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俗話說“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起點,是語文啟蒙教育的開端。有識之士提出,小學生識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這樣越有利于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點,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關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此,在識字教學中我總結出了如下幾個要點:
一、創(chuàng)設課內識字情境,傳授識字方法
課堂教學是識字教學的主渠道,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各種識字的方法,并根據(jù)文本提供的內容引導學生回憶或創(chuàng)設合適的生活情境,指導學生自主識字。課內的識字教學注重指導學生獲得識字方法,掌握識字的策略。字詞是反映客觀事物的抽象符號,低年級的學生有時很難建立起字詞與它所反映的事物間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字詞的意思。
二、利用聯(lián)想、兒歌、字謎和故事來識字
兒童天生愛猜謎語,愛讀兒歌,因此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通過拆開、重組的方法,編成一些瑯瑯上口的兒歌和活潑有趣的謎語。這樣的識字方法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體會祖國文字的神奇有趣,產生想了解漢字一筆一畫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指導學生學習運用。如,“有‘日便是‘晴”,“有‘目便是‘睛”,“口渴想到水,渴字左邊三點水,喝水要用‘口,‘喝字左邊是個口”學生就是在這一個個口決,兒歌,字謎甚至是一個小故事中,不僅牢固掌握了生字的形,明確還分了生字的義,而且識字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學習的處信心也隨著增強。
三、揭示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漢字最本質的特點是表意性。雖經歷代的簡化,漢字的象形意義大大減弱,但仍然保留著象形的痕跡,所以教學中可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追本溯源,在自主識字中滲透“字理”,提高識字效率。如在教學“燕子”的“燕”字,先出現(xiàn)一只可愛的小燕子,使學生感知“燕”的外形,如頭部、身體、翅膀、尾巴;然后出示“燕”字的篆體,引導學生對照實物圖,明白篆體“燕”字的某些部位的演變由來;最后,再出示楷體的“燕”字,讓學生觀察、理解楷體,漢字的“燕”字上部分就是燕子的頭部,中間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體,被分開在口字兩旁的“北”是燕子的翅膀,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通過這樣的理解記憶,可以讓學生在想到燕子外形時,就很容易聯(lián)想起“燕”字的寫法。這樣的形式符合兒童的興趣特點,也便于能力的遷移,一段時間后,學生在學習會意字、象形字時,也能學著將字形、字義聯(lián)系起來記,從而提高了自主識字的效率。
四、組織識字活動,激發(fā)識字興趣
語文趣味識字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基礎課的延續(xù)和必要的補充。語文識字課的“趣味活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主要指學生的識字活動?;顒觽戎赜谝詫W生的識字活動為中心,因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就與傳統(tǒng)的識字課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區(qū)別。它不同于語文基礎知識課,是在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和學生的積極主動配合參與下,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能力和智力、組織協(xié)調性的訓練,從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判斷力,以增進同學間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活動。在教學內容上,它強調實用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常常以教材的教學為中心,內容顯得狹窄,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距離。語文趣味識字活動則是開放的,其內容往往涉及了的各個領域,并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夠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不少學生反映,開展趣味識字活動課以后,自己感到識字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五、拓展延伸,鞏固識字效果
識字教學如果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為課本所容納的東西實在太有限了,所以,必須向課外延伸。首先,增大課外閱讀量,讓學生訂一些刊物,安排時間讓學生閱讀,因為閱讀能使學生嘗到識字的樂趣,同時又能鞏固識字效果,減少回生率。其次,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積累漢字。再次,鼓勵學生動手做一些識字卡片,在同學中進行交流。這樣,不僅拓寬了識字渠道,而且學生在不覺負擔中認識和鞏固了生字。
總之,識字是低年級學生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一定要加強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學得容易,實現(xiàn)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