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釧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053-02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一個經常談論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真正解決好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歷史這一學科來說,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一般人都認為歷史學科是一個很容易學的科目,只需要記記背背就能拿高分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的記記背背只是對歷史現(xiàn)象的再現(xiàn)而已,談不上理解更不要說分析了,更何況有的同學連單純的背都還困難。學習歷史不僅僅是對歷史現(xiàn)象的再現(xiàn)認知,更主要的是要能夠通過對歷史現(xiàn)象的認識理解,透析歷史現(xiàn)象產生的根源及帶來的作用、影響,更要能以古看今、古今結合、中外聯(lián)系,而要達到這一程度,就必須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達到最大效率,作為一名歷史任課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提高歷史的課堂效率,成為了重中之重,本人結合參工以來的實踐經驗談幾點建議。
一、培養(yǎng)深厚的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講到學習歷史的興趣,多數(shù)人認為只要讓學生看上幾場電影、給他們講上幾個故事就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興趣了。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科目的興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讓學生從感官上喜歡科任老師本人,如果學生連老師都談不上喜歡,甚至是討厭的,他還會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堂嗎?認識一個新人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此面對新生的第一節(jié)課就很關鍵了。面對一群陌生而又朝氣蓬勃的新同學時,老師首先要注重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穿著打扮不要太過于夸張新潮,也不能太過于“老土”。既要得體高雅又不缺乏時尚元素,達到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的效果,具有舒服、順心的感覺。表情、語言要具有一定的親和力,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如果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都不會笑一下的老師,我想誰也不會喜歡的。其次從心靈上去接近學生,師生間達到思想上的交融??梢韵群蛯W生聊一些他們這個階段感興趣的話題如新聞、時政、早戀問題等,當學生對你具有一定的好感了,對你所教的歷史學科有一定的向往時,再結合身邊的歷史有趣的神話傳說,介紹歷史,滿懷激情地訴說漢唐盛世的榮耀,無限傷感地講述近代的屈辱,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歷史的魅力,產生一種想要追根溯源的求知欲望。再次用深厚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教學能力、善良和慈愛、信任與寬容。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教學能力的老師不但能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處理、協(xié)調學生以及同事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從而獲得事業(yè)的成功。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決定成敗的因素之一,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堅持需要強大的毅力和勇氣,一個壞習慣的形成則只需要幾天、幾小時,甚至只是幾分鐘,面對十七八歲自控力還不夠的孩子們,如何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我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做筆記,課后復習鞏固三個環(huán)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監(jiān)督實施落實到位,課前預習這一塊,主要要求學生認識教材、熟悉教材,能夠自己總結列出宏觀知識體系,上新課前通過提問檢查完成情況。課堂上嚴格要求做好筆記,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因為教材知識點比較松散,老師如果不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學生是很難掌控知識的,所以上課記好筆記是很重要的,這將是高三復習的第一手資料。針對課堂上會出現(xiàn)的不認真、不專心的少部分同學,一定要不斷地提醒他們,嚴重的可以到他身邊守著他進行監(jiān)督,不厭其煩地講道理,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直到他自己想通為止,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學生調隊。每上完一個專題都要認真檢查筆記,針對不足之處及時糾正,不認真的同學進行個別談話。對于課后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一般每節(jié)課后都有測試題,每上完一專題都有針對性的專題檢測,無故不交作業(yè)或者抄襲作業(yè)的學生要嚴格監(jiān)管。從新學期一開始對這三環(huán)節(jié)就嚴格執(zhí)行,慢慢地學生就養(yǎng)成了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了。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基礎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幾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經提出了“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情形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辯論法、圖表比較法等等。
講授法是傳統(tǒng)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思維能力難以達到的問題的解決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此外,這種教學方法也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在歷史知識、教學能力和水平上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討論法主要適用于原因、影響、評價類型的問題,一般采用分組討論。學生結合課內外所接觸的史實,通過分組討論、匯總,使其對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通過分組討論,形成一個小組綜合意見,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思維積極性和學習激情,還有利于對某一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辯論法主要適用于一些思辨性較強的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結論。通過辯論培養(yǎng)學生思辨的能力以及從中感悟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結論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圖表比較法通過組織學生比較一些相似的或相異的歷史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歷史事件的復雜因素,學會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就可以通過時間、背景、內容、結果、評價進行對比。通過比較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一定的歷史觀點去解決紛繁的歷史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