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唐代有一惠宗禪師,素喜蘭花。一日,其欲外出,便叮囑徒弟們好生照看蘭花。眾弟子領命,日夜小心照料蘭花,不敢有虞,生怕蘭花有個閃失。這樣日復一日,蘭花在眾弟子的照料下,滋長得格外翠綠。俗話說:“百密必有一疏”,一天夜里,不知什么原因,眾弟子全都忘記了把蘭花搬入室內。頃刻間,一場狂風暴雨襲來,將蘭花摧殘得七零八落。眾弟子一時目瞪口呆,心中惴惴,不知該如何向惠宗禪師交代。
那日,惠宗禪師歸來,眾弟子將事情的原委告知,等待惠宗禪師的詰問、處置。但是惠宗禪師只是緩緩地環(huán)視了一下眾弟子,慢慢地說:“當初,我并不是為了生氣養(yǎng)蘭花的”。 讀到此處,我不禁被惠宗禪師的境界和胸懷、大度和寬容所深深折服,更似乎從惠宗禪師的話里悟到了為師之道。
現(xiàn)在,我們不也正是在教育這塊土地上種植“蘭花”嗎?如果在工作中,每一位老師都不忘初心,“心花先放”,秉持寬容的心態(tài),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他們,做學生精神生活的關愛者和心靈的撫慰者,那么我們就沒有什么“氣”可生,我們校園里也一定會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蘭花”。
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犯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想一想我們孩童時期也犯過無數(shù)的錯誤。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很輕,也許是他怕說錯了。這時,作為老師應該積極鼓勵他:“你回答得真棒,如果聲音能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睂W生答錯了,老師不冷眼相待,而溫和地說:“你能積極動腦,舉手回答問題真勇敢,答錯了沒關系。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兒?!薄澳阍傧胂?,離正確答案不遠了?!睂W生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之下,膽子會越來越大,他再也不會害怕發(fā)言了。不斷受到老師積極的暗示,其他同學也會踴躍發(fā)言,這樣的課堂氣氛定會越來越熱烈。
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幫助學生不再犯同樣的差錯正是老師的責任?!叭凇e,是把課堂教學中的差錯化為一種教學資源,相機融入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化腐朽為神奇,變‘事故為‘故事。”能把學生的差錯變成一種教學資源,表現(xiàn)出老師的教育智慧;能夠微笑著面對學生的差錯,體現(xiàn)了老師的教育情懷。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差錯的時候,也是他們忐忑、無助、苦悶、傷心的時候,此刻,他們最怕聽到的是老師的訓斥和否定,最渴望看到的是老師的寬容微笑。面對學生的差錯,我們不妨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點愛心,多一些真誠,也許在我們真誠的期待、激勵中,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因為,錯誤很可能是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開始。
犯錯是成長中學生的權利。課堂上如此,轉化學困生亦然?!皩捜菔窃谇G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當學困生又一次遲到的時候,作為老師鎮(zhèn)定自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學生解釋的權利。這次可能家里真的有事,也可能路上堵車,是無意之舉;當小“刺猬”已經(jīng)堅持一個月沒有打架找事,今天又手腳癢癢犯事時,老師沒有大發(fā)雷霆,而是循循善誘,充分肯定其是本質善良的。只要愿意改正錯誤,老師還愿意包容他的“棱”和“角”,給其機會和笑臉;當“慣犯”難以自抑地又拿同學錢物時,老師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揭穿真相,而是尊重為先,在悄無聲息中,讓其認識錯誤并“完璧歸趙”。
“皮格馬利翁效應”提醒我們: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不要視孩子的自信心為兒戲,因為要想讓一個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要難上多少倍。當然寬容不等于縱容,更不意味著犯了錯就可以聽之任之。一次二次可以給機會,第三次第四次呢,那就不能免除應承擔的責任。此時的點化引導,一字千金,給“慣犯”一個訴求的通道,會化“危”為機。只有一個充滿愛心、寬容的教師,才會有積極善意的心態(tài),也才會給出積極的暗示,使學生找到戰(zhàn)勝困難、不斷進取的力量。
“心花先放,再種蘭花”,惠宗禪師早在心里種下了一株蘭花,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情芬芳?!拔也⒉皇菫榱松鷼怵B(yǎng)蘭花的”。心態(tài)變了,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也會隨之變化?!度A嚴經(jīng)》有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一定要時刻謹記當初為什么而出發(fā),對學生保持一腔真愛,一份寬容,一些尊重,然后耐心等待,慢慢等待,如此而已,方能走得更遠。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