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素輝
摘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我們的課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動,學生自主學習也許就會多十分活力,而其學習能力也許會百倍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還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小學語文課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機會,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小學生在語文課上自主學習形式多樣,但都體現在做課堂的小主人。如在語文課上自學生字詞,敢于提出問題等等方面,這也是我們教師重點培養(yǎng)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就需要打消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以平等的地位來對待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能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對語文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教師要激勵他們大膽地提出來,并對這些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其他學生都向他們學習。通過發(fā)現問題,促進思維的進一步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講解,但是要精講少講,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深度,使他們在互助合作和探究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主動思考,使語文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孩子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啟發(fā),合作地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組學習是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組學習積極、有序,有效地開展起來,我們常有這樣幾種做法:①四人一小組;②培養(yǎng)好小組長提高小組學習效率;③每節(jié)課安排10至1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小組學習;④提出學習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大致可分為:目標定向→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相互評價。事實正是這樣:我們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正如我們不能帶領他們走遍世界每個角落一樣;但我們卻能把掌握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正像我們能指點他們邁向我們尚未走過的道路一樣。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以合作為手段,發(fā)揮小組學習作用。我經常讓學生先在小組里挑最喜愛的詞句來品賞、交流,讀讀背背,然后再在班上交流。
三、找準自主探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提問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由學生提出,也應學生解決。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暫時的困難也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過于急著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應注重疏、引、拔,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和激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始,孩子們可能會覺得無從問起,提不出什么問題,或提出的問題不切主題,沒有實用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多示范幾次,同時,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定格在某些詞句上,讓學生變無疑為有疑,并且教給孩子們提問的一些方法。如:對題目提問,對不懂的詞句提問,對不明的現象提問使學生提問的水平逐步提高,讓孩子們不僅愛問,而且善問。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要讓一個個像一個個小鉤子一樣鉤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提出問題越多,好奇心就越強,情趣就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也就越活躍。學生也從一個接受者的角色轉變?yōu)橐粋€探究者,學生也會變得其樂無窮。
因此,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討論、理解,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和學習的主動權,并鼓勵學生獨立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知。
四、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展教學互動空間,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活動育人”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教育理念,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秉承這一科學理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發(fā)揮個性特長。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問題,通過自主閱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比如,我們以“4月23日的讀書日”活動為契機,在全體師生中廣泛開展系列讀書活動。如誦經典古詩詞、讀書征文比賽、寫讀文學作品心得,寫觀影視作品體會、改編文學作品、課本劇展播、古詩詞誦讀大賽、中華好詩詞擂臺賽等。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活動,和學生一道展示才藝,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促進閱讀跟進。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實踐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實踐感知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總之,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我們的課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動,學生自主學習也許就會多十分活力,而其學習能力也許會百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