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新
摘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看待自己,認識到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并協(xié)調好自己和他人、集體、社會等的關系,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品德教學具有人文性特點,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人文精神 ? ?師生關系 ? ? ? 以人為本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77
人文精神是對人自身價值的尊重,重視人自身能力和品德的培養(yǎng),其關鍵是要以人為本,教會學生做人,健全學生的人格,通過各種渠道開發(fā)人的潛力,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相互融合,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學科教學的目標。思想品德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學科的教育功能,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責任。
一、在師生關系中體現人文關懷
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率的前提,更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強健全人格的保障。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靈需求,給予學生深情的人文關懷,樹立學生的自信。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關心學生、信任學生,同時也力爭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經常和學生推心置腹地溝通交流。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關心和重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主動找他們談心,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比如,課下遇到自己的學生,如果學生比較靦腆,或者選擇逃避,教師就要主動和他們打招呼,消除他們的畏師感,拉近和他們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意識到見到教師應該主動打招呼。
二、更新教師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
由于舊觀念的根基很深,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是有一定難度的,甚至有時候會感覺是痛苦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學,教師作為人文教育的實施者和組織者,理應更新教育觀念,這是人文教育實施的重要條件。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質,在新形勢下,一個不善表達、知識匱乏的思想品德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只有教師不斷汲取新鮮血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學生才會學而不厭,給學生以深遠的影響,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率。其次,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思想品德教師要學會說話,能用豐富多彩、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聲望。教師要把學生感興趣的,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具體事例引入課堂,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述出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心愉悅,把學生的心緊緊系住。
三、挖掘思想品德學科中的人文底蘊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教育中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唯知識論,這是一種很不人性化的現象。
思想品德學科中的很多內容都體現了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人們對于思想品德材料的認識也比較一致,否則將無法進行人際交流。但是,一般情況下,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角度、生活閱歷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面對同一材料,他們的理解和感悟到有很大的不同,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
四、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第一,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因此要重視人格培養(yǎng)。思想品德教學和做人是想通的,他們是水乳交融的一體。在傳統(tǒng)教學中,本來具有人文性的思想品德教學,卻成為了工具性的技能訓練,使得人文分離。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品格,雕塑學生的美好心靈。思想品德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美德的好契機,從認真觀察、深深體味、提煉素材到獨特見解,不管是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真實體驗,感悟真理,升華思想。學生分析和探究的過程其實就是融入生活實際、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過程。
第二,重視并尊重學生的發(fā)現。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往往他們發(fā)現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包含著個人的獨特見解,體現著對外部世界的審美認定。他們在發(fā)現過程中還帶有幻想和美好的憧憬,這是對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教師要重視他們的異想天開的想法,鼓勵他們刨根問底,因為這就是創(chuàng)造意識。
第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批改學生作業(yè)時,要注重實效,努力挖掘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并關注差生,把愛心播撒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引爆他們的學習激情,實現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能思維活躍,情感豐富,使思想品德教學成為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人文學科。
第四,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人文關懷。有的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隨便寫幾句評語就打發(fā)了事了,認為學生能交作業(yè)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教師不去關注學生的作業(yè),他們的積極性就會逐漸消失。因此,教師要發(fā)現學生作業(yè)中的亮點,多鼓勵和表揚他們。對于后進生來說,找出多處錯誤不如挖掘一個亮點更有價值。教師要放低要求,要知道一個微弱的亮點可能就是希望的起源。
總而言之,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教育的指導思想。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真正落實人文教育,需要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構建人性化的教學過程,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要注重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體現思想品德教學的人文功效,真正實現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游學軍.對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3).
[2]高香梅.淺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11).
[3]王多義.基于人文精神的構建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2(10).
[4]莊曉琴.淺議思想品德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3).
[5]喻輝.加強鼠標下的德行修養(yǎng)――網絡一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 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10(2).
[6]蔣平.人文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作用探析[J]. 湖北社會科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