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乒乓球運動一直是高校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它器材簡單、運動量適宜,適合終身鍛煉。然而在高校公體課教學實踐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針對高校乒乓球公體課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乒乓球;高校;公體課教學
現(xiàn)如今,體育課在大學課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有的高校甚至將體育課設置為學位必修課,這一舉措更加強了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在高校體育運動項目中,乒乓球課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選修課之一,它不易受時間、場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娛樂性較強,一方面在活動中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鍛煉意志品質(zhì),另一方面在活動中學生可以結交球友,增加友誼。但是,目前高校乒乓球公體課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nèi)容枯燥、場地器材短缺等問題。為此,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和筆者親身教學經(jīng)歷總結乒乓球公體教學現(xiàn)狀,并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和提高建議,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幫助和參考。
1 高校乒乓球公體課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方法單一。乒乓球是技能主導類運動項目,技巧性較強,它對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性、靈敏性和反應能力有較高要求,所以學生單靠模仿和觀看示范很難學會和理解,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腦、手,通過模仿、練習、糾錯、反饋的循環(huán)進行,建立乒乓球基本動作的動力定型。而很多高校教師仍較多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即以教師為中心,使用講解、動作演示等教學方法教授學生,學生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學內(nèi)容枯燥。乒乓球運動充滿樂趣,但教學內(nèi)容的枯燥讓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體會到,這不僅影響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更影響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喜愛。學生們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這一怪象,與體育課上的內(nèi)容安排不當有很大關系。很多高校乒乓球公體課教學以單項基本技術為主,其他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北京體育大學的唐建軍教授曾風趣地總結了這一現(xiàn)象:體育課的實踐設置是讓學生一堂課80%的時間練習和鞏固,但實際情況是一堂課幾乎80%的時間在撿球,球能保持在球臺上的時間不到10%。
3)忽視個體差異。學生選擇乒乓球課的初衷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喜歡乒乓球運動,有的學生是迫于學分壓力不得不選擇這門課,這就造成選課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若在這種情況下,對待學生的教學方法仍相同,學生水平越來越兩極分化,那么高校乒乓球公體課很容易就只流于形式,而缺乏實質(zhì)。
4)場地、器材短缺。通常情況下,乒乓球課的教學一般是一張球臺供2名學生練習,而球臺不足使得一張球臺不得不有4名甚至更多學生交替練習,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次數(shù)、質(zhì)量得不到保證,技術也就很難有提高,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阻礙。另外,部分高校為了對球臺進行保護,制定了類似“上課以外時間不允許使用球館”的規(guī)定,極大的打擊了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情。
5)教師知識儲備更新慢。通過查閱公體課教學現(xiàn)狀、教學改革等文獻和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省市高校的乒乓球教師大都是其他專項,也很少有專業(yè)隊經(jīng)歷的教師,非專項的教師由于沒有經(jīng)過長期系統(tǒng)的訓練,對乒乓球運動缺少深刻的認識,運動技術水平相對偏低,這樣讓很多喜愛乒乓球運動的學生對體育課失望,減弱了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另外,很多高校教師現(xiàn)在都以科研為重,很少愿意為了教學外出學習,造成乒乓球課的教師教學方法缺少創(chuàng)新,不了解現(xiàn)在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影響上課效果。
2 對改善高校乒乓球公體課教學現(xiàn)狀的建議
2.1 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
多球練習能較大程度地幫助初學者建立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強化肌肉記憶,提高掌握基本技能的速度,盡快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所以教學中應重視多球練習。另外,有研究表明,體育與音樂結合能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提高學生興趣、改善教學環(huán)境等。在乒乓球公體課開始部分將音樂的節(jié)奏與乒乓球步法、揮拍節(jié)奏相融合,能提高學生練習枯燥動作的動力和擊球的準確性。傳統(tǒng)方法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寓教于樂,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2 豐富教學內(nèi)容,基礎教學為主,提高教學為輔
體育課的氛圍是歡快、輕松的,乒乓球課更應如此。除了基礎技術動作精講多練以外,教師應多為學生介紹乒乓球的提高技術和比賽知識,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乒乓球運動。另外,適當增加乒乓球比賽,賽練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結尾,組織學生玩乒乓球小游戲,鍛煉學生的球感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3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能力教學
按照水平將學生分為互幫互助小組,讓有基礎的學生帶基礎薄弱的學生,相互幫助,互相提高。按學生技術水平分別提出不同的目標,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小組設計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從一對多練習,到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從思想上到技術上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切實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感受到學習乒乓球的樂趣。
2.4 開放教學設施,增加課外運動時間
非體育專項的學生平時課業(yè)多,只有體育課才進行運動。而一周一次的乒乓球公體課學生練習時間有限,需要在課外時間增加練習,不斷鞏固提高,才能掌握好乒乓球的基本技術動作。所以學校應大力支持學生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體育場館與設施以服務學生為宗旨,開放乒乓球館,經(jīng)常維護、修繕、更新球臺和場地。全力貫徹實施“陽光體育運動”“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讓學生們從繁重的學業(yè)中脫離出來,增強身體素質(zhì),養(yǎng)成每天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
2.5減輕教師壓力,提供學習機會
很多教授公體課的教師,技能和理論知識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nèi)容也是多年重復著同樣的教案。學校和學院應支持和鼓勵乒乓球教師出去學習,隨時更新技術和理論知識。一個健全的課程教師梯隊應該由教授或副教授作為課程走向的把關者,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加上中青年教師的新知識和新理念,新老交替,這樣這個教師隊伍才能承前啟后,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崔小貝.高校公體課中乒乓球教學改革初探.時代教育,2014(11):205.
[2] 謝冬興.從終生體育角度探討高校乒乓球公體課教學.開封教學學院學報,2008(09):109.
[3] 姜小峰.杜學工.延安大學乒乓球公共課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2014(10):85.
[4] 陳碧述.陳軍.高校公體課改革模式初探[J].達縣示范高等??茖W校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9).
[5] 楊定產(chǎn).高校的體育教學[J].長沙大學學報,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