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明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學以致用,從而指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生活。教師秉承“生活化”的理念去授課,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分析了現(xiàn)代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對“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其應用策略的研究方面進行了說明。希望能對改變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
教學“生活化”近年來備受吹捧,力求把學生從乏味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在生活中體驗知識的奧秘,對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生活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內涵
“生活化”教學的含義是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加以分析解讀,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思考、探索的教學目的的教學方式。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際意義
1.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高中生作為思想素質形成、提高及完善的重要階段,對思想政治教學的方式、內容要求很高。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社會的接觸日益增多,讓他們能夠客觀準確地認識社會,引導他們少走彎路,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在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義。
2.有利于更深刻理解學科內容
“生活化”教學是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任務及目的所要求的,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講解理論知識會讓學生感到教師只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而已,如果引入生活實例,就會講得繪聲繪色,更容易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的應用策略
1.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把所講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問題進行解答。運用生活化幽默化的語言更容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對課程的喜愛,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2.教學過程生活化
課程中或美好或惡劣的情景,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實例,教師引導學生或組織學生對情景再現(xiàn)進行演繹,讓學生深入其中,從而引發(fā)對生活、對人生的追思。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盡可能地運用生活經驗去感染學生,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知識。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勢在必行,是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下的新型授課方式,是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生活化”,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必備的技能,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梁秋.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3):202-203.
[2]王國濱.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探討高中政治高效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277.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