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蕾
摘要:新三板市場的成立,滿足了公司治理結構、信譽度、投融資等優(yōu)化需求,增強了企業(yè)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對企業(yè)財務指標因素的分析,及時反饋企業(yè)財務狀況。但就當前的現狀來看,部分新三板上市公司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不足等問題,影響到了企業(yè)成長性發(fā)展狀況,為此,應針對此問題展開有效處理。文章從影響新三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成長性提升對策。
關鍵詞:新三板;上市公司;成長性
在三板市場形成過程中逐漸衍生了50多家“兩網”掛牌企業(yè),其中6家主板退市公司。同時,新三板上市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注重通過周1次、3次、5次股份轉讓制度,提升公司質量,且將漲、跌停板限制為5%的標準展開實踐性運營行為。但在新三板上市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背景下,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必須針對財務成長狀況實施運營計劃。以下就是對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成長性分析問題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提供有利參考。
一、影響新三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主要因素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影響新三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主要因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市場監(jiān)管體系,即在新三板市場運營過程中呈現出監(jiān)管主體不明確的問題,同時,分工不清晰,部門間亦存在著相互推諉行為,繼而在市場運行過程中誘發(fā)了經營風險問題。此外,從金融監(jiān)管視角來看,在新三板市場監(jiān)管工作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監(jiān)管思維單一、監(jiān)管尺度不一、拖延應付、監(jiān)管格局不規(guī)范等問題,影響到了整體金融監(jiān)管效果,為此,在推進新三板上市公司發(fā)展過程中應注重針對此問題展開有效處理。
第二,融資渠道窄,即當前新三板上市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傾向于“少吃多餐”融資方式,但基于銀行貸款融資限額逐漸下調的基礎上,促就新三板上市公司在融資過程中逐漸呈現出融資難、人少、占比少、不靈活、工具少等問題,影響到了整體融資效果。
第三,新三板上市公司在發(fā)展過程中資本結構不合理、財務管理意識薄弱、技術成果變現能力差、信息披露不規(guī)范等問題,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公司成長性。
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成長性對策
(一)拓寬新三板融資渠道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發(fā)展過程中,為了提高公司財務成長性,擴展新三板融資渠道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國政府部門在新三板市場操控過程中應注重出臺中小企業(yè)私募債備案細則,同時,在私募債備案細則完善過程中提出可轉債、中小企業(yè)私募債、優(yōu)先股等融資方式,便于上市公司在融資活動開展過程中利用私募債轉股期權權利,提高私募債吸引力,滿足融資需求。此外,在新三板融資渠道拓展過程中,亦應注重推廣優(yōu)先股制度,同時在優(yōu)先股制度推廣過程中從商行、中小保險公司等角度出發(fā),爭取優(yōu)先股補充基本金機會,并調動新三板上市公司利用旗下非上市子公司打造靈活性融資環(huán)境,如,借助股債混合工具,拓展融資機會選擇。另外,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發(fā)展過程中,為了強化財務成長性,亦應注重致力于股權質押貸款融資方式的開發(fā),最終滿足公司融資需求。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為了改善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成長性薄弱問題,應注重增強融資渠道選擇靈活性。
(二)完善相關制度體系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增長性提高過程中完善相關制度有助于穩(wěn)固企業(yè)市場競爭地位。
第一,信息披露制度,即在新三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構過程中,需要求掛牌企業(yè)定期提交半年度、年度、臨時報告等,同時亦需提供現金流量表格,且在股份轉讓權限期間,于解除日前一日公開公告,就此達到信息披露監(jiān)管目的。此外,在新三板上市公司運營過程中,亦需遵從信息披露制度,在掛牌起第一天連續(xù)虧損3年的基礎上,上交披露年報,并標識股票披露信息。
第二,轉板制度,即2013年12月31日起股轉系統(tǒng)面向全國接收企業(yè)掛牌申請,因而在轉板制度實施過程中,首先應推廣自愿轉板制度,并在制度中明晰“新三板”上市公司發(fā)展細則,然后從不成熟企業(yè)、經營風險大的企業(yè)、無法上市的企業(yè)角度出發(fā),關注企業(yè)財務成長性現狀,并貫穿獨立發(fā)展理念,推動各類新三板上市公司逐漸趨向于明星企業(yè)等方向發(fā)展。而在轉板制度實施基礎上,亦需建構“綠色轉板通道”,即由發(fā)審委負責公司審批事項,且從主板或中小板人員選定審核成員,審核主板上市申請信息。
第三,2014年8月5日,做市商制度投入到市場運行環(huán)境中,且在第一批42家掛牌企業(yè)中獲取1223.81萬股成交轉讓,成交額達到了9224.56萬元,充分調動了做市商與投資者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為此,在當前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過程中,亦應注重進一步推廣做市商制度,提高公司財務成長性。
(三)合理規(guī)范資產負債結構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發(fā)展過程中資產負債結構關系著財務成長性水平,為此,應注重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對公司資產負債結構進行規(guī)范。
第一,在公司運營過程中,應帶動公司成為市場主體,而政府作為市場引導者,實施配套改革措施,引導公司在產權變動過程中嚴格遵從規(guī)章制度,就此達到規(guī)范性活動經營狀態(tài),并優(yōu)化內部管控空間。同時,在公司資產結構調整過程中,應由代理人利用控制權力,在掛牌前合理重組資產和債務,且實施證券化運營策略,就此增加公司流動資金所占比重,抵制債務風險問題,并通過長期金融債券,增加定期存單數量,提高財務成長性。
第二,在公司資產負債結構調整過程中亦應注重遵從“對稱”原則,即保持資產負債、專項資產與專項負債等的平衡性,并通過對長存長貸、前清后貸等工具的應用,調整公司資產負債情況,規(guī)避財務風險問題的凸顯,打造良好的資金運作空間。
(四)創(chuàng)新財務管理激勵機制
在財務管理激勵機制實施過程中為了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成長性,需在激勵機制實施過程中明確激勵目的、激勵原因、激勵方法、激勵成效等。例如,在新三板股份激勵計劃實施過程中,應結合貢獻目的對激勵對象進行選擇,然后采取分期激勵股權激勵方式,帶動受激勵者將“貢獻目的”作為自身工作導向,提高自身工作成績,順應公司財務成長性提高要求。同時,由于財務人員是財務成長性提升核心,因而在企業(yè)運營管理過程中應注重遵從1次/3月的原則,安排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且在培訓過程中明確“股從哪里來?股往哪里去?會計如何入賬?稅收怎么征收?行權價可否調整?”等關鍵性問題,就此便于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做好各項收支工作,并以“股東利益”為導向,合理安排財務運營計劃,達到公司財務成長性維護目的。此外,在A、H、B三個股市獨立,且融資、融券、期貨等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在公司財務管理作業(yè)中,亦應注重做好內部監(jiān)管工作,同時構建配套制度,如,懲罰制度、考核制度等,就此打造制度化財務管理空間,調動新三板上市公司財務成長性的進一步提升。即財務管理激勵機制的實施有助于緩解公司融資難等問題,為此,應強化對其的落實,以規(guī)范化財務管理帶動財務成長性,推廣“新三板”的進一步擴容。
三、結論
綜上可知,在新三板市場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資本結構不合理、財務管理意識薄弱、監(jiān)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影響到了公司財務成長性的形成。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推進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需在公司運營環(huán)境下做好管理工作,即從創(chuàng)新財務管理激勵機制、合理規(guī)范資產負債結構、完善相關制度體系等層面入手,帶動公司財務成長性的提升,并就此擴大公司流動資金所占比重,及時改進財務管理問題,滿足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財務管理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斌,蘭菊萍,龐紅學.PE對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價值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托賓Q值的考察[J].宏觀經濟研究,2013(03).
[2]劉玉春.股東背景、高管特征與高新技術企業(yè)績效關系研究——基于中關村“新三板”的場外交易信息披露[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07).
[3]孫莉萍.主板市場與新三板市場企業(yè)融資能力影響因素對比[J].商場現代化,2014(01).
[4]張繰,史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思考——關于新三板市場的發(fā)展探討[J].企業(yè)經濟,2011(10).
[5]廣西國稅局課題組,李文濤,霍軍等.壯大廣西中小企業(yè)“新三板”經濟和稅收的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15(17).
(作者單位:江蘇晶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