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樊
【摘要】高職院校擔負為國家培養(yǎng)高技術人才重要使命,但是長久以來高職院校接收學生普遍英語基礎差,學習動機弱。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對策較多,但是高職英語教師長久以來背負的教學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足夠認識,已經(jīng)有惡化趨勢。本文試圖從高職院校學生和老師之間英語教學關系出發(fā),探討一些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心理自我維護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教師心理 維護
一、引言
高職院校擔負為國家培養(yǎng)高技術人才重要使命,但是長久以來高職院校接收學生普遍英語基礎差,學習動機弱。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對策較多,但是高職英語教師長久以來背負的教學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足夠認識,已經(jīng)有惡化趨勢。本文試圖從高職院校學生和老師之間英語教學關系出發(fā),探討一些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心理自我維護的方法。
二、高職英語教學困境
1.教學對象的問題。高職學院招收對象呈現(xiàn)多元化,有普高畢業(yè)生,也有單招中專畢業(yè)生。從表面看,他們的英語基礎普遍差,學習動機弱。但是現(xiàn)象背后有特定的原因。
一方面他們是應試教育下的“淘汰品”,厭倦應試教育,對“滿堂灌”為特色的應試教育普遍心存抵觸心理。抽象思維能力較差。而傳統(tǒng)應試教育注重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chǎn)”:一個班級容納起碼五十名學生。雖然近幾年英語教學硬件教材改革較快,從過去單純以語法為框架的教材編法體系逐漸轉向以任務教學為主流的教材。這些新教材有豐富的活動,教科書豐富多彩。雖然教材硬件提示較快,但是迫于高考應試教育的“指揮棒”效應,上到學校下到教師只能以試卷分數(shù)為指向。語言學習和活動的結合就只能停留于形式,甚至摒棄。于是出現(xiàn)奇怪的現(xiàn)象:教材更新快,但是方式上仍然是教師單方面給學生灌輸知識點。這種一對多的教學方式加上高考的指向,只能把原本形象的詞匯語句抽象化,通過課文的講解和做題講題的老方式進行。
由于種種原因,高考失利的學生,換言之不適用或者按照應試教育原則規(guī)定的“淘汰品”成為就讀高職院校的主力軍。這些學生不適用應試教育,其中包括英語課程,普遍表現(xiàn)為基礎差,動機弱。特別是筆者所在院校地處四川省,由于汶川地震以來英語高考已經(jīng)??悸犃Χ嗄?,而聽力又是和口語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語言學習方面。者導致啞巴英語的浮現(xiàn)。而啞巴英語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更難明確學習英語和生活和未來工作的聯(lián)系。英語學習僅僅只是等同于分數(shù)。
2.教師的困境。面對動機和基礎普遍差的高職學生,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任務就更加沉重。其中第一項任務便是重新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而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改革英語教學方式,在考慮傳統(tǒng)講解法以外得綜合運用新的教學法,如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在傳統(tǒng)教學法和新興教學法之間教師很難平衡執(zhí)行。
一方面,如果完全推行“滿堂灌”的應試教學法行不通。學生稍微感知到應試教育的特點,就普遍關閉信號,接下來不管老師講授的知識點多么易懂,都無從使學生理解。而另外一方面,完全執(zhí)行新式教學法,學生又適應不了。他們普遍有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們抵制應試教育,希望有新的教學法;另外一方面,他們潛意識又適應了應試教育,很難快速脫離改變。如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三、突破困境策略
面對如此困境,教師很難有教學效能感。
1.教學效能感。教師效能感指教師相信自己有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一種直覺和信念。這種信念對于教學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自身工作努力程度、教師經(jīng)驗總結積極度、教師工作情緒,同時影響學生自我評價。教學效能感受到多因素影響:教師工作發(fā)展條件、所處學校條件、學校風氣、師生關系以及教師價值觀、自我觀念等。
2.策略。由此我們可知教師效能感高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外在和內(nèi)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教師工作發(fā)展條件、所處學校條件、學校校風;內(nèi)在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價值觀、自我觀念。
外在條件方面短時間個人是很難改變的,但是內(nèi)在因素涉及教師價值觀、自我觀念是可以較快調(diào)整的。就筆者看來心理維護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清楚教學對象的情況下,降低對學生的期望值,特別是早期。如上所述,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不佳,必然我們要降低對學生的期望值。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讓學生感受到任務可以勉強駕馭。讓學生對英語自信的首要條件是要讓他們有成就感。那么需要完成的任務一開始必須要簡單,且循序漸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完成。進而慢慢重新樹立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學生的進步反過來可以增加教師的效能感。
其次,要努力和學生搞好關系。這就需要我們放下身段,不要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待學生犯的錯誤。想法要設身處地,把自己假象成學生。這樣就更能理解學生的難處。反過來學生也才更容易理解教師。學生的理解可以極大地提示教師的效能感,因為教師通過自己身體力行,得到學生的積極回應。
最后,要學會放大學生的進步,縮小學生的錯誤。至少從言語上讓學生感覺自己進步大,發(fā)錯誤沒什么。要善于從學生的回答中搜尋到優(yōu)秀點,放大后用明確的語言和肢體語言明確讓學生知道自己做得不錯。然后輕描淡寫地點出問題和全班學生一起協(xié)商解決問題。這樣在提升學生的同時,也可以加強他們的團隊意識。
參考文獻:
[1]李銳等.試論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教師素質(zhì)[J].當代教育科學,2003.
[2]韓寶成.國外語言能力表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