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琴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6—0107—01
在現(xiàn)實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在經過多年的學校教育后,語言表達能力仍然較差,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質量,進而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語文老師應進一步轉變觀念,在注重課內閱讀的同時應該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督促和指導,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明確閱讀的意義
閱讀對人生的意義,古往今來,許多中外先賢都有精辟的論述:“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這是漢代淮安王劉向對于讀書的認識;“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里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边@是莎士比亞對于讀書的認識;“讀書可以怡情,可以博彩、可以長才?!边@是英國哲學家培根對讀書的認識;“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水仙花。因為面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花是靈魂的糧食?!边@是陶行知先生對閱讀的認識……,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來說,我們要不遺余力地宣講,既要講深,講透、讓學生明白,更要講活、講美,讓學生有清風拂面之爽快。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學生對書籍的渴望和喜愛,讓他們理所當然地把閱讀作為人生的一件大事,要認真地對待閱讀。
二、改善閱讀的手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一旦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往往能使學生自發(fā)地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且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可以在教室里張貼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讓學生耳濡目染,自然會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其次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發(fā)奮讀書的典故。如:懸梁刺骨,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讓學生體會到古人刻苦讀書的精神和毅力。再次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在班級上成立一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課外書拿出來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并且讓學生寫閱讀感受,督促學生讀書,一旦真正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視為一種享受,它將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保證閱讀的時間
葉圣陶先生做過一個估算:初中學生一個小時可以閱讀10000字,即使慢一點的,一個小時也可以閱讀5000字,一本約10萬字的書,如果每天讀一個小時,20天就可以讀完,一年可以讀18本書,中學三年就可以讀50幾本。這樣就能很好地對完成《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規(guī)定:“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比绻袑W生合理利用時間,對學生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對培養(yǎng)閱讀興趣及學生之間交流探討,對課外閱讀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注重閱讀的方法
讀思結合對于閱讀的內容深入,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而不思則罔”。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讀與思想結合的方式,對所讀的書有所感悟。教師要經常利用語文閱讀課讓同學們把所閱讀的作品圍繞“怎樣寫的”進行思考討論,如《格列佛游記》的大膽想象,幽默的語言,是為了對當時社會和人類自己的反諷批判。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讀《名人傳》《童年》談談怎樣做人等。
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不讀書”的閱讀習慣。一是在閱讀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與作者、文本、生活進行對話,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可批注也可摘抄,讓學生準備好閱讀記錄本進行識記與整理,書讀得多,摘抄的也越多,教師隨時可以定期檢查,養(yǎng)成習慣就好了。二是寫讀后感。讀完一本書,總有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把這些想法及時記下來,以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三是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仿寫、續(xù)寫、改寫、故事新編……。每學期利用作文課進行訓練,既可以展示閱讀效果,又能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后,給小說續(xù)寫一個結尾;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寫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續(xù)寫一本故事等,在這樣的練習中,學生既豐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能感悟文學作品中語言大師的精妙。
除此之外,還應該指導學生養(yǎng)成精讀和略讀的習慣,要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遠離粗俗,親近經典,以好書為朋友。學會把書讀活,“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做到讀而有疑,讀而有悟,讀而致用,真正讓閱讀成為知識的發(fā)酵劑,讓書籍成為靈魂的營養(yǎng)液,讓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閃光。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