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根芬
【摘要】 本文通過探討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存在的問 題,提出了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有效的提問 引領教學活動的開始;均等的機會加強口語實踐的應 用;鼓勵的話語提供輕松交流的平臺;合理的引導加強 教學重點的學習。
【關鍵詞】課堂提問問題設計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 于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但在傳統(tǒng) 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從主觀上認為課堂提問是加 強師生交流的一種工具,卻沒有真正認識到課堂提問 的作用與意義。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需要在初中英語教學 中,利用合理的提問推動教學的發(fā)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 并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獲得真實的 提升。
一、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應該注重形式的多樣性與 靈活性
一直以來,課堂提問都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方法, 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實踐調(diào)查 的結果顯示,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 問的方法相對單一,沒有注重提問的多樣性與靈活 性。 例如,教師提問的方式通常是: “Whats the point about this massage?”、“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n this conversion?”這些提問都是建立在文章的角度,教師只 是在用自己的口述將課后的練習題表達出來。在這種 背景下,學生很容易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產(chǎn)生抵觸情 緒,容易對初中英語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心理,進而 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愿 意積極地配合教學工作。 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提問 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讓學 生能夠在提問中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意識,使學生的主 動性得到提高。換言之,教師要通過初中英語課堂提 問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感受到課堂提問 是師生互動的形式,而不是單純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 種工具。 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是: “Do you think ...?”、 “How do you know ...?”這樣的提問從本質(zhì)上來說與上 文的意思是相同的,但這樣的提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 性。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會認為教師是在詢問自己 的觀點和看法,是重視自己的思維和意識的,而不是 只看重教材的內(nèi)容。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才會感到教 師對自己的重視,才會認為提問是一種真正的互動方 式,進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啟發(fā)他們的思維,變被 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教師只會在課堂上,一個人 在黑板前不停地板書,深怕自己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講不 完,完全沒有考慮學生能夠接受多少,是否在認真聽 課。我在給初中學生補習的時候,我一般不會給他們 布置特別多的作業(yè)。其實,對于大城市的孩子可能好 點。很多農(nóng)村的孩子是在初一的時候才開始真正接觸 英語。而英語來說,課堂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在課堂上, 我會讓他們成為英語課堂的小主人,而我只是他們的 牽引線。 在英語中,很多人對于時態(tài)都不容易弄明白的, 尤其是剛開始學習英語的人。在課后,我會讓他們自 己去看這些時態(tài),收集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用不 同方式去呈現(xiàn)自己對這些時態(tài)的理解。比如說,一般 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xiàn)在完成時是他們很難分 清楚的。我會對于他們出錯的時態(tài)和句子以提問的方 式進行講解。如這是一個學生寫的句子:I have a walk with my dog yesterday. 我會先問學生們有錯嗎? 得到 的答案有對有錯。它是錯的。一般過去時是指事情已 經(jīng)發(fā)生過了。一般現(xiàn)在時則是現(xiàn)在發(fā)生的或者經(jīng)常性發(fā)生的,一般也會有標志性的詞語。而過去時間的詞 語標志更是說明。而且,句中“yesterday”就是過去時間 的體現(xiàn)。一般我會展開相關的知識要點,結合有趣的 句子進行講解和提問,啟發(fā)他們的思維,提高自主動 腦學習的能力。
三、把握計劃性與靈活性的統(tǒng)一
在教學實踐中, 提問不應該被備課時準備好的問題完全束 縛, 要根據(jù)具體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的而做出相應的變化和調(diào) 整,使提問在教學實踐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會 根據(jù)課堂的狀況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 即使面對同樣的教學內(nèi) 容,也會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同時,在提問的 方式上也要靈活多樣, 同樣問題的不同問法會幫助學生從多角 度理解和分析問題,對教學效果十分有益。
四、階段性重復提問,重點問題
課堂提問的作用之一就是突出重點,對于重點問題,教師更 是要進行階段性的重復提問。 然而, 這個階段性并不是憑空而 來,根據(jù)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可 以看出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 遺忘的進程是不均勻 的, 而且一段時間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 這就是遺忘的發(fā)展規(guī) 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 這條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得的知識 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 25%。 隨著時間的推 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shù)量也就減少。 那么相應的將這個 理論應用到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中, 教師在講授新知識結束后的初期,將重點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重復性提問,通過這樣不斷的刺 激,學生原有的短時記憶便轉換成長時記憶,并且遺忘的速度也 會減慢。 當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后, 要再次重復提問回憶重點內(nèi) 容,這樣對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階段性的重 復不但便于學生把握重點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也起到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五、提問需要與評價相結合
最后,教師必須明確的是,課堂提問應該與教學 評價相互結合,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夠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不斷的提問與解答中 完成教學任務,并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在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學生的回答不可能是完 全正確的,有時也會出現(xiàn)完全錯誤的情況。此時,教師 并不能對學生進行責備與審問,反而應該肯定學生的 表現(xiàn),要通過正面積極的教學評價使學生獲得鼓舞, 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樹立學生的信心。在這 種背景下,學生的主動性才會提高,才會在日后的學 習中更積極地回答問題,確保課堂提問能夠順利開 展,并得到學生的支持與配合。
人們常說課堂提問不僅僅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更是 一門藝術。在如今信息化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更要創(chuàng)新、 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提問方式,尋找合適的角度和內(nèi)容,進 一步發(fā)揮出問題的有效性,提高英語教學。備課時教師 應深挖教材資源,用心設計每一個教學問題,結合學生 的實際認知能力,采用不同的提問措施,不僅要實現(xiàn)課 堂教學的目標,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 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在高質(zhì)量的課堂教學中,達 到英語教學的應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