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劍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膜透析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負面情緒和相關性腹膜炎發(fā)生率的影響。方法 104例腹膜透析患者, 根據(jù)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48例, 常規(guī)護理)和研究組(56例,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臨床護理路徑), 對比兩組心理狀態(tài)及相關性腹膜炎發(fā)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腹膜炎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膜透析患者, 可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 且減少相關性腹膜炎的發(fā)生,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4
腹膜炎為腹膜透析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 若患者未得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治療, 極易致使疾病遷延不愈, 不僅對透析質量產(chǎn)生影響, 而且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故于腹膜透析治療期間, 予以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與治療, 以抑制細菌進入腹腔。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別予以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旨在探討腹膜透析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負面情緒和相關性腹膜炎發(fā)生率的影響,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 根據(jù)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48例)與研究組(5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6∶22, 年齡20~44歲, 平均年齡(34.25±4.03)歲;研究組男女比例30∶26, 年齡20~45歲, 平均年齡(35.15±4.36)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46例, 高中48例, 初中及以下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囑患者予以適度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等;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臨床護理路徑, 具體方案包括: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及時了解其內心真實感受, 并耐心向患者介紹醫(yī)院以往成功案例;針對性采取最佳方式加深交流, 并督促其積極配合腹膜透析之前的各項檢查。②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腹膜透析與腹膜炎等知識, 并告知患者配合透析的最佳方案。此外, 護理人員應加強胃腸道知識宣教, 指導患者正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培訓與指導家屬相關操作, 適時要求家屬予以演練, 并糾正其錯誤操作。③正確處理患處敷料, 同時固定管道, 防止牽拉;密切監(jiān)測患者每日體重、超濾量及24 h尿量, 并觀察腹透所排出的液體顏色、性質。囑患者補充充足營養(yǎng), 盡可能多的攝取高蛋白、高纖維、高熱量食物, 切勿食植物性蛋白。
1. 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心理狀態(tài)評定[2]:參照Zung氏SAS與SDS判定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值均介于30~80分, 焦慮、抑郁程度與分數(shù)成正比。觀察兩組腹膜炎情況;①中性粒細胞比例≥50%, 透出液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②腹水、腹痛渾濁, 不伴或伴發(fā)熱;③透出液培養(yǎng)生長出病原微生物;當具以上≥2項為腹膜炎[3]。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研究組SDS、SAS評分分別為(39.24±6.50)、(37.82±6.14)分, 對照組SDS、SAS評分分別為(66.52±8.42)、(65.43±8.14)分;研究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431、5.676, P<0.05)。
2. 2 兩組患者腹膜炎情況對比 研究組7例發(fā)生腹膜炎, 對照組14例發(fā)生腹膜炎;研究組腹膜炎發(fā)生率為1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1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55, P<0.05)。
3 討論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SDS、S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 提示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分析原因可能為:大部分患者因經(jīng)濟、心理壓力及病痛等因素影響, 極易出現(xiàn)易怒、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 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通過及時了解其內心真實感受, 并耐心向患者介紹醫(yī)院以往成功案例, 從而有效促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此外, 護理人員針對患者不同職業(yè)、文化程度等情況, 采取最佳方式加深交流, 并督促其積極配合腹膜透析前的各項檢查, 從而提高護理配合度。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因腸道疾病而引起腸道通透性變化, 腸道細菌透過毛細血管而進入腹腔, 或者營養(yǎng)不良等[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腹膜炎發(fā)生率為12.50%, 比對照組的29.17%低, 提示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減少相關性腹膜炎的發(fā)生。分析原因是護理人員加強胃腸道知識宣教, 指導患者正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密切監(jiān)測患者每日體重、超濾量及24 h尿量, 并觀察腹透所排出的液體顏色、性質, 當液體呈渾濁狀且出現(xiàn)腹痛、發(fā)熱等情況, 護理人員及時告知醫(yī)務人員并予以處理。
綜上所述, 腹膜透析患者予以臨床護理路徑, 不僅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 而且有效降低腹膜炎發(fā)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敬茹, 梁海君, 于金秋, 等. 持續(xù)性不臥床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的發(fā)病原因及護理對策.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2, 14(1): 124-125.
[2] 柴桂芬, 余連香.規(guī)范化護理干預對腹透相關性腹膜炎治療效果的影響.當代護士, 2015(6):24-25.
[3] 姚嘉萍.專職護士管理模式對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發(fā)病率的影響.當代護士, 2012(9):25-27.
[4] 黃靜雅, 李小梅, 楊素瓊, 等.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在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控制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 12(5): 1-3.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