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紅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措施,是素質教育的重點。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世紀,是中國人民實現夢想、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需要的是智能型、創(chuàng)新型、開拓型的人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之所在。那么,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下面我把我的思考和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新活動
教學活動是彌漫、充盈與師生間的一種教育情境的精神氛圍。“創(chuàng)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讓學生置身于敢想,敢說,想說的氛圍中,教師通過適時的激勵性評價,把他們的創(chuàng)新之火變成燎原之勢。
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在歸納出質數、合數的概念之后,我設計了以下練習:年齡是質數的同學起立,指名報出年齡,和他同一年齡的同學坐下;年齡是合數的同學起立,指名報出年齡,為什么這個年齡是合數?和他同一年齡的同學坐下。通過剛才的練習我發(fā)現,我們班同學們的年齡各不相同,但大家有緣在同一個班集體里學習,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使班里有濃厚的學習氣氛。我為自己能和大家生活在五.二班這個大家庭中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你們想知道我的年齡嗎?”同學們齊聲說:“愿意”?!拔业哪挲g呀,十位上是最小的質數加最小的奇數,個位是最小的合數。你們猜猜我的年齡是多少?”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喊到:“34歲。”一位同學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我給大家出一道題,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字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十位上的數是偶數也是質數,個位上的數是奇數又是合數,這個三位數是多少?”另一個同學又說:“一個分數,分母是最小的偶數乘最小的合數,分子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這個分數是多少?”……
二、拓展創(chuàng)新空間,使學生品嘗創(chuàng)新碩果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并可以借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具有豐富性、多樣性、補償性等特點。在課外活動中,學生擺脫了束縛,獲得了渴望的自由,這種自由的氛圍,有利于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我在講《節(jié)約用水》時,讓學生分組調查你身邊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根據調查結果和拍攝或收集的圖片,以《節(jié)約用水》為主題,通過詩歌、繪畫、小制作、小發(fā)明等形式辦一期板報。這期板報是圖文并貌,非常精彩,非常有意義。板報通過一組圖片(生活中浪費水的圖片和西部貧水圖片)對比,來說明水是人類生命的搖籃和象征,如今造成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人禍”; 通過測量了一個滴水龍頭一分鐘的滴水量,計算一個滴水龍頭一年浪費多少噸水?夠你家用多久?說明檢修用水設備,使用節(jié)能用水設備的重要性;還通過一組數據說明我國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通過1千瓦時電的作用和全國的電器待機消耗的驚人電量,提高人們的節(jié)約意識,通過詩歌、警句等形式呼吁全人類節(jié)約能源??粗鴫Ρ谏系陌鍒?,聽著老師的贊許,同學們笑了,笑得那么燦爛。是這次活動為他們拓展了創(chuàng)新空間,把他們的精力和興趣引導到健康向上探索創(chuàng)新的活動中,使他們品嘗到了創(chuàng)新的碩果。
三、強化求異思維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它指出的是同一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結構形式,不同耦聯關系去探索結論的思維方法。它具有流暢、變通、獨特等特征。它不拘泥常法、不恪守常規(guī)、善于變異、開拓,從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一是“多”,一是“變”。具體的說:即一圖多畫,一理多想,一題多解,一題(式)多用,一題多變和一式多聯。
例如:一圖多畫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某一圖形采用多種畫法的解題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如在教學分數意義時,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后,讓學生在下面的正方形中畫出表示 的陰影部分,并標出它的分數單位,學生畫出了如下五種圖形:
四、優(yōu)化練習設計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設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堂上教師設計的練習題要突出重點,把握好量與質的關系,處理好難與易的關系,此外練習的設計還要注意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以舊導新,發(fā)揮知識整體結構在學生認知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所學知識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習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有一本故事書共有120頁,小華第一天看了全書的 ,第二天看了全書的30%, ?學生們提出了:1、第一天看了多少頁?2、第二天看了多少頁?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頁?4、第一天看的頁數是第二天的幾分之幾?5、兩天共看了多少頁?提出問題后列出相應的算式。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改編:有一本故事書,小華第一天看了全書的 ,第二天看了全書的30% , 60頁,全書共有多少頁?讓學生各自提出不同的條件,進行對比、討論、研究條件和解題方法,通過這樣依照條件聯系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訓練了學生多方位,多渠道到達一題多解、一題多練,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師只有結合教學內容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喚醒,身心潛能被引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被點燃。才能培養(yǎng)出走向世界的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