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倩,霍永標(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珠江新城門診部,廣東省口腔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000)
·口腔美容·
CEREC AC 椅旁數(shù)字化全瓷修復短期效果觀察及失敗案例分析
杜 倩,霍永標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珠江新城門診部,廣東省口腔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評價CEREC AC椅旁數(shù)字化全瓷修復體的短期臨床效果,并針對臨床常見問題分析影響原因及注意事項。方法 選取252例CEREC AC CAD/CAM鑄造陶瓷修復病例,分別于術(shù)后1周、1個月、3個月對修復體效果進行臨床評價,統(tǒng)計優(yōu)良率。 結(jié)果 CEREC AC CAD/CAM全瓷修復后1周、1個月、3個月的優(yōu)良率均在90%以上。 結(jié)論 CEREC AC CAD/ CAM全瓷修復的短期效果較為理想,在臨床牙體預備、粘接等步驟規(guī)范操作可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作;鑄造陶瓷;回顧性研究
椅旁數(shù)字化修復是利用CAD/CAM(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即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作來完成修復體的新興修復工藝技術(shù)[1]?;颊咭淮尉驮\即可在椅旁完成牙科修復體的設計和加工,縮短就診時間和次數(shù)。
目前市售牙科CAD/CAM系統(tǒng)中,CEREC系統(tǒng)創(chuàng)立最早,也最為成熟[2]。CEREC AC 系統(tǒng)為德國西諾德2009 年的最新椅旁創(chuàng)新產(chǎn)品,幾乎能夠制作所有的單顆陶瓷或復合樹脂的修復體[3]。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珠江新城門診部于2015年1月購置CEREC AC 系統(tǒng),經(jīng)過近1年的臨床應用,制作了252例鑄造陶瓷修復體。本文擬對上述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為CAD/CAM全瓷修復體的使用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jù)。
1.1 病例選擇
選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珠江新城門診部進行CAD/CAM修復的患牙252例,其中前牙5例,前磨牙52例,磨牙195例?;佳兰{入標準:1)有2個以上健康的軸壁;2)牙周健康;3)患者有較好的依從性和全身健康狀況。排除標準:1)有1個以下健康的軸壁;2)活動義齒基牙;3)牙周炎活動期患者; 4)患者的依從性和全身健康狀況較差。
制作CAD/CAM鑄造玻璃陶瓷修復體252例,其中嵌體170例,全冠78例,貼面4例。修復體類型及牙位分布見表1。
表1 252件CAD/CAM鑄瓷修復體類型及牙位分布(單位:件)
1.2 主要材料和設備
CEREC AC系統(tǒng)(Sirona,Germany);IPS e.max CAD瓷塊(Ivoclar vivadent, Liechtenstein);Multilink N樹脂粘接劑(Ivoclar vivadent, Liechtenstein)。
1.3 臨床操作
1.3.1 牙體預備 按照全瓷修復體牙體預備要求進行牙體預備。全瓷冠切端或牙合面磨除1.5mm,唇舌面及鄰面磨除1mm,肩臺為內(nèi)線角圓鈍的直角肩臺,寬1mm;嵌體或高嵌體根據(jù)洞型進行預備,降低1.5~2mm;貼面唇面磨除0.8~1mm,無角肩臺。
1.3.2 制取光學印模 使用CEREC AC攝像頭停留在預備牙齒上,即可對牙尖及牙齒邊緣進行成像,醫(yī)生向近中或遠中移動攝像頭獲取相鄰牙齒的圖像以構(gòu)建虛擬模型,通過預備牙及近遠中鄰牙構(gòu)建一個3齒象限模型,同樣制取對牙合牙光學印模,令患者咬合,將取像鏡頭平行于閉合牙列的頰面掃描頰側(cè)咬合照,獲取咬合關系。
1.3.3 修復體設計 利用CEREC AC軟件繪制邊緣線,設定就位道,并進行修復體分析。
1.3.4 修復體研磨 將修復體設計后數(shù)據(jù)傳輸?shù)紺AM設備進行切削研磨。
1.3.5 修復體試戴 修復體切削研磨后在患者口內(nèi)試戴,檢查邊緣密合度、鄰接等,并進行初步調(diào)牙合(體積小或無固位型的除外)。
1.3.6 拋光,染色,上釉如果患者的牙齒存在斑點、裂線或者多層色,可通過染色上釉制作出與患者年齡相似的修復體。
1.3.7 粘接修復體表面以5%氫氟酸處理20s,沖洗干凈后純凈水超聲蕩洗60~180s,吹干,然后將修復體粘接面涂布硅烷偶聯(lián)劑,處理60s,吹干至粘接面呈反光狀態(tài);將Multilink N樹脂粘接劑的A、B液混合,均勻涂抹在基牙表面,吹干,將Multilink N樹脂粘接劑以混合頭擠在修復體粘接面,就位后光照1~2s進行預固化,去除多余粘接劑,光照各面20~30s進行完全固化。
1.4 療效評價標準[4]
修復體完成后1周、1個月、3個月,由兩名醫(yī)生按照以下標準對修復體進行評價。
優(yōu):修復體無裂紋、折裂或脫落,邊緣以探針及肉眼均檢測不到間隙,無松動,牙齦健康,無充血及紅腫,咀嚼功能恢復良好;良:修復體無缺損,但邊緣存在裂痕,伴牙齦不同程度充血紅腫、或牙周袋形成,咀嚼功能基本恢復;失?。盒迯腕w發(fā)生破損,并出現(xiàn)松動脫落情況,邊緣出現(xiàn)明顯裂痕,伴隨嚴重的齦炎、根折和牙齒松動情況,咀嚼功能未恢復。
試戴時,1例修復體因為邊緣較薄咬崩,重新備牙設計制作后戴入無異常;6例修復體因倒凹大等原因,攝像頭無法達到取得清楚印模,修復體密合度欠佳,需調(diào)改后才可就位;修復后1個月,1例修復體出現(xiàn)脫落;修復后3個月,1例修復體在鳩尾峽部出現(xiàn)崩瓷,1例修復體脫落。統(tǒng)計得到修復后1周、1個月、3個月的優(yōu)良率分別為94.4%、93.7%、92.5%。
CAD/CAM椅旁全瓷修復具有高效、直觀、簡便等優(yōu)勢,且隨著具有藍光攝像系統(tǒng)的CEREC AC系統(tǒng)及其支持材料的不斷革新和改進,口腔醫(yī)生能在診室椅旁迅速制作出性能可靠、可預測的美觀修復體[5]。但是,修復體折裂、脫落,邊緣密合度欠佳仍是目前臨床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上述三個主要問題,我們做出如下討論:
3.1 修復體折裂原因分析
因CAD/CAM強調(diào)微創(chuàng)修復的理念,提倡在保證修復體強度基礎上盡量少磨牙。本研究有一例嵌體試戴時咬裂,分析其原因發(fā)現(xiàn)修復體邊緣過?。ú蛔?mm),醫(yī)生在牙體預備時預備了洞緣短斜面,且試戴時還未粘接,未形成瓷修復體-粘接層-牙齒復合體的有效結(jié)構(gòu);還有一例高嵌體粘接后1個月在鳩尾峽部咬裂,分析原因為此處牙體預備量不足,且患者咬合緊、咬合力較大。
3.2 修復體脫落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有一例嵌體在粘接后1個月脫落,一例高嵌體在粘接后3個月脫落。分析原因認為其中一例脫落高嵌體采用了粘貼面用的光固化復合樹脂粘接,而高嵌體厚度>2mm,粘接劑可能固化不全;另一例脫落嵌體為下頜第二磨牙,粘接時隔濕做得不夠好,且粘接劑是涂布在嵌體粘接面,牙體預備面未涂布,粘接時醫(yī)生在夾持嵌體時部分粘接劑脫落。
3.3 密合度欠佳原因分析
本研究有六例修復體切削后因密合度欠佳就位困難,需部分調(diào)磨組織面才可以就位。分析認為有以下原因:首先是牙體預備時存在倒凹;其次受牙位、鄰牙倒凹、患者張口度及唾液等影響,光學印模的準確性欠佳;還有修復體設計時邊緣線繪制不準確,特別是齦下邊緣、預備了短斜面的咬合面等位置。
針對以上CAD/CAM修復出現(xiàn)的問題及分析,口腔醫(yī)生在進行椅旁數(shù)字化全瓷修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保證修復體強度基礎上,盡量少磨牙2)洞型無倒凹,內(nèi)線角圓鈍,外形盡可能簡單,邊緣線光滑、明確、連續(xù);3)洞緣勿預備短斜面4)鄰牙倒凹較大者適當調(diào)改鄰牙,減小倒凹;5)邊緣盡量位于有牙本質(zhì)支持的牙釉質(zhì)上;6)使用雙固化樹脂粘接劑進行嵌體、高嵌體的粘接,特別對于厚度較大的高嵌體,盡量避免使用光固化樹脂;7)粘接時做好隔濕;8)對于過小的嵌體修復,為避免夾持過程修復體及粘接劑脫落,可先將粘接劑涂布在基牙粘接面上,再放入修復體就位[6-8]。
本研究中,雖然個別修復體出現(xiàn)折裂、脫落等問題,但整體優(yōu)良率達90%以上,臨床評價結(jié)果較為理想。如果在牙體預備、制取光學印模及修復體粘接等步驟更加規(guī)范、細致,CAD/CAM椅旁全瓷修復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1] 于皓, 王貽寧.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制作技術(shù)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2008,35(3)∶344-346.
[2]王林虎, 郭家平. CEREC椅旁CAD/CAM 診室技術(shù)25年的研究進展.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39(1)∶124-127.
[3] 劉欣然, 郭航, 劉峰. 椅旁數(shù)字化修復系統(tǒng)的歷史和發(fā)展.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4,7 (12)∶762-722.
[4]姜文茹, 周平, 孫宇, 等. 鑄瓷高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 臨床口腔醫(yī)學志,2011,27(3)∶177-178.
[5] Mehl A, Ender A, M?rmann W, et al. Accuracy testing of a new intraoral 3D camera. Int J Comput Dent,2009,12(1)∶11-28.
[6]康成容, 李張維, 周折沖, 等. 椅旁全瓷修復系統(tǒng)短期效果的臨床評價. 廣東牙病防治,2015,23(2)∶75-80.
[7]Ametzl GV, Ametzl G. Reliability of non-retentive all-ceramic CAD/CAM overlays. Int J Comput Dent,2012,15(3)∶185-197.
[8]楊堅. CAD/CAM椅旁系統(tǒng)在微創(chuàng)美學修復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3,6(6)∶337-341.
杜倩(1985年-), 女, 漢族, 山東淄博人,碩士 ,醫(yī)師主要研究方向:全瓷修復體斷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