保靜脈輸液通暢,以便搶救時用藥。對于可暫時關閉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傷口引流管等進行夾閉,并將夾閉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轉運時保持平車車速平穩(wěn),防止顛簸,保持頭部在大輪端,可因大輪轉速慢、穩(wěn)而減輕震動。上下坡時患者頭部始終在高處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適。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為病人遮擋,蓋好被子。對煩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鎮(zhèn)靜、約束,以防病人發(fā)生墜落受傷。
2.2.3轉運途中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處理。一旦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應就地搶救,同時與有關科室聯(lián)系,以便得到??频木戎巍?/p>
2.2.4轉運途中監(jiān)測與記錄,轉運中應嚴密監(jiān)測病人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病人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頻率與呼吸形態(tài),同時應記錄各項監(jiān)測指標數(shù)值、意識活動狀態(tài)、轉運途中搶救和治療經(jīng)過等。
2.2.5認真做好交接班。到達接收科室后,與相關人員認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內容包括病人的診斷、意識、瞳孔、生命體征、氧流量、各種管道名稱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況、特殊用藥及皮膚情況等。
3討論
3.1危重病人院內安全轉運管理的意義非常重大
危重病人的轉運在治療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操作得當,既能融洽病人救治過程中的醫(yī)患關系,還可以減少法律糾紛。作為護理管理,要把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獻報道,急危重病人院內轉運有12.2%患者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及意外情況。通過預見性護理程序可以明顯減少墜床、脫管、病情惡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我們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顱腦外傷病人轉運時要有安全合適的體位,例如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有腦脊液耳漏者頭偏向患側,有頸椎損傷的病人帶頸托固定。搬動血氣胸患者時,須將胸腔閉式引流管鉗閉,以防導管脫落、漏氣或液體逆流.回到科室后對患者進行再次評估,觀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妥善固定好各種管道。
3.2危重病人院內轉運前及轉運中預處理
對高風險的危重病人進行轉運前和轉運中預處理是降低風險保障轉運安全的重要措施。轉運前對氣道內分泌物及誤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難或血氧飽和度較低患者應預先氣管插管保持氣道通暢,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輸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擴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藥物的微泵調整,顱內高壓病人的脫水劑的使用,血氣胸狀態(tài)下的胸腔閉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轉運中密切觀察病情,及時處理氣道分泌物,調整呼吸機模式,穩(wěn)定血壓(如加快輸液、血管活性藥滴數(shù)),糾正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顫等)以及各種管道、夾板的穩(wěn)固。通過這些預見性的處理,明顯提高了危重患者轉運安全系數(shù)。
4小結
危重病人院內轉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治療和護理。院內轉運可能導致病人生命體征的改變,甚至加重病情,引發(fā)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因此,轉運病人必須采用合適、安全的護理方式,確保為病人提供的醫(yī)療護理服務安全有效。成功地運送對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傷殘率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冠敏,劉喜英.開胸手術病人院內轉運的安全管理[J].護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內轉運的安全管理[J].護理研究,2010,24(1):105~106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第一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