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娟 邢磊
摘要:文章結合民族音樂學“雙重音樂”理論在圖書情報學領域的應用可能,介紹了其基本含義、基本觀點和具體方法三個方面。通過對專業(yè)館員與非職業(yè)館員進行主客位角色互換體驗,在豐富和增進本文對這一方法認識的同時,也為后續(xù)開展民族音樂學理論及其他研究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民族音樂學 雙重音樂理論 圖書館學
民族音樂學有兩個代表性的定義:一個是梅里安姆將它定義為文化中的音樂的研究;另一個是胡德提出的“民族音樂學是對一切音樂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它不僅研究音樂本身,而且也研究這種音樂周圍的文化脈絡”。在主客位研究、共時歷時性研究和宏觀微觀研究方面具有優(yōu)勢的民族音樂學方法,引起了越來越多圖書館學者和實踐者的關注,成為一股不可輕視的研究潮流。然而國內圖書情報學領域對民族音樂學方法的應用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相關研究仍然較為鮮見。
一、“雙重音樂”理論
雙重音樂能力是廣泛應用于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科學考察的研究觀念之一,在上世紀中葉最早被美國民族音樂學家胡德所提倡。此項研究基于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人類學民族志描寫中,對思維方式、描寫立場和話語表達產生影響的“局內人”(或族內人,某種文化的內部持有者)和“局外人”(或外來者,該文化外部的觀察者或研究者)兩種不同概念視角研究。表明不同的族群或社群之間普遍存在著文化的差異性(個體)和相似性(共性)兩方面因素。差異性表現(xiàn)在每一種文化自身享有者(局內人)均具有某些僅在本集團內部形成共識的觀念性內容,或在其社會個體內心深處含有某些與潛意識相關的東西,這類帶“主位”色彩的立場觀念,一般不易為外來者(局外人)所認識和理解;相似性則體現(xiàn)了展露在文化享有者的外部,易于為族內人和外來者共同認識分享和相互理解溝通的另一些文化內容。
音樂人類學的目標是理解按其本身研究的音樂,同時也理解社會中的音樂。雙重音樂能力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了解音樂本身,才能對這種音樂進行描述和研究。要求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能夠表演一種自己所研究的那種音樂文化中的樂器,通過實踐而使自己的素質得到提高,也能更深地理解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
從定義、作用、范圍來看,雙重音樂能力的概念最早是在田野工作階段所產生的民族音樂學具體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在此過程中對異文化或異族人群觀察時,對其所產生的音樂事象為目標,參與到所研究的音樂事象之中,掌握其音樂特質。許多研究者在進入田野之前或已掌握被觀察對象的特征或本身就是被觀察者,在雙重音樂能力方面具有天然屬性。反之,被觀察者在觀察者到來之后,對于后者帶來的異文化或音樂事象進行理解、掌握,雙方具有交互性。兩個角色在被觀察的音樂事象內部與外部相互轉換,在外部觀察與內部體驗之間建立一種相對平衡的關系。對于被研究的音樂事象來說,在音樂類型上存在著整體性或未分化的原因,觀察者在剝離每一種研究對象的成分時,會因其處于整體外或處于整體內的部分,而必須采用融入局內的方式進行研究。而一些研究事項,研究者研究其文化內涵時,采取跳出局外的觀察方法。
二、應用對象
圖書館作為研究圖書館學、圖書館事業(yè)及其相關因素的一個社會結構,其中包含有藏書、讀者、館員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藏書,是圖書館的主要構成要素,它是人類文明的備忘錄,包括各種思想和各學科知識。讀者,是圖書館的一個主要構成主體,它包括各種組織、個人的,其構成包含社會上各階層來源不同、目的明確且相同的人。館員,是圖書館的人為構成要素,他們承擔著圖書館文獻及其管理,館員除需要大量的圖書館學系統(tǒng)知識外又要掌握其他專業(yè)相關知識。由于工作分工不同,館員可分為正式館員與非正式館員。在圖書館對社會的文明、發(fā)展進步所起的巨大作用的同時,研究圖書館的起源、發(fā)展、本質等問題,必須用跨學科的方法進行研究,才能取得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圖書館學具有很強的容納性、包容性和對新技術的敏感性,特別是對新的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并大量地吸收和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為圖書館學的深入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推進圖書館學逐漸走向成熟。因此,圖書館學研究必須充分利用各種科學知識和方法,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圖書館全部活動的規(guī)律,更好地開展圖書館各項工作,促進圖書館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作為專業(yè)化職業(yè),圖書館職業(yè)要求它的成員必須經過圖書館學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職業(yè)精神的培訓。在這樣的培訓之后,新成員往往還需要經過特定的資格認證,才能正式成為圖書館職業(yè)的成員。專業(yè)館員從事專業(yè)性較強的文獻選擇、文獻分類、編目、參考咨詢、用戶培訓等工作;非專業(yè)館員從事文獻物理實體的加工(如書脊標簽)、保管(如上架)和流通以及其他事務性活動。隨著圖書館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專業(yè)館員和非專業(yè)館員之間的重新分工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趨勢。這種重新分工的主要特征是非專業(yè)館員開始承擔某些過去由專業(yè)館員完成的工作,如文獻的書目性加工,而專業(yè)館員則更集中于文獻的選擇、學科的專業(yè)化服務、管理工作、業(yè)務指導工作。結合民族音樂學“雙重音樂”理論,專業(yè)館員與非職業(yè)館員兩者角色之間轉換有利于圖書館工作效率的提高。
以當代新科技為主干的圖書館及其系統(tǒng)是決定文獻資源共享效率和效益的關鍵性中介。圖書館具有實現(xiàn)其功能所需要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社會關系結構,圖書館管理體制是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具體表現(xiàn),圖書館之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及其機制則是其社會關系結構的具體化。圖書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提高文獻資源共享效率的關鍵因素。光有讀者的需要,光有為讀者服務的好思想,光有好的文獻資源、館舍條件和系統(tǒng)方法,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將這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文獻資源共享的效率還是很難得到提高,共享的效果還是很難得到充分表現(xiàn),讀者的文獻信息需要還是很難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
圖書館要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文獻信息服務,就必須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最終實現(xiàn)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文獻資源共享是圖書館之間或圖書館與其他機構之間合作與協(xié)調,必然存在館際之間信息、物資和人的交流和合作,必然存在館際之間利益的協(xié)調與平衡,所以有必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實現(xiàn)資源共享。因此,管理模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管理心理都是要研究的領域。
三、角色轉換
在圖書館的運行機制中,包括人員、文獻、圖書館建筑、管理技術、數(shù)字化等等。有物質構成也有意識構成。在圖書館的上述構成對象中,人員是核心構成。雖然文獻管理、技術交換、數(shù)字化構建也都重要,但都離不開人的作用。在圖書館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功能十分重要,在工作計劃、協(xié)調、組織中人員無意識地建立起一種人際環(huán)境。圖書館功能的實現(xiàn)是以人的協(xié)作為基礎的。在圖書館管理中,處理好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人與工作之間、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是管理圖書館的關鍵。因此,加強圖書館人員管理,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民族音樂學“雙重音樂”理論能直接使專業(yè)館員與非職業(yè)館員進行角色互換,通過參與觀察和主客位互換體驗,使雙方觀察和分析對方行為,從而獲得體驗信息,理解對方的現(xiàn)象和問題。同時,將對方置于圖書館結構中,考察與對方有關的各種行為模式。
現(xiàn)代知識技術相互交叉,學科之間打破壁壘重組融合。在圖書館工作中不僅要處理好圖書情報學專業(yè)所需的要求,也要考慮如何滿足其他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需求。在開展情報服務的同時,如何快速有效建立服務鏈條成為圖書館工作的又一特色。在實際工作中,作為調研對象的專業(yè)館員與非職業(yè)館員,雙方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立場態(tài)度:一種采用“局內人”的立場,使對象以主體化的態(tài)度進入圖書館管理運作結構內部。這種方法在被觀察點和工作環(huán)境中長期觀察,盡量將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內部人員。另一種采用“局外人”的立場,就是停留局外旁觀觀察,即將自身置于被觀察的結構事象之外,用局外人的眼光和一般準則去觀察和記錄這一音樂事象,以旁觀者的視角、用理性審視的觀念和客觀的感受去理解和認識這一結構事象的本體特征。因此在研究中首先取“局外人”的立場,即將自身置于被觀察的結構事象——正式館員(或非正式館員)之外,以旁觀者的視角、用理性審視的觀念和客觀的感受去理解和認識這一結構事象的本體特征,通過觀察正式館員(或非正式館員)的文獻選擇、文獻分類、編目、參考咨詢、用戶培訓等活動,獲得對正式館員(或非正式館員)各種結構事象動態(tài)的認知。隨著對研究對象的進一步了解,逐步地向“局內人”靠近,并努力學習當?shù)氐墓ぷ鞣椒ㄅc模式,以求獲得“雙重”能力,然后再“跳出來”,回到局外人的立場,用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分析所觀察到的結構事象,最終形成主客位立場互補的中立性視角。
四、結語
民族音樂學方法應用于圖書情報學,通過民族音樂學主客位、雙視角的“雙重音樂”能力研究,觀察和分析圖書館運行中人員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其他學科方法難以獲取的相關信息,發(fā)現(xiàn)圖書館日常工作所容易忽略的人員之間的現(xiàn)象和問題。隨著民族音樂學方法在圖書情報學領域的影響力日漸增強,運用民族志方法的研究成果已經相當豐厚。本文旨在結合民族音樂學“雙重音樂”理論在圖書情報學領域的應用可能,介紹其基本含義、基本觀點和具體方法三個方面。通過對專業(yè)館員與非職業(yè)館員進行主客位角色互換體驗,在豐富和增進本文對這一方法認識的同時,也為后續(xù)開展民族音樂學理論及其他研究提供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劉國均.什么是圖書館學[J].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通訊,1957,(01).
[2]吳慰慈,董炎.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3]于良芝.圖書館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楊民康.音樂民族志方法導論——以中國傳統(tǒng)音樂為實例[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5]劉貴勤.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6]黃宗忠.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圖書館管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