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作為一名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對你心服口服?我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平等、真誠與理解,高明的教育方法,愛的溫暖與滋潤等,都是缺一不可的。一句話,教師需要練好內功,學生才能服你。
關鍵詞:人格魅力;平等、真誠與理解;愛的溫暖于滋潤
二十多年的從教生涯中,總會遇到一些或者膽怯、或者自卑、或者善感、或者自私、或者叛逆、或者懵懂莽撞、或者桀驁不馴的學生,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親近你?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信你所傳之“道”?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對你信服、心服口服?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這個假期,拜讀了關承華老師的《憑什么讓學生服你》一書,心中的一團一層層解開,真是相見恨晚??!
在《憑什么讓學生服你》一書中,作者用最平實的語言,最豐富的案例,講述了作為一名時時處處關心、愛護著學生的普通教師,如何用心,用腦,用情去打動孩子的心,收獲學生的愛。徜徉書海,猶如聆聽一位智者的諄諄教誨,娓娓道來,如飲甘露。當我們在抱怨今天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的同時,關老師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教育案例,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了教書育人的真諦。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
關老師認為,“親其師,信其道?!边@里的“親”不是指親情、親近、親愛,學生對老師的“親”更多的是一種由衷的佩服。而真正贏得學生佩服的,是老師深刻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吹毛求疵,但不可以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一點都不錯,作為一名專職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既然擔負著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職責,那首先自己要有“魂”,即有思想、有目標明晰的、與時俱進的、正確的教育理論與教育觀念。而要想不讓自己的教育思想老化,不讓自己的教育觀念過時,不讓自己的教育手段落伍的最有效的辦法和最佳途徑,就是不斷學習。
“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發(fā)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對于從事教師職業(yè)的人來說,必須身先士卒,最起碼要讓學習伴隨自己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生涯。過去的說法是“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在知識的“量”上對老師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要求。但是,在知識、科技、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且不說這桶水夠不夠用,能不能很快被舀干,就是這一桶水的質量,如果長期不更新,成為一桶死水,也將因不被汲取者接受而成為廢水——要想為人師,必須有此危機感。
老師應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力;教師應是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思考力;教師應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者與主動建構者,必須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
為了我熱愛著的這份教育事業(yè),為了能在宗申小學得到成長,我不甘落伍,通過各種渠道學習提高自己:讀書,汲取高營養(yǎng),哪怕再忙,也擠出時間讀書;觀摩名師視頻,學習大師風范;走出去學習,爭取機會出去聽課,聽講座,用心記筆記;向身邊優(yōu)秀的教師學習。因為我深知,“知識淵博”是學生評價“好老師”的首要標準。
如果把教師的學歷稱為硬件的話,加上人格魅力就是軟件;硬件由教育主管部門考察,軟件則只能經過廣大學生的考核驗收。
教師的人格魅力從何而來?我想,除了淵博的學識,更重要的是師德。學識淺可能會誤人子弟,而師無德則會害人子弟,因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就是榜樣,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應該盡最大能力去做到、做好。
我們要求學生文明守紀,老師首先要彬彬有禮;要求學生寬宏大量,老師就不要小肚雞腸;要求學生有愛心,老師就不能冷漠無情……我們應該有這樣一種信念——師德大于天。
反思學生們的“不佩服”——教師辛苦說,恨鐵不成鋼說,動機是好的說,老師厲害才能震得住學生……這些都早已過時。今天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他們不再懼怕厲害,而更認可“以理服人”。這就需要教師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學生。
二、平等、真誠與理解——讓學生信服
“親其師,信其道?!睂W生憑什么信你所傳之道?為什么同樣的“道”有些卻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為他們是孩子,孩子的特點是“先信其人,再信其道”,只有他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與理解,才會對你所傳之道有發(fā)自內心的信服。
讀了關老師的案例《遲到的道歉》,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初三畢業(yè)離校的那一天,“雙差生”郝齊在教室黑板上留下一行大字:關老師是王八蛋。關老師在委屈憤怒之余,相信有一天他會自責會理解的。果然,一年后,他醒悟了,明白了,登門向關老師表達了深深的歉意。
相形見絀,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和渺小。愚人節(jié)那天,一個學生在黑板上寫下“陳蚱蜢”幾個字,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勃然大怒,傷了學生也傷了自己?,F(xiàn)在想想,為什么不學學關老師寬容一些呢?或者先問問清楚再說呢?追根溯源,還是自己對學生缺乏真正的平等與理解。
體育老師貫彩云曾說過,抄寫關老師的評語,沒有重復,不厭煩,一邊抄一邊就認識了一個學生。我想,那是因為關老師是用“心”去看待、去品味每一個學生,用“心”去完成對學生的客觀評價。
在這方面我也有體會。我認為評語不單單是對學生的簡單鑒定,其實每學期的寫評語是與學生最好的溝通機會。盡管我的鋼筆字寫得不怎么樣,但我拒絕打印,因為我覺得那些冷冰冰的鉛字沒有溫暖,我用心寫就的帶有老師特點的一筆一畫的鋼筆字,包含了我對學生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三、高明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折服
“親其師,信其道?!睘閹熣撸寣W生親、讓學生信,靠的是“內功”,而深厚的內功又一定表現(xiàn)為高明的、為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方法得當,即使是批評,他們也會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