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
摘 要:學生的課外閱讀直接制約著他們的語文水平,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要加強,課外閱讀目標要明確,課外閱讀材料老師要精選,要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有實效,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成果提供機會,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注重誦讀積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習慣
一、學生語文閱讀現狀
近幾年中考農村孩子的語文成績總體水平落后于市區(qū)孩子,基礎知識尚可,但閱讀理解、作文失分太多,我們語文老師常常談起學生的語文水平為什么愈來愈差,我認為根本原因是老師課堂講得太多,恐怕有知識點還沒有講到,不重視課外閱讀,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綜合知識貧乏。這是學生接觸了解生活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捷徑。課外閱讀不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還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人文涵養(yǎng),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法寶。
課外閱讀的指導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閱讀的書和樣式要全面,以便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從而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做好課外閱讀的策略
1.課外閱讀要有明確的指導目標
課外閱讀的兩大目標: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二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方便實施,就把這兩個大目標細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各類文體的寫作思路,抓關鍵詞句賞析文章,搜集篩選歸納文章的有用信息,鑒賞文學作品。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就有的放矢,學生的課外閱讀才能抓實,學生才能信心飽滿地去讀,才能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2.依據每堂課的具體目標確定課外閱讀材料
給課文同主題的經典材料不必選擇太多,三兩篇文章就行了,課前印好發(fā)給學生,方便課堂上作例文研析。還要有廣泛的閱讀材料,就是那些報紙雜志等,這些材料可以放手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找出與所上課的典型材料同類型的文章類比閱讀。這樣學生對經典課文的理解感悟就在這種比較中學以致用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會提升了。
3.課外閱讀的落實要注重實效
按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課外閱讀指導課上要先讓學生閱讀典型材料,教師再點撥材料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討論,從而總結出一些閱讀經驗或寫作的規(guī)律,最后出一個相關拓展,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課外閱讀應該讓學生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相關優(yōu)秀作品的點評,還應該讓學生多讀一些當代流行的佳作,感受時代的聲音,讓學生做生活的多面手。
4.課外閱讀要留合適的作業(yè)
課下作業(yè)最好的形式就是讓學生寫閱讀筆記。筆記的內容應明確規(guī)定是指對所讀文本內容、思想的鞏固加深與提高,如果是突出閱讀能力,就寫文章分析;如果是突出寫作能力,就要對指導課上的典型材料進行仿寫。因為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老師要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評論,激起學生的讀寫熱情。
5.展示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成果
教師要贊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點滴進步,注意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興趣。因此,在課外閱讀時,應善于在活動中運用激勵機制,讓學生在激勵中主動地發(fā)展,從而讓閱讀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閱讀的平臺,如:每周就一篇自己喜歡的作品給予點評,并寫出喜歡的理由。召開班級讀書交流會,讓學生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自己的讀物介紹給同學,簡述自己的讀書感受。推薦一篇好文章,每周輪流由一名同學給全班推薦一篇自己欣賞的好文章,要求寫出百字左右的推薦語,印發(fā)給全班閱讀,在這種交流活動中,調動學生閱讀激情,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甚至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
6.重視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支持
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使學生間接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還應該讓家長支持孩子的課外閱讀。但是學生最害怕的是家長不讓他們看課外書,許多家長往往把孩子看課外書當作不務正業(yè),孩子讀這些書就是不思進取。一旦被家長發(fā)現,不是怒斥,就是沒收、銷毀,弄得學生不敢讀課外書。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校訊通、短信、打電話,要求家長全力支持子女的課外閱讀,關心孩子課外閱讀的內容、質量,多和語文老師探討適合孩子的讀書刊物,讓他們配合語文老師,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的溝通,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許多家長開始真正關注孩子的閱讀了。閱讀由量變到質變,閱讀功夫在平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成長。
7.提倡注重積累的“誦讀”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閱讀的重要階段,在閱讀的同時多背誦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積累一些終身受用的文化知識。教師和家長也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背誦,讓他們在閱讀中,把歷史文化的積淀化作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多積累、多背誦,慢慢就能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感覺。
三、課外閱讀的意義
讓農村學生養(yǎng)成自主課外閱讀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畹嚼?,學到老。讀書是一件伴隨我們終身的事,讀書是我們精神上的愉快旅行,我們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讀書中歷練、成長。課外閱讀要成為學生終身的事情,學生在閱讀中閃亮人生、品味人生。在長期的課外閱讀熏染中,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寫作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水漲船高了。
參考文獻:
孫玉娥,趙福玉.小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4(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