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
[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安全護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4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析其相關安全影響因素,將采取針對性的安全護理措施。 結果 經安全護理,患者空腹血糖、心絞痛、大便后胸痛、未遵醫(yī)囑用藥、不服從飲食處方以及不了解運動方法等行為的發(fā)生率較護理前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后的跌倒及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安全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保證患者安全。
[關鍵詞] 冠心??;糖尿病;安全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011-02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糖尿病是引發(fā)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如飲食、服藥的依從性差,血糖、血壓難以有效控制等,嚴重影響患者治療質量及后期康復。該案選取了4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其實施針對性安全護理措施,并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案患者42例,均為該院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68.2±8.3)歲;Ⅰ型糖尿病7例,Ⅱ型糖尿病35例;心絞痛12例,急性心肌梗塞30例;冠心病病程3~7年,平均病程(5.1±3.4)年;糖尿病病程4~9年,平均病程(7.2±3.1)年;住院時間6~15 d,平均住院天數(11.3±4.2)d。
1.2 方法
1.2.1 制定護理問題評估表 評估表需記錄以下內容:患者視力、血糖控制水平、用藥、心絞痛的發(fā)生、排便、是否遵醫(yī)囑、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等情況;同時正確評估患者的安全影響因素及可能會發(fā)生的不良事件,如跌倒、大便后胸悶、低血糖、心絞痛發(fā)作史、發(fā)作頻率及程度、緩解方法及患者對于影響安全因素的了解情況等。詳細了解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并依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護理計劃,采取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
1.2.2 安全防護措施 依評估表仔細記錄患者具體情況,并做好交班工作;依患者所存在不安全因素實施計劃性、目的性的教育與心理護理;在患者床旁實施心電監(jiān)測或心電圖檢查,以及時發(fā)現心肌缺血情況并采取相應急救措施;加強患者治療依從性,如服藥、注射胰島素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處方:依患者身高、體重、勞動強度分析其每日所需攝取總熱能,并將其折算為食品份,以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至三餐當中;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依患者于該院康復運動室所作運動負荷試驗結果制定相應的運動方案;加強患者自理能力:洗澡時間最多不超過12 min/次,夏季水溫保持35℃左右,冬季水溫保持40℃左右;盡量采取坐便方式如廁,避免用力或屏氣排便[1]。
1.2.3 出院指導 為患者演示自我監(jiān)測血糖方法,內容包括皮膚消毒、取血方法、判斷結果方法、試劑及儀器的保存和保養(yǎng),并讓患者實際操作,護理人員給予相應指導,以讓患者充分掌握相應方法;告知患者自我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內容包括藥物的保存和吸取、注射部位的選擇、皮膚消毒等,建議患者最好選擇利用諾和筆或優(yōu)伴筆進行操作,一方面方便取藥,另一方面也取藥量的準確性;囑患者依運動處方進行鍛煉,定時進行門診復查;依飲食處方嚴格控制進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前1 d,即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值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包括心絞痛、跌倒、大便后胸痛、低血糖反應、未遵醫(yī)囑用藥、不服從飲食處方以及不了解運動方法等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利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并利用t進行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并利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空腹血糖變化情況
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明顯低于護理前,護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不安全因素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患者經安全護理后,心絞痛、大便后胸痛、未遵醫(yī)囑用藥、不服從飲食處方及不了解運動方法等行為的發(fā)生率較護理前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后的跌倒及低血糖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相比于單純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存在微血管病變和心肌代謝紊亂等情況,極易出現心肌缺血或心肌壞死等情況,嚴重的還會發(fā)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此疾病復雜且具較高死亡率,不管是治療或護理亦或患者的自我護理都比較困難[2]。通過調查該案42例患者發(fā)現,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控制、自我護理、依從性及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均不高,導致治療及護理都無法順利進行,后期的自我護理也難得取得理想效果。為此,就有必要正確評估患者情況,并對其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讓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同時注意科學飲食、適當運動,促進患者治療與康復。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屬終身性疾病,其治療目的在于控制患者血壓、血糖和血脂,通過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預防并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要做到這點,就需醫(yī)護人同與患者的共同合適。此外,針對患者服藥,包括降糖藥、降壓藥、硝酸酯類藥利尿劑及其他藥物的安全使用,胰島素及相關儀器的使用,飲食處方、運動處方、排便、洗澡等安全也需進行出院指導,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進患者出院后的康復。
該案通過實施針對性、全面的綜合護理措施,使患者心絞痛、大便后胸悶、未遵醫(yī)囑用藥、不服從飲食處方以及不了解運動方法等行為的發(fā)生較護理前明顯減少(P<0.05)。由此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率及康復意識。另該案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后患者出現跌倒及低血糖反應的情況無明顯變化(P>0.05),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跌倒及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概率本就比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所選樣本量較少導致,因此,有必要擴大樣本量以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安全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桂華.糖尿病飲食治療中食物交換份的計算[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8):727.
[2] 于春華,曲彥.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醫(yī)學信息,2015(28):158.
(收稿日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