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125-02
語文是一門具有豐富感情色彩和藝術性的學科,情感教育的應用,使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出文學情感的心靈陶冶作用,不但符合語文教學本身的學科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加強學生與他人的感情溝通,促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被予以規(guī)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是幫助學生建立健康、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是落實我國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意義
初中語文的教學應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為目的,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加強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產生的情感體驗,其中,情感教育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達到最終的語文教育目的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情感教育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強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已經成為了當代教育的首要任務。
二、情感教育的實施
(一)教師應對教學充滿熱情
1.語文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并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學生都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關注的對象,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說說教師的積極情感對語文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古人言:親其師而信其道。充分說明了教育效果與師生感情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愛等積極情感必然能激發(fā)出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喜愛等積極的態(tài)度,和愿意同老師接近的交往傾向。教師愉快、樂觀的情緒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學生也快樂起來,讓學生感到與老師的交往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從而樂于與老師交往,喜歡聽你的課,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語文教師應帶著微笑走進課堂。我喜歡帶著微笑走進課堂,微笑著給學生講課。記得,有位學生曾對我說過:“老師,你微笑著走進教室的那天,我最專心,最認真,我喜歡你的微笑?!睆哪菚r起,我便時常帶著微笑走進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這一切都是為了那些愛我的學生。我會把一切不順心的事拋在語文課堂外,永遠以微笑的面容出現在學生面前,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就是所謂的快樂學語文。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觸發(fā)點激發(fā)學生情感
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精神良知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學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將課文中那些富含人文精神的語句找出來細細品讀,深切體味人類的美好情感與人文價值,由此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與情感熏陶。臧克家的現代詩歌《有的人》中如此寫道:“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焙喍痰膸拙湓挿謩e寫出了兩種不同階級的人對人民大眾背道而馳的態(tài)度。其中的動詞“騎”與“俯”既立體生動又準確形象。作者在典型動作“騎”上再加上典型語言“我多偉大”,將反動統治者的言行巧妙地結介起來,形象地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無恥與殘暴;同時,作者在典型動作“俯”上再加上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句“給人民當牛馬”,更生動、形象、準確地刻畫了魯迅先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形象。上述兩種人分別用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人民,人民也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摔垮”前者,“記住”后者。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上述詩句,學生會深切地體會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的人,人民會永遠尊重與記住他們;“騎在人民頭上的人”“人民會把他們摔垮”。如此,則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三)閱讀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因為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往往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和作者濃厚的感情,那么教學過程中,通過鼓勵學生多閱讀文學作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流露。教師在文本閱讀過程中,一定要以富有感情的情緒閱讀文本,讓學生有一種美的體驗。根據文本中不同內容、不同場景、不同的方式,教師選擇用不同的語調朗讀文本,從而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情感表達。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情感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不斷地應用于各個行業(y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靜的東西變得動態(tài)活躍,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幻燈片、圖畫、動畫等方式,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同時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動態(tài)的畫面展示,使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感受課本中每一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