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瑩
筆者有幸參加了2015年浙江省高考語文閱卷,批改的是現(xiàn)代文大閱讀的13、14、15三題。下面結(jié)合一年的高三教學情況,根據(jù)高考真題和閱卷心得,談一談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題目的答題策略。
一、 能讀懂題目時要盡量讀清題目
1.讀細題目
汪曾祺《撿爛紙的老頭》13題:賞析文中劃橫線部分。(4分)
在讀題時學生應該用筆圈劃出一個重點詞“賞析”。然后找到題目的賞析范圍是“劃橫線部分”,學生無需也不應該扯進這之前或之后的句子。之后標記“4分”。這是第一步:讀細題目。只有這一步做好了,才能正確進行下一步。
2.讀準考點
題目明確指出考點是賞析,按照語文考綱的要求需要回答“作品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精彩語言表現(xiàn)力的品味”和“作品藝術魅力的領悟”,而非很多學生答的“作用”。從閱卷的情況來看,越是這幾題整體感覺不夠理想的學生,越是容易答成作用類。
3.讀出限制
學生看到是賞析題,很高興,因為這是一個很平常的考點,平時操練很多。但是題目對答案還有一個暗示:4分。正常情況下,一種手法判定1分,鑒賞1分。即這題應有兩個不同角度的手法和相應的鑒賞。很多學生忽略了這個暗示,他們是舉了兩個例子并做了相應的效果鑒賞,但是很可惜,那兩個例子往往都是人物描寫角度的表現(xiàn)手法?;蛘哒f由于表現(xiàn)手法積累太少,一時想不到,考慮范圍太局限,造成失分一半。答案是描寫角度一類,結(jié)構(gòu)層次上一類:①運用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等多種描寫手法,揭示了“老頭”從慍怒失意到自我寬慰的情緒變化,描寫細膩生動,富有戲劇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結(jié)局;“老頭“的行為、情緒、言語恢復故態(tài),與之前的叫陣形成對照,也與前文的慣常言行呼應,強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 讀不懂題目時盡量切合關鍵詞、文本
現(xiàn)代文閱讀一直在中國(外國)散文和中國(外國)小說之間切換。因為2015年的高考語文自選內(nèi)容調(diào)整為《論語》和外國小說,所以很多模擬卷和押題卷都認為2015年的語文卷不太可能還是小說,而它偏偏延續(xù)2014年的做法,又來了中國小說,雖然是一篇比較散文化的現(xiàn)代小說。所以押題什么的都是浮云。同理,一道高分值的大題目,會有學生練熟的題,自然也可能有他們以前不常見的題目。雖說考點固定,考試說明人人研究透徹。沒講過,沒見過,學生怎么辦?
汪曾祺《撿爛紙的老頭》14題:本文開頭兩段不避其繁,結(jié)尾兩段不避其簡,作者為什么做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安排?
1.找出題目關鍵詞,不管讀不讀得懂個別字詞或整體文句的意思。一字一字猜,“不避其繁”指的是“不躲避繁”就是“繁”,同理“不避其簡”就是“簡”;看文本,很明顯,開頭很長而結(jié)尾卻很短。
2.結(jié)合文本豐滿答案,然后盡量將答案靠近自己學過的知道的考點。
“本文開頭兩段不避其繁”先寫開頭很繁復地寫了什么,“結(jié)尾兩段不避其簡”,那結(jié)尾又簡潔地交代了什么。然后看:“為什么做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安排?”開頭和結(jié)尾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就是學生熟知的考點了,開頭的作用是以繁筆設置故事場景,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氛圍,為“老頭”的出場做了鋪墊,結(jié)尾的作用是交代“老頭“死后留下巨款的情節(jié),以簡筆收束全文,留下懸念與想象空間。
上文說了高考考綱是明確的,考點是固定的。那考前復習肯定是涉及所有考點的。那么所有的考題也無非是換個新瓶裝舊酒。
3.尋找字里行間的證據(jù),檢驗答案。有時可以看看現(xiàn)代文閱讀的??键c這次哪個沒出現(xiàn),上下小題的答題區(qū)間分別在哪里。根據(jù)閱卷情況來看,拿到4分的學生不少,就是最后1分,想到的學生極少。其實題目本身已經(jīng)明示了,學生如果能返回去看看定然不會忘記這一點:兩分開頭,兩分結(jié)尾,一分對比小結(jié)。
三、覺得題目簡單時盡量再想想
汪曾祺《撿爛紙的老頭》15題:你認為作者刻畫“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1.想想高考的社會性和文學性
根據(jù)閱卷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覺得老頭是個很糟糕的人物:窮(撿爛紙、吃穿等)。這是絕對沒錯的。但是如果能再想想,浙江省的高考就為展示一個窮老頭?就絕不會只寫這樣一個答案??隙ㄟ€會再加上點“同情”和“憐憫”。進而想到,重點展示的結(jié)尾提到,老頭還蠻有錢,再想到,除了錢外的“關懷”“理解”“尊重”等。
2.想想知道的相關人事背景
一部分學生覺得重點展示的開頭和結(jié)尾對比突出,老頭明明蠻有錢,卻儉省得要命,由此想到及時行樂的人生觀,或者舊社會底層民眾朝不保夕的悲慘。但是看細致的學生若再想想文末的出處《汪曾祺全集》,就會知道汪曾祺為人和為文,都不是這兩種調(diào)調(diào)。
如果學生還能回想起學過的《老王》,那就更好了:即使是看似微賤、遭人輕視的小人物,也有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和自己的尊嚴。作者以深切的人文關懷,呼喚人們關注那些處于生活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給予他們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作者單位:浙江省新昌縣澄潭中學(3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