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瓊卓瑪
【摘要】:新課改下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新目標,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效率直接表現(xiàn)是在“教學”上,而究其根源則在對“語文”的準確、深入理解上。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如何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科學制定學習目標才是提高效率的途徑與方法。語文教育研究專家王榮生教授認為,許多語文教師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語文課堂上應該教什么、正在教什么,這才是影響有效教學的根本原因。本文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學要關(guān)注全部學生;二是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三是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庇行Ы虒W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正確的目標。所謂正確的目標是指目標明確而全面。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有過去的重視雙基逐步過渡為關(guān)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需要關(guān)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層面的均衡發(fā)展,貫穿實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價值取向。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關(guān)注全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1.全面加強學生對課本的運用和理解
語文說白了就是語言和文字,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語言的學習能力主要來自于課本,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教會他們認字識詞,也是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教會他們閱讀的基本方法,課本里面的諸多文字欣賞段落是學生有感情朗讀開展的基礎(chǔ),課本里面規(guī)范的用字組詞也是學生后續(xù)寫作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本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讓學生做好課本字詞的摘錄工作,抄完之后再讓學生們試著去組詞,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字的讀音、組詞、寫法學生都會有效掌握,而對于不懂不會的部分再引導著學生們回到課文里面去找答案,這個找答案的過程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又會再次提升。
2.通過教育游戲,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活潑好動,讓他們坐在座位上堅持四十分鐘他們會很累,可是一些簡單的教育游戲就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生活活潑,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敖M詞游戲”是語文課堂上我們常做的一個基本游戲,讓學生們把學過的字詞一筆一劃寫在小卡片上,寫好之后把卡片混在一起。然后把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老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組不完整詞匯,然后派小組成員去卡片里面找答案,看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快又準。這個過程既是對字詞的復習過程,又有意識的鍛煉了學生書寫的美觀和正確性,還能夠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一般大家的參與熱情都很高。
3.多樣化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小學生跟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對于部分學生他們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他們內(nèi)心其實更加希望獲得老師的肯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揣摩學生心理,通過多樣化的鼓勵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小A是個很好的學生,課下跟同學們關(guān)系也很好,可是一回答問題就口吃,因此每次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他都非常膽怯,而且同學們的眼神更是讓他越來越害怕老師的提問,后來我發(fā)現(xiàn)小A的作業(yè)每次都很整齊,于是我在課堂上公開表揚了小A的作業(yè),課下我又告訴了他一下克服口吃的小竅門,后來小A慢慢的就不口吃了,學習也越來越好了。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關(guān)注課本知識之外,要加強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luò)、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nèi)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如果說教科書對學生的鍛煉范圍比較局限的話,那樣廣闊生活帶給學生的學習資源都是新鮮、生動且全面的,非常有利于從各個層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例如:通過掛圖、多媒體課件等建立了每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搭起起詞語和客觀事物之間溝通的橋梁。風格各異的音頻、視頻材料以及和詞串風格非常吻合的圖片,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勾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跟隨教師時而來到“駿馬”“秋風的“塞北,時而步入“杏花“春雨”的“江南”,時而感受“海島”的“椰樹”與“驕陽”,時而趕到“高原”看“牦?!?,賞“冰雪生動的場景加上師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使想象、理解、體驗、感悟、積累等有機結(jié)合,較為全面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能力。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能夠提供給學生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著學生們注意搜集生活中的學習資源,那么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就會大大擴增。例如: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碰到印象深刻的事件,路邊的廣告語有沒有哪句你覺得新穎別致,外出旅行的途中你有哪些新奇的見聞……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留心周圍的生活,用眼睛、用耳朵、用筆、用相機、用手機去記錄豐富多彩的生活話題。學生的思維方法、情感體驗千差萬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和珍惜每個學生充滿個性的思維方法和情感體驗。將學生多樣化的探索策略和探索成果作為一種課程資源,會使學生不僅在知識能力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維方法方面也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如對文本的多元理解,對文題的多角度構(gòu)思、立意等。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一種可貴的資源,作為教師應善于利用與轉(zhuǎn)化。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的課堂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不僅僅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知識,更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未來學生需要面對的除了來自課本的知識之外,更多的是生活中需要實際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因此教學中教師需承擔起豐富學生生活經(jīng)驗,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wù)。在課堂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課堂學習實例,主動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學習也需要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應該是學習的較高境界了。所以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很不容易。就寫字來說就有用具齊備、姿勢正確、少寫錯字、愛惜文具等多個方面的要求,這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有很大幫助。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習建立了興趣、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教師如果常督促,巧提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要因人、因地、因目標、因內(nèi)容、因?qū)ο蠖?,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在主動的“發(fā)現(xiàn)”中求得學習的樂趣。實現(xiàn)由“學會”向“會學”的轉(zhuǎn)變,以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就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性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所賦予的全面意義。
小結(jié):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組織紀律性還比較差,因此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xiàn)學生成績層次不齊的現(xiàn)象,好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內(nèi)容比較淺顯,因此只要教師耐心加以引導學生的學生成績很快就可以趕上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語文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文化性、綜合性、滲透性和實用性,小學生在閱讀、識字、積累等過程中就很容易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和熏陶,因此小學語文要唱好“八字經(jīng)”:識(識字)、書(寫字)、讀(閱讀)、記(積累)、說(口語交際)、寫(習作)、法(學習方法)、習(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全面教育的基礎(chǔ)非常好,而有效教學開展的具體過程則需要教師多加揣摩與用心。
參考文獻:
[1] 何彥紅.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時效性策略[J].中華少年.2016(31)
[2] 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