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斯平
一、目前英語閱讀課教學中課本閱讀資源處理時存在的問題
(1)過多強調語言知識傳授。不少教師把課文中的所有閱讀材料都作“精讀”來處理。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等成為其教學的主線,把閱讀材料作為傳授語言知識的一種形式。
(3)忽視了培養(yǎng)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有的教師常常把新的詞匯和語法點從篇中分離出來孤立地進行教學,那樣會使學生變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種做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詞義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過分重視細節(jié),而忽視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課篇分析能力得不到訓練。學生在處理閱讀材料過程中,只注重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情節(jié),而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結構及作者的寫作意圖不求甚解。
(5)缺乏對閱讀策略的引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致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樣的閱讀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礙了他們作出正確的推理和判斷。
二、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現行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1)傳授語言知識與培養(yǎng)技能相結合,“精讀”和“泛讀”相結合。
(2)構建“教師啟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的閱讀新模式。這個新模式旨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發(fā)展師生之間平等合作、互動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應該重視閱讀過程, 把閱讀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
(4) 加強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和培養(yǎng)。閱讀策略是指對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的策略。Mackey曾列出掃讀、預測、猜詞、利用語篇標志等19種閱讀技巧和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教材中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有效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訓練,比如略讀、跳讀、精讀、研讀,而不是一成不變地先聽錄音朗讀,后回答問題。初中的閱讀材料以敘事文章為主,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略讀、跳讀,輔以適當的小組合作學習,理清文章中的時間、空間、事件發(fā)生的順序與關系,再配以一些思考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其抓住主題。
總之,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關系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我們既要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料,也要重視課外閱讀材料的補充教學;既要重視對學生閱讀策略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重視學生對閱讀習慣、技巧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