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一、需求印證:我們?yōu)槭裁催x擇“伙伴德育”
1.獨生子女的心理缺陷決定了德育活動呼喚伙伴德育
蘇州大學教授陳國安曾經(jīng)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教育說到底其實就是敗在計劃生育政策上,因為我們所學習和運用的任何一種教育理論其實都不是建立在獨生子女身上。獨生子女在生命成長階段,由于身邊缺乏應有的玩伴和相仿生命的協(xié)調發(fā)展,其交往的意識和能力、替他人考慮的習慣早已消失殆盡。加上中國式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已經(jīng)將兒童的發(fā)展?jié)撃芡耆珘褐葡氯ァ?/p>
針對這種情況,我校實現(xiàn)的伙伴德育正好彌補了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伙伴的缺位,讓學生在彼此合作和和諧相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交往實踐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社會浮躁心理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需要伙伴德育進行彌補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接觸各種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在這樣的前提下,社會功利、浮躁的心理已經(jīng)嚴重侵害了學生生命的個體。正是因為如此,當代學生已經(jīng)逐步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其他生命早已不再包含在其生命體系中,從而形成了其生命中的嚴重缺陷。
而伙伴德育的實施,將學生的浮躁心態(tài)重新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讓學生在與其他生命的交往合作中、彼此協(xié)調中明確自身的職責所在,與伙伴們共同攻克缺陷。
二、實踐愿景:伙伴德育在實施過程中的目標是什么
1.協(xié)作共進,增強合作意識
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其根源便在于合作意識和能力的缺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合作意識的淡薄表現(xiàn)在缺乏溝通、閉門造車以及凌駕他人。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希望通過伙伴德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即以彼此信賴和認可的心理質態(tài)下,讓學生通過與其他人的交流溝通、共同協(xié)商討論,并在聽取他人意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價值認知。雖然最終指向于個人的解讀,但其整個過程卻將習得過程鐫刻在伙伴團隊的每個成員身上,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
2.劃分到人,明確責任意識
在伙伴德育的踐行過程中,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讓每一個成員都要充分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一起共同承擔著相同的使命與責任。這樣的教育引導其實并不是要故意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而是讓他們在明確其生命職責的前提下增強責任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在伙伴德育的實踐活動中,自己的表現(xiàn)不僅僅關乎個人,更關乎集體和伙伴的表現(xiàn),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為他人負責的責任意識。
3.他人視角,建立包容意識
在人的所有優(yōu)秀品質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包容的品質。包容不僅是原諒他人的錯誤行為,更重要的是就算這種錯誤行為已經(jīng)對自己造成了傷害,自己仍舊能夠從他人錯誤言行的動機出發(f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原諒他人行為的過錯以及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在伙伴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不可預知的失誤與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明明是自己的過錯,還會尋找各種借口與理由,將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伙伴之間的誤會和隔閡。因此在實施伙伴德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已經(jīng)造成的后果,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告知:團隊協(xié)作的基礎保障就是如果有一方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了事情的失敗,千萬不可以責怪對方,而應該給予對方以包容之態(tài)?;锇榈掠木杓丛谟诖恕?/p>
4.激發(fā)動力,促進競爭意識
伙伴德育實施的過程,其價值和效能應該是多樣化的,不僅僅是彼此的合作,也指向于生命之間的彼此競爭。爭強好勝是所有孩子與生俱來的特性,沒有競爭學習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動力;有了競爭,孩子才能更好地朝著自己努力的方向前進。因此在伙伴德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從共同協(xié)作的任務中探尋出適合學生進行競爭的元素,為學生制定出適合的標準和要求,幫助學生做好彼此之間的協(xié)調,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從而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伙伴德育,給予了學生彼此競爭的平臺與策略,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效益,迫使學生在自身活動中不斷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三、策略實踐:我們該實施“伙伴德育”
1.在明確分工中學會責任
作為一種小團隊方式,講究的是成員之間的彼此合作與探究,每個成員之間就擁有不同的價值與思考,這就要求教師要從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中明確自身的職責,從而便于在德育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實踐分工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與分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職責,為自己承擔的角色共同努力。
例如,為了配合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園大班小朋友進校園體驗的活動,我們設置了接力跑的游戲活動。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做好進行工作的劃分:有的學生負責運送器材,有的學生負責劃分場地,有的學生則訓練示范,有的學生則幫助現(xiàn)場組織……
在整個體驗活動過程中,教師在組織活動中點撥與引導,在出現(xiàn)問題時進行疏導和指正。這樣,學生已然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真正力量,用自己的行動捍衛(wèi)自己的職責,明確自己的任務,逐步養(yǎng)成鮮明的職責意識。
2.在交往互助中學會合作
伙伴德育不僅僅需要學生在自己的任務中完善自我、表現(xiàn)自我,更要求學生在彼此合作的過程,強化對伙伴的信任,提升他們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布置制作“八榮八恥”手抄小報后,伙伴德育小組成員立即召開小組研討會議,對內(nèi)容收集、版面設計、美工抄寫等細節(jié)進行分工。當所有的學生都完成自己的任務后,這些伙伴成員都對自己完成的任務進行了交流,并對對方存在的不足進行友善的提醒。就這樣,一幅畫面精美、內(nèi)容充實的手抄小報應運而生了。
在這一案例中,伙伴德育團隊活動的開展需要的不僅僅是人物的合作,還需要在分散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匯總交流,讓學生經(jīng)歷由總到分,再由分到總的過程。這樣,合作的意義才能得到鮮明的彰顯。
3.在承擔失誤中學會包容
伙伴德育在實施過程中,伙伴德育小組成員出現(xiàn)活動操作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成員由于認識能力和調整自我意識的缺乏常常會陷入信心喪失、彼此責怪的尷尬之中。而作為班主任老師則要充分認識到,這其實正是對學生實施引導、強化伙伴德育的教育契機,讓學生學會面對他人的失敗時,更要包容,這才是團隊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一次慶祝元旦的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布置班級文化,營造濃郁的班級氛圍。一名學生在裁剪宣傳畫時不小心劃破了自己的左手,鮮血直流。一個成員的缺失讓伙伴德育團隊的活動進展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此時,伙伴德育小組中已經(jīng)有成員抱怨。筆者聽到之后,則召集團隊成員進行引導:“小組成員是每個伙伴德育的重要基礎,每一個成員的表現(xiàn)都直接是小組成敗的關鍵,因此,小組合作不能光享受榮譽,更要能頂住壓力。你們說說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紛紛意識到作為團隊應該榮辱與共,尤其是當小組成員發(fā)生了意外和失誤時,更需要學生團隊之間的包容。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敏銳地抓住小組團隊合作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學生成員中的失誤,促進伙伴德育團隊的團結力和凝聚力。
4.在小組比拼中學會競爭
作為班主任,不僅應該充分意識到伙伴德育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更要從實踐活動中發(fā)掘學生進行欲望表達的競賽元素,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激烈健康的元素中展現(xiàn)最好、最棒的自己。
例如,在植物節(jié)活動中,我們班舉行了種植活動。在活動前,我們在尊重學生集體意愿的基礎上,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購置了大量的樹苗與花種。而在正式種植前,教師則通過伙伴德育小組,引導學生進行種植的比賽活動。因為有了競爭,學生對這項活動格外重視,他們除了進行任務劃分等常規(guī)動作之外,還從種植的先后順序、種植要領等細節(jié)進行了周密安排與設置。在種植過程中,很多實踐小組都有條不紊、井井有條,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jīng)Q定了當下社會生命個體的存在不可能以獨立的方式存在,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在與其他生命的交往中實現(xiàn)的。沒有伙伴的共同參與,學生的生命意識的發(fā)展就不可能是健全的。因此在德育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整合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團隊協(xié)作共進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往、懂得分享、明確職責,使生命向著更全、更廣的明天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