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云
貴州省惠水縣人民醫(yī)院 貴州惠水 550600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的臨床治療
徐東云
貴州省惠水縣人民醫(yī)院 貴州惠水 550600
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的治療方法、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救治的2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患者的資料。結果6例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術后鼻腔填塞期間出血者2例(33.3%),后經(jīng)低溫射頻止血治療后止血成功;19例行行低溫射頻治療的患者止血成功;3例患者經(jīng)鼻中隔矯正術后,采用低溫射頻止血治療,效果滿意。28例患者隨訪半年以上,經(jīng)過資料分析,鼻出血復發(fā)者為0。結論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的治療比較復雜,需要在鼻內鏡下確定出血部位,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對癥治療。
鼻中隔偏曲;鼻出血;臨床治療
鼻中隔偏曲與鼻出血都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鼻出血發(fā)生頻率較高,出現(xiàn)的原因多樣。目前,鼻中隔偏曲與鼻出血合并出現(xiàn)的情況也比較常見,相對于單一病癥,鼻中隔偏曲與鼻出血合并出現(xiàn)的情況在治療時困難比較大,尤其是出血期間[1]。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確定出血的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患者治療的有效性,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本文主要就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的治療方法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總結相關的治療體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救治的2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在17~82歲之間,平均年齡43.2±2.3歲;16例患者病癥出現(xiàn)在單側,12例患者病癥表現(xiàn)為雙側;出血量50~550ml,病程1-5d,有反復出血病史的患者5例;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2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并且鼻中隔明顯偏曲,且有出血點;②鼻腔經(jīng)油紗條反復填塞3次以上仍無法止血;③鼻中隔粘膜劃痕無法止血;④單純微波燒灼無法止血。
1.2.2 排除標準
①全身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②鼻腔鼻竇腫瘤患者;③鼻腔、鼻竇、鼻咽部占位病變患者。
1.3 治療方法
6例利用鼻內鏡進行檢查,未有出血點,判斷鼻中隔偏曲為主因,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①術前準備:患者均經(jīng)過詳細的檢查,無手術禁忌,其中3例患者在糾正貧血,控制血糖和血壓,改善心功能之后進行手術;②手術方法:取平臥位,進行局部麻醉。在中隔左側前部找到黏膜、軟骨,將其切開,裸露黏軟骨膜和黏骨膜,將其分離。出現(xiàn)偏曲的軟骨及骨棘,將其切除。止血后,縫合切口,,以紗條將雙側鼻翼填塞;③術后護理:術后給予止血劑(3天)和抗生素(7天),鼻腔填塞物于48小時后取出,以麻黃素液噴鼻,6天拆線,1周后在原出血處涂以油劑。
19例利用鼻內鏡觀察了鼻中隔偏曲,輕松找到出血點。其中有4例患者利用鼻內鏡發(fā)現(xiàn)了鼻中隔偏曲,但是由于較嚴重,致使檢查存在困難,不過,檢查發(fā)現(xiàn)出血點并不在該側。針對于此種情況,先行低溫射頻治療止血,循序漸進的治療。
3例在檢查時,出血點在鼻中隔偏曲,但是尋找存在較大困難,不易發(fā)現(xiàn)。治療時,先行鼻中隔矯正術,正常后,再尋找出血點,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其實是二者結合的方式。
1.4 指標評定
①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總結臨床效果;②對28例患者進行隨訪,為期半年以上,內容主要涉及鼻出血的復發(fā)情況。
6例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術后鼻腔填塞期間出血者2例(33.3%),后經(jīng)低溫射頻止血治療后止血成功;19例行行低溫射頻治療的患者止血成功;3例行鼻中隔矯正術結合低溫射頻治療的患者成功之血。28例患者均隨訪半年以上,經(jīng)資料統(tǒng)計,鼻出血復發(fā)者為0。如表1:
表1:28例患者治療情況總結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不在中線位置,而向一側或者兩側偏離彎曲,亦或者形成突起,阻礙鼻腔的正常呼吸活動,從而影響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由此產(chǎn)生臨床反應。一般來說,輕度的偏曲而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的可以視為生理狀態(tài)。鼻中隔偏曲出現(xiàn)的原因不太復雜,比較常見的是外傷、發(fā)育不均衡、鼻腔病變等[2]。臨床表現(xiàn)為鼻塞、鼻出血、反射性頭痛、外鼻畸形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或者將棘突切除。
鼻出血又稱鼻衄,在耳鼻喉科較為普遍,各個年齡段均會出現(xiàn),也容易被人所忽視,直至嚴重才去就醫(yī)。鼻腔獨特的環(huán)境和構造,致使出血的原因比較復雜多樣,比如外傷、鼻粘膜干燥、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鼻出血原因中,由鼻中隔偏曲引發(fā)或者合并引發(fā)的情況占據(jù)15%-20%。在臨床治療中,要引起足夠重視。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的治療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且患者多情緒緊張,影響治療的效果[3]。因此,處理的當務之急是順利止血,繼而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早以往的治療中,受到止血為先的影響,已經(jīng)判斷,直接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但是未做到詳盡診斷,導致療效不理想,需要進行二次治療,增加患者的痛苦,影響整體治療效果。隨著治療方式的探究與完善,一種經(jīng)驗證有效的方式被用于臨床,即低溫射頻止血。在臨床檢查中,鼻中隔偏曲受到不同影響,形態(tài)各異,程度不一,表現(xiàn)出的癥狀各不相同,很難形成統(tǒng)一、客觀、高效的診斷標準。因此,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治療中,雖然止血是第一要務,但是要找到治療的要點,也就是出血點,判斷具體表現(xiàn),有針對性的治療:①未發(fā)現(xiàn)出血點,判斷鼻中隔偏曲引發(fā),進一步診斷,行鼻中隔矯正術;②出血點不在鼻中隔偏曲一側,另一側找到出血點,行低溫射頻止血治療[4];③鼻中隔偏曲一側發(fā)現(xiàn)出血,但找尋出血點比較困難,采用以下方式:行鼻中隔矯正術→找出血點→低溫射頻止血治療。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2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患者。通過檢查與診斷,采取不同的方式治療:6例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術后鼻腔填塞期間出血者2例(33.3%),后經(jīng)低溫射頻止血治療后止血成功;19例行行低溫射頻治療的患者止血成功;3例行鼻中隔矯正術結合低溫射頻治療成功之血。半年以上的隨訪未有鼻出血復發(fā)者。因此,治療要根據(jù)檢查的結果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確?;颊咧委煹挠行?,防止治療不當造成患者反復出血。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的治療比較復雜,需要在鼻內鏡下確定出血部位,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對癥治療,分診分治。
[1]周詩侗,王明婕,崔振英,等.鼻內鏡下三線減張法及楔形切除棘/嵴突矯正鼻中隔偏曲[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15):854-855.
[2]周正娟,胡明,潘中柱,等.鼻內鏡下復雜鼻中隔偏曲矯正術52例報告[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08):367-369.
[3]朱運華.難治性鼻出血的臨床特征及鼻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措施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23):10584-10587.
[4]程德,程華.鼻內窺鏡下低溫射頻聯(lián)合局部填塞止血在鼻出血診治中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17):3884-3885.
R765
A
1672-5018(2016)07-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