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馮祝
摘 要 語法在整個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歸納法和演繹法是兩種主要的語法教學法。歸納法和演繹法各有利弊,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靈活使用兩種方法,才能實現語法教學的高效化。
關鍵詞 語法教學 歸納法 演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012-02
一、語法的重要性
語法是語言發(fā)生作用的的框架,語法是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得以成為語言的根本條件之一,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強調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是口頭表達能力,強調語法教學的核心是交際,語法教學應與聽、說、讀、寫能力緊密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初中英語淡化語法,導致許多學生連一些基本的語法知識都沒能掌握,不懂詞性,不知道句子基本成分主謂賓,不知道五種基本句型,更不用說比較復雜的定語從句和非謂語動詞。因此,語法教學的爭議不是要不要教,而是如何有效的進行。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介紹兩種行之有效的語法教學法,即“歸納法”和“演繹法”。
二、兩種語法教學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1.歸納法
歸納即概括,就是從具體上升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和方法。采用歸納法進行語法教學,就是學習者在進行特定結構使用前,先讓他們接觸一些例子,然后從中概括出該結構的相關規(guī)則,這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采用歸納法進行語法教學,可以避免抽象枯燥的語法講解,學習者可以通過具體生動的語言實例,從中找出規(guī)律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這些結構和規(guī)則。學習者一旦養(yǎng)成尋找語言規(guī)律的方法,他們便將其運用到整個語言學習過程中,這將大大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歸納法是主要的方法,簡單易學的語法項目,用歸納法較好。
歸納法語法教學的運用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觀察——比較——歸納”。采用此方法講解語法時,讓學生多觀察一些目標例子,并進行仔細比較,最后得出規(guī)律或語法規(guī)則。例如,在講解“be”動詞的正確形式時,讓學生觀察以下例子,特別是“be”動詞前面的主語。
例1:I am a teacher./He is a boy./She is my sister./The car is lovely./We are friends./You are my students./They are classmates.
通過觀察,讓學生意識到主語不同,“be”動詞的形式也不一樣,從而發(fā)現“be”三種不同形式及其變化規(guī)律。
例2:Bob likes English./We like English./He likes English./She likes English./They like English./You like English.
以上是“一般現在時”動詞形式變化的例子,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之后得出有關“第三人稱單數”的語言現象。
例3:Come here./ Go there.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window.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Dont look out of the window. /Dont be late. 老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把這些句子寫在黑板上,啟發(fā)學生思考上述句子的共同點,嘗試歸納出祈使句的用法。
然而,歸納法也有其弊端,比如通常比較費時,創(chuàng)設語境有時比較困難,學生得出的規(guī)律不一定正確,有些學生更樂意老師直接講解語法規(guī)則等。
2.演繹法
演繹法即從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論證方法。演繹的過程即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演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就是對學生較難理解的語法教學內容,采用先向學生呈現或解釋語法規(guī)則,再舉例說明的教學方法。有些語法知識比較抽象,如果不先作解釋,學生很難接受,而且運用演繹法教學還可節(jié)省時間,減少學生的錯誤率。一般來說,較復雜難學的語法項目,用演繹法效果更好。比如現在完成時,定語從句。
例如,運用演繹法來完成“現在完成時”的教學可設計為:
Step 1. 現在完成時的定義
現在完成時所表示的動作發(fā)生在過去,強調過去的動作對目前造成的影響和后果(或動作本身或狀態(tài)持續(xù)到現在)。
Step 2. 基本結構:肯定式have/has +done(過去分詞)
否定式have/has + not +done(過去分詞)
Step 3.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用法
①表示過去發(fā)生的某一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
Eg. He has read the book.
②表示過去發(fā)生的動作持續(xù)到現在,可能還要持續(xù)下去。通常與表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
Eg. He has worked here for 30 years.
I have been in Yunnan for ten years.
Step 4. Exercise (練習)
My father (not come) back yet.
I never (be) to Beijing before.
I (not have) my lunch yet.
You (see) the film before?
Tom already (finish) his work.
當然,演繹法語法教學也有自身的不足之處,離開語境進行過多的解釋,會使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老師講的越多,學生被動接受的時間就越多。
三、結論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歸納法和演繹法各有利弊,而新課改的語法專家們認為,合理的方法是把二者有機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語法項目的特點和要求,靈活運用兩種方法,相互交替、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英語語法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沈瑛.新課標中語法教學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02).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