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娟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它不僅可以及時檢查學情,開拓學生思路,啟迪思維,還有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節(jié)教學進程,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fā)展。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藝術方面做個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它不僅可以及時檢查學情,開拓學生思路,啟迪思維,還有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節(jié)教學進程,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fā)展。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藝術方面做個探究。
一、教師要有良好的態(tài)度
教師應當以愉快、友好、從容、談話式的態(tài)度來提問。提問時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禮節(jié)的氣氛,又能說話舉止得體,那就更好了。教師應使學生從提問的方式中便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或者一時回答不出來,也不要強迫他回答。要知道學生已經忘記的知識,就是督促他冥思苦想,也是枉費工夫。
二、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在整個班級參加的情況下提問,教師一般是先提出問題,讓全班學生都有考慮的時間,然后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這樣做便使每個學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機會對問題進行思考。如果教師每提一個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只有一、二秒鐘,學生還未想好,教師就重復問題,或者重新組織問題,或者請另外一個學生回答。這種做法似乎是一種控制時間的機智表現,但實際上,被提問的學生卻會失去回答問題的信心,或者懶于思考,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低落。
此外,還要注意提問的時機。不看時機的提問是很勉強的提問,這種提問針對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沒有把握學生的思維流向,沒有較好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倉促而問。提問的最佳時機是學生處于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出來,但又無法說清的心理狀態(tài)。
三、教師要因材施問
教師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要照顧全體學生,更要因材施問。平時教學中,由于受到課堂時間、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數量多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一般情況下有些問題不可能一一進行提問。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考慮中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所能承受的能力,適當照顧優(yōu)、差兩頭。
一些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學業(yè)水平進行“分層提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發(fā)展的機會,更不能根據學生性格、思維等特點進行提問。提問的對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學生或者少數成績好而又聽話的學生,對極少數成績差或者調皮的“弱勢者”,往往是舉手也不提問,不舉手更不提問,這些學生就成了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的“邊際人”。這種教學對他們的發(fā)展是相當不利的,可以說是一種無聲的折磨和摧殘。
提問對老師來說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對學生來說,則可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提問對有些學生來說不僅是一個知識點掌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問題,是學生平等發(fā)展權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注意這一點,切不可輕視提問對學生的意義,要通過提問去塑造、去保護學生。
四、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些教師只將目光盯在自己所確定的正確答案上,只要有學生能將這個答案說出,便對其他學生依然舉著的手視而不見,繼續(xù)進行自己的教學。這是很多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普遍做法,但如果細加分析,不難發(fā)現,這其實是一種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方式,那些對問題還有自己看法的學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師所給出的答案,令人懷疑。這樣一來,課堂效率便會大打折扣,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長此以往,還可能會造成其他一些負面影響。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些教師沒有能充分意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的模式還停留在過去傳統(tǒng)的告訴學生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研究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解決辦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對問題適當加以正確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展現自己的觀點;教師再和學生一起討論,確定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觀點,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甚至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還可以對教師的答案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這樣有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相長。這是讓學生的每一種觀點都能得到充分展現的原因之一。
五、教師要認真評講
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睂W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我們也常常發(fā)現:當學生尤其是差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們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教師,聚精會神地認真聽課,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對待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時,教師要耐心地鋪路搭橋,盡可能引導答問學生找出答案,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愉悅的心情;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適時表揚激勵。
六、教師要注重提問的原則
教師的提問,應富有啟發(fā)性。因為課堂提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手段?!皾M堂問”其實是“滿堂灌”的另一種翻版,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另一種負擔。因此,所提問題,應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不能為提問而提問、教師必須明確,提問不等于啟發(fā)式,好的提問才是啟發(fā)式提問,啟發(fā)式提問重在所提問題有價值和有意義,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此外,課堂提問必須做到難易適度,尤其是難度較大的問題,一定要設計成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小問題,使學生通過問題解答,逐步突破難點,把握要領,掌握規(guī)律。要力戒那些答案過于簡單的問題,但問題也不可太難。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與此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應視其具體情況而把握難易分寸,使全體學生都能從解答問題中受到獲取新知識的歡愉和樂趣。
總之,提問屬于教學藝術的范疇,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具有“集中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提供反饋信息”等多種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不斷地、科學地、藝術地對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