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175-01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重點內容,它是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的重要基礎,既是作文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在指導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的時候,要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經過多年的低年級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了以下做法:
1 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畫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思考圖畫中的人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會說些什么?做了什么?告訴學生不要著急,一幅圖一幅圖地仔細看,按照順序對圖中出現的每個人物都做這樣的思考。這一步完成以后,在進一步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人物是怎么看到的?人物是怎么想的?人物是怎么說的?人物又是怎么做的?這就相當于給前面的“骨架”加入了“血肉”。第二步完成以后,進入第三階段的思考,那就是更進一步設問:人物的外貌怎樣?人物的表情怎樣?人物的神態(tài)怎樣?好比給這血肉之軀穿上漂亮的外衣。最后就是人物所處環(huán)境的渲染
2 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看圖
在指導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發(fā)揮想像,甚至有時可以是漫無邊際的想象;多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優(yōu)美詞匯。對于那些用詞準確無誤的學生更要加以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觀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們看到一幅圖往往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下手,可以說無目的、無順序。這就需要我們在旁邊好好引導,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圖,然后再寫話,所以看是基礎。這就要我們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吹枚拍苷f得明,所以,看懂圖意,會看圖是寫話的前提。
2.1有順序
有順序為的是寫話更有條理性。觀察的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2.2抓特點
抓特點為的是寫話更具準確性。要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還要觀察周圍環(huán)境,弄清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等等。
再次,找聯系。找聯系為的是使學生將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動人。
3 從大到小,明確要求,逐步引導
3.1指導寫完整
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剛開始要求他們只要用一兩句話寫完整。因此,在一年級的看圖寫話訓練中,就要教學生把握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力求把話寫完整。讓別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3.2指導寫具體
學生到了二年級,已經具備了寫完整活的能力。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加,孩子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了發(fā)展和提升。這時,就要在寫具體如下功夫,要指導學生重點寫事物的主要情節(jié),寫與主要情節(jié)有關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要抓住細節(jié)判斷人物可能說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動,人與人之間有怎樣的聯系等,從而學會具體描寫。
3.3指導寫生動
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可以通過適當的提問,鼓勵孩子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這可以到二年級下學期有意識地進行指導。
4 及時地激勵評價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接觸新事物,不斷地認識周圍的社會,一定會自己與眾不同的感受,而這種感受用文字有序的表達出來,就能形成一片優(yōu)秀的真情實感的作文。當然,小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十分欠缺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老師的肯定與引導。
低年級,筆者對孩子們的寫話評價標準是:
開始寫話之時:“一句通順的話,一顆星”。
一年級下學期:“一個精彩的用詞或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一顆星”。
二年級上學期:“一段連貫的話,一顆星”。
二年級下學期::“一段精彩的話,一顆星”。
在課堂上,不要吝惜自己的語言,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每一個成功者都可以得到激勵。比如:“孩子們,老師發(fā)現今天你們怎么這么有精神,相信在這節(jié)課上你們一定會表現得非常出色?!薄昂⒆觽?,上節(jié)課你們的表現讓老師刮目相看,相信這節(jié)課也不會讓 老師失望的?!薄?/p>
“你真有創(chuàng)意!”“你又教會了我們一種新的方法,很了不起?!被颉澳愫軙プ≈R之間的聯系,這種學習知識的方法非常好?!边@樣一評價,同學們的思維會變得極為活躍,學習中閃爍著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孩子們的操作、思維、言語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
5 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學生感受生活
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情感就體現在內容之中。所以,一直以來,筆者鼓勵家長周末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帶著孩子走出房門,走進社會, 走進生活,體驗各種情感,并且進行思維引導,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這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在學習“勞動最有滋味”這類主題的寫作時,筆者鼓勵家長帶孩子進行各種勞動,并且讓孩子獲得一定的勞動結果,孩子自然能夠體會到這種情感。筆者還鼓勵家長周末帶孩子參加各類活動,讓孩子體會生活之中的各種情感,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情感積累,并且要求孩子用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對于作文素材的積累是非常有意義的。
總之,要想讓孩子們喜歡表達、喜歡寫作,老師、家長都得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們的寫作成果,讓孩子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此方法嘗試,效果很好,消除了那種看到一幅圖或多幅圖,束手無策,不知從哪下手的現象。相信,只要方法得當,勤加練習,假以時日,一定會受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