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業(yè)大學 寶德學院,天津 300384)
王濤
?
“隨藝”的扎染
——扎染課堂隨筆
(天津商業(yè)大學 寶德學院,天津 300384)
王濤
摘 要: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用礦物質或者是從植物中提取顏色進行織物染色的工藝,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通過高溫的蒸煮會產(chǎn)變幻莫測效果,很有藝術魅力,并有意想不到的圖形和色彩產(chǎn)生,獨具藝術魅力。傳統(tǒng)的扎染方法為現(xiàn)代扎染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和人文藝術給當代社會帶來了很多無限的遐想。文章從現(xiàn)代扎染及實用性,探討現(xiàn)代扎染的藝術形式和一些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且指出了現(xiàn)代扎染將在未來的時尚領域里扮演著不可的替代的角色。
關鍵詞:扎染;現(xiàn)代圖形;色彩;表現(xiàn)手法;服裝
扎染藝術現(xiàn)在是我們國家已經(jīng)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國的扎染藝術是在周代以前形成的,秦漢時期比較流行,東晉時期已經(jīng)能夠大批量生產(chǎn),同時這種扎染工藝在這個時期趨于成熟。
扎染在古時候稱為扎纈、夾纈、絞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獨有的一種染色方法。在染色的時候將一部分捆綁或者縫合起來,使這一部分不能著色,是中國傳統(tǒng)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扎染課程在我們學校共有36學時分為三周來上。在課程中我們能了解的扎染工藝是非常簡單容易學會的兩道工藝,當然這也是我們學到扎染藝術的皮毛而已,我們也是主要針對這兩個部分進行初步探索,那就是染色與結扎(圖1)。材料主要是用紗布或者純棉布,尼龍繩和其他工具有縫紉、裝訂、各種形式來組合染色。最后達到的效果就是被捆綁纏繞的部分不會被染色或者有輕微的滲透,在扎制的布面上就會有深度不均勻色彩自然地呈現(xiàn)在布面上。我國古老的染色的顏料成分是非常復雜的,最主要是以板藍根和靛藍為主要染色成分,和我們現(xiàn)在用的化學染料想比較它有著特別多的優(yōu)點,比如說顏色的持久性就可以保持上百年的顏色它的褪色是相當緩慢的而且穿著舒適還對織物沒有傷害。最大的優(yōu)點是對我們?nèi)梭w的皮膚沒有任何傷害。我國傳統(tǒng)的扎染主要是藍色和白色兩種色彩的搭配,這個是傳統(tǒng)染色最經(jīng)典的一種色彩搭配形式。只要我們能把扎染的基本方法掌握對于圖形、色彩、濃淡都是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進行制作的。做扎染最大的好處實際上就是隨心所欲,制作者可按扎染的用途便來創(chuàng)意還能出奇制勝,我們所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會具有非常強的藝術感且能別具一格、各有韻味。在對織物進行染的時候要對它進行高溫的煮沸,在煮沸過程中首先要把握住顏色的純度以及煮的時間,要想要顏色沒有那么嚴厲飽滿就可以時間稍微短一些,要是想讓色彩浸透到里面就要煮的時間略長。煮單色和套色的方法基本相同不過要依照織物的特性進行色彩的觀察以便及時出水進行沖洗,煮布和加色的過程需要經(jīng)常的練習才能把握好時間和色彩的整體效果,等這幾步完成以后就可以拆線完成最后的成品。(圖2)
> 圖1
> 圖2
我們進行扎染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傳統(tǒng)的扎染,它已成為一種時尚。我們運用扎染里面的色彩元素進行了服裝的再造。由于它別具一格的色彩與其它紡織物決然不同絕不同,它是一種自由的圖形組合體,是渾然天成的。從色彩角度上來說,扎染藝術是貼近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它富有人性的藝術,是我國老百姓經(jīng)過日積月累的勞動和總結所取得的。從藝術層次上來說,扎染在人們心目不僅僅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更是傳統(tǒng)藝術的標志。
(一)滲化
這種效果是在扎染過程中出來一種滲化的肌理。這種肌理所出來的效果是由線扎得松或緊而形成主要由織物布的吸水性能的差異而產(chǎn)生變化。在扎染過程中所扎的邊緣部位織物染料能夠滲透到里面多少,最終是由外輪廓線上的滲化肌理而體現(xiàn)出來的。尤其是暈色染更是運用了織物染料滲化性能最典型的例子,最終產(chǎn)生的效果跟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一樣會出現(xiàn)濃淡虛實的韻味。
(二)折皺
扎染藝術是運用的工藝手段是折、皺、捆、包等多種形式進行制作的,于是在給織物加熱染色的過程中染料便可能出現(xiàn)著色和不著色的效果,但是最后我們扎染出來的效果都是色彩艷麗、對比強烈、褶皺交錯,別有一番情趣。
(三)線眼
這種方法是我國比較古老的扎染方式主要是運用了針線把我們想要的圖案縫制在織物上面然后進行染色,等經(jīng)過染色以后把線拆掉就會在織物上面留下了針和線經(jīng)過縫制以后的痕跡,也是扎染獨特的肌理美。
(四)浮雕感
扎染藝術是要通過高溫加熱才能實現(xiàn)的,有的一些圖案會由當時在扎結的時候出現(xiàn)一些隆起效果而且一直保持著凹凸的效果在平整的織物表面就好像雕塑里面的浮雕一樣經(jīng)過人民的精雕細刻效果非常奇特而又迷人。比如有一個原點凸在織物外邊顯得格外突出就跟在布面鑲嵌珍珠一樣,像這樣的效果都是非常偶然的并不是所有的我們想象的效果都會完成在我們的扎染藝術里面。
(五)彈性
扎染是用繩子扎出來的,織物本身也是具有一定彈性的,我們在對它進行捆綁時一定會產(chǎn)生好多的褶皺,經(jīng)過我們又扎又染織物本身可能就要縮小尺寸,假如我們不去對它進行熨燙那我們所制作出來的也是具有了其他染整手法所不具備的奇特性。
(六)去色
在以前我們可能對于古老的織物扎染都是進行加法的形式對所染的顏色進行色彩多樣化表現(xiàn)出五彩斑斕的效果,現(xiàn)在我們?yōu)榱送怀鲆徊糠謾C理效果采用了84去色法。具體的去色程度想達到什么程度關鍵是要看自己對于溶液的調(diào)整濃稠而定。不能完全用沒有稀釋過的84溶液會對織物產(chǎn)生極大的破壞,而且去色完畢要抓緊時間清水洗凈。圖3是我們自己扎染出的成品可以從里面看出以上的幾種效果。
上面我們所闡述的是扎染的一些傳統(tǒng)方法和作品的展示,其實隨著藝術發(fā)展現(xiàn)在扎染藝術也邁進了國際時尚的范圍。中國有一句古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扎染藝術已經(jīng)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隨著它的工藝不斷發(fā)展我們在課堂上進行新的探索而且運用到實際的服裝設計之中。因為對扎染圖案的借鑒是從這一工藝里面最直接的方式。我們現(xiàn)在課堂上對扎染的材料要求已經(jīng)打破了傳統(tǒng)的材料限制,以前只是把它運用到傳統(tǒng)的純棉土布上面,其實各種天然和化纖材料都可以用來做扎染藝術比如說絲綢、麻、牛仔以及毛衫等等都能做出效果奇特的扎染,材質不同的服裝和紡織材料用扎染做出來以后效果也是不同的?,F(xiàn)在的服裝設計上面有的是運用了傳統(tǒng)的扎染圖案比如說冰裂紋、蝴蝶圖案等等,有的是為了符合時代的潮流做到與時俱進,直接用扎染的方法來印制出的圖案都是具有時代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的。傳統(tǒng)的扎染圖案與現(xiàn)代的款式造型設計相結合這兩個碰撞到一起的時候服裝的款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限制,色彩的運用十分艷麗,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扎染服裝在當今社會的流行,不僅是因為這種工藝本身所具有優(yōu)美的圖案,更因為它具有我國最傳統(tǒng)的風格,鮮明而不死板,變化豐富但是不顯雜亂。我們的學生設計師們也利用扎染的特點塑造出既能變化豐富又能清新活潑的效果,通過我們的勤勞之手賦予了扎染新的魅力。扎染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依舊是要符合形式美法則,注意在色彩上、服裝的比例上要平衡與協(xié)調(diào)還要讓整體服裝感覺有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扎染藝術史以點、線、面的交錯而形成的典型風格穿在人的身上也會產(chǎn)生各類的變化。 比如日本的著名設計師三宅一生曾經(jīng)創(chuàng)意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把以前平整光潔的服裝定式打破而希望多些褶皺在里面,主要就是參考了我國傳統(tǒng)的扎染藝術而給他帶來的靈感創(chuàng)作。
> 圖3
> 圖4
在現(xiàn)在的服裝設計中運用扎染就是為了有新的思路不能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一概而論,如果那樣是不可能讓消費者滿意兩者達成共鳴的。必須是在中國傳統(tǒng)扎染工藝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再造,扎染藝術才能在當今社會展現(xiàn)出強大的魅力。中國時裝要走向世界也是走我們自己傳統(tǒng)的民族路線和現(xiàn)代相結合來發(fā)掘、研究和傳承這種古老的工藝,以自身具有的獨特魅力感動世界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國際流行的趨勢也時刻在關注著我們的民間藝術、民間的文化,這樣我們就在傳統(tǒng)的扎染藝術與國際的流行趨勢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契機。以下作品就是我們在這次扎染課程中的一些服裝扎染圖案設計展示。(圖4)
扎染的藝術魅力相比較其他染色工藝來說那是獨具一格的。不管它與其他別的染色工藝來進行比較它的形式美是非常強烈的。扎染藝術是靠純手工進行扎結、縫制、染色、因為扎緊染料無法穿透,所以拆線后形成各種圖案。扎染的染色技法不可能和印刷的花色相同,因為扎染最典型的特點就是非重復染色。所以不可能出現(xiàn)完全一致的扎染作品和圖案,扎染作為一種藝術作品呈現(xiàn)出來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它發(fā)揮獨特魅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吳曉兵.淺議扎染的獨特藝術語言[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8(8).
[2] 楊建軍.扎染藝術設計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鮑小龍. 扎染與蠟染藝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3.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The Art of Tie-Dye, Class Essay
WANG T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Boustead College,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Tie-dy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andicraft which uses the mineral or the plant extract color to dye fabrics. This traditional handicraft will produce unpredictable results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cooking and produce unexpected graphics and color with unique artistic charm. Traditional Tie-dye method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Tie-die, which brings unlimited potentials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humanistic 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rn Tie-dye art form and som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bility of modern Tie-dy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odern Tiedye w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future fashion field.
Key words :tie-dye; modern graphics; color; style; cloth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5)03-0141-03生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