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艷 褚梅 蔣琳
【摘要】:項目式教學法是一種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已成為實踐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課堂教學時間難以控制、生產情境難以模仿等難題。伴隨新理念和新技術不斷涌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日漸深入,翻轉課堂能夠利用網絡實現將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顛倒安排來達到對課堂時間重新分配的目的。
【關鍵詞】: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教學模式;網絡課件
項目式教學法嘗試通過實施一系列完整的教學項目,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它以任務為導向進行教學活動, 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為教學首要任務。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項目式教學法在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它不再以教師為中心,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在如今高速發(fā)展的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信息的傳遞變得越來越便捷和容易,完全可以實現學生在課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課堂上的時間就可以用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教師在課堂上主要發(fā)揮咨詢和協調人的作用,師生通過課堂上的協作互動對所學知識點做更深入細致的研究。這種學習方式翻轉了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學、課堂下做作業(yè)的方式,所以被稱為“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很適合在項目式教學中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一、翻轉課堂的發(fā)展與特點
(一)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TED 大會上做了演講報告《用視頻重新創(chuàng)造教育》,向大家介紹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從此,這種新型教學形式開始為眾多教師所熟知并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這種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由任課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下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 課堂上的時間主要是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
1. 需要先進的信息技術作支持翻轉課堂的實現,需要教師事先制作好教學課件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后上傳到網絡,學生在先進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網獲取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來完成知識的傳遞過程,而將課堂變成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這種教學模式是以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基礎的,它消減了客觀條件對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影響,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能把所有有價值的學習資料都隨時隨地提供給學習者,真正使教育走向了一個充滿信息流通的開放環(huán)境。
2. 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之間的合作翻轉課堂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教學課件將學習內容永久保存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學習的過程可以安排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不必擔心課堂上由于自己分心或者生病、參加課外活動等原因而錯過老師講解的內容,并且在觀看教學課件的過程中,隨時可以根據自己對講授內容的接受程度來重復教學課件內容或調節(jié)教學節(jié)奏。同時,翻轉課堂也是一種需要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通過留給學生更多的課堂活動時間,使學生可以針對學習內容進行反復交流討論,以達到擴展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的目的。
3. 增加了師生互動。傳統(tǒng)課堂是由教師統(tǒng)一講授教學內容,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習慣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學方式與內容,教師也很難改變他們的教學習慣以滿足所有的學生,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容易造成教師教和學生學不匹配,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降低,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在翻轉課堂中,由于學生可以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習慣通過觀看教學課件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學生的學習小組討論,根據具體情況了解并回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將遇到相同問題的同學組織到一起成立輔導小組或舉行小型講座。
二、項目式教學發(fā)展現狀及面臨挑戰(zhàn)
(一)項目式教學法
項目式教學法通過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來調動并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的格局。項目式教學具有實踐性、體驗性的典型特征,它注重的不是項目最終取得的結果,是要使學生通過實施具體項目獲取知識、技能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責任感及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跨領域完成復雜工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深化與拓展的能力。項目式教學法中教學項目的選擇來源于工程實際,每一個項目都有著與其它項目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多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知識點可以經過系統(tǒng)化處理將其融合成一個項目進行教學。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方式,教師不是單純地在課堂講授知識,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按照教師設計好的固定流程進行學習。
(二)項目式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項目式教學能將理論教學和實踐鍛煉融為一體并相互促進,比較適合實踐性強、理論知識點相對集中的專業(yè)課程, 但在開發(fā)實施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難題。
1. 教學內容多,課程容量大。項目式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項目通常包含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多門專業(yè)課的知識點, 可以將多門傳統(tǒng)專業(yè)課的教學內容融合成一個項目式教學課程, 使學生在參與項目完成的過程中,了解每個知識點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效率,但同時這也會增加每門課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為使教學過程顯得有條理,項目式教學中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通常會被分成多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都會包含一定的新知識和新內容。但由于項目式教學自身的特點, 每個項目相互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相同的部分。
2. 需要對教材進行重新編寫。項目式教學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教師講授方式,它將大量知識點融入到具體的項目之中,因而,教材的編寫也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材。項目式教學中所有教學內容要以項目為單位來編排,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此類專業(yè)項目,必然會遇到許多新概念、新名詞,而后續(xù)項目之中又包含很多與前期項目相同的部分,如何將有限的學習時間合理地分配到各個項目的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仔細考慮和有序安排,這就要求對整個課程內容作準確分析和歸納后確定每個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
3. 教師需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課前備課只要準備好課堂上需要講授的內容即可,課堂上的時間和狀況大部分由教師來把握。而在項目式教學方式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教師需要在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隨時清楚項目的進展情況,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隨時根據學生的狀態(tài)來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項目操作, 參與學生的問題討論并對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給予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