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
[摘 要] 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離不開PCK完善的體育教師,它與體育教師的PCK發(fā)展相伴同行,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筆者初步探討了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科培訓、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教學反思與體育科研等因素對體育教師PCK發(fā)展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 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體育教師;PCK
一、研究背景
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e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舒爾曼(Shulman)提出的一個囊括學科知識和它的可教性方面在內的新的知識形式,被認為是教師知識的核心。PCK在教師專業(yè)成長中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不僅應當知道他們所要傳授的學科知識,更要知道他們實施教學的方法,要擁有高超的教學能力和藝術。
目前,中國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速度令人驚訝,肥胖和超重檢出率大幅增加。雖然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一定的干預措施,暫緩了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的趨勢,但學生身體素質不升反降的怪圈始終是學校體育教學揮之不去的現(xiàn)象和有良知、責任心的體育教師心頭之痛。
“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指的是江蘇省從2010年起,對省內的82所中小學學生體質進行抽樣監(jiān)測,并針對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情況,制定了旨在增強學生體質的相關文件,進行的具體的健康干預行動。體育教師以此為載體而開展的各項活動與自我學習歷程,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水平(PCK),并反饋于體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保證“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取得預期目標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相長、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二、體育教師PCK的定義及其內涵
體育教師的PCK是體育教師將自己所掌握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能以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掌握的方式進行加工整合,形成的新的教學方法,以此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它也可以是跨學科的各種知識和教學方式的整合,體現(xiàn)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基于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體育教師PCK發(fā)展,一個關鍵點是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中,體育教師將學科教學知識作為核心,這不僅是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的基礎與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的保證,更是體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標志。
三、基于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的體育教師PCK發(fā)展的意義
首先,PCK是教師知識結構中最有意義的核心知識?;趯W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的體育教師PCK發(fā)展,是實踐性研究,優(yōu)秀體育教師能夠在此行動中積累大量的PCK;能為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提供教學知識、教學技能的樣例,可以為其他試點學校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提供借鑒。
其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是一個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合適的平臺,可以提高體育教師PCK,最大程度地促進體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完善,同時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實現(xiàn)質的飛躍。
此外,要踐行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方案,改變目前學生體質日益滑坡的現(xiàn)狀,改變在校學生普遍軟、胖的體質健康狀況,離不開體育教師不斷完善的PCK知識。
四、體育教師PCK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1.教育課程設置中PCK缺失
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少注重具體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與教學手段的相互關聯(lián)。而PCK突出體育教師在面對具體教學情景時使知識有效呈現(xiàn)的能力。例如,同樣是教授投籃技術,在體育教科書中一般會告訴教師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而面對不同的學習主題與情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相關技能的差異,如何以最佳的方式把投籃技術呈現(xiàn)給學生就是所謂的PCK。這也是體育課程中所缺少、大部分體育教師最需要的。
2.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缺乏主動建構意識
PCK的最大特點是突出知識學習具體情境,而不是對知識傳授規(guī)律的歸納?!癙CK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實踐的、生成的、建構的過程,帶有明顯的個體性、環(huán)境性和建構性,需要教師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不斷地實踐與探究,將諸方面的知識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盵1] 而目前,在相當多的學校有相當多的體育教師缺乏主動建構意識,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場景不能夠選擇合適的教材,不能夠科學合理地運用學科教學知識進行正確的教學。
3.學科培訓缺乏針對性與有效性
目前,各級各類體育教師培訓,由于培訓組織者或實施者對中小學生實際情況和體育教師的需求缺乏一定的了解,使培訓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多的培訓是指向理念的更新和理論的重復,具體到中小學教學情境、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技能方面很少涉及。培訓內容無法滿足受訓者實際需要,培訓形式不能充分發(fā)揮受訓者的主動性。
4.體育教師自主發(fā)展意識有待加強
許多體育教師的自主發(fā)展意識嚴重缺乏,造成這些教師缺乏進步,缺乏目標,他們只是機械地重復自己幾十年的工作,沒有養(yǎng)成自我閱讀的習慣和自我提升的意識,沒有專業(yè)上的進步。
5.教學科研缺乏動力
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很大,缺乏時間和精力來保障教研的投入。很少有體育教師能夠認真反思教學成敗得失,或者評上了職稱,就不思進取了,對教學科研缺乏動力。
五、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中體育教師完善PCK的策略
1.在體育教師培訓過程中增設PCK課程內容
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離不開PCK結構完善的教師隊伍。首先,要在體育教師的專業(yè)培訓過程中增設PCK系列課程內容,在不同運動項目的學科知識教學中穿插相關的PCK案例教學。目前,美國教師教育研究界的主流已經(jīng)逐漸從研究跨年級水平和學術領域的普通教學轉向探索教師在面對具體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教授具體學習內容時應具有的學科教學知識上。[2] 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發(fā)展等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傳授同一知識和運動技能時,面對不同年齡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最佳知識呈現(xiàn)方式。而目前我國體育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對象大多局限于某一學段的學生,因此不能很好地了解不同年齡學生體育學習特點,影響了教師個體PCK的發(fā)展。[3]
2.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中實踐PCK
以學生體育健康促進行動為契機,學校可以通過開展體育社團、體育節(jié)、“體藝2+1”等活動優(yōu)化體育教師專業(yè)知識結構,加快體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專業(yè)化。中小學教師的PCK發(fā)展和完善,必須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不可能通過職前一次性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就能完成。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師要注重學科知識向學生輸入時的兩次轉換過程,第一次是把學科知識向具體的教學設計的轉換,第二次是把學科知識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的轉換。在體育教學中,大量的知識是需要結合具體情境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的,應該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和具體的教學情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問題得到順利的解決。
3.增強學習培訓的實效性
有效的入職后學習培訓是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研究證明,PCK具有可傳遞性,可以通過學習和培訓逐漸形成和豐富。[4] 理想的體育教師培訓方式是根據(jù)專業(yè)特長和培訓所需,對體育教師實行量身定制式“處方式”的培訓,以增強培訓的實效性。[5] 令人欣慰的是,現(xiàn)在的體育教師培訓方式有所改變,傳統(tǒng)的集中培訓方式較多地被遠程培訓方式所替代,不同地區(qū)的全部或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能夠每年接受到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培訓,有集中定點的培訓,也有遠程的網(wǎng)絡培訓。培訓的內容也較以往專家純理論講解培訓有很大的改變,而是以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為主。在某些繼續(xù)教育的培訓中,有一些優(yōu)秀教學案例中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實質上就是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PCK呈現(xiàn)方式。這恰恰也是大部分體育教師最需要和最缺乏的。
4.加強閱讀學習和自主發(fā)展意識
托馬斯認為,“現(xiàn)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變就是從專業(yè)個人主義轉為學習共同體”。如果體育教師一直處在孤立的專業(yè)學習狀態(tài),就很難從其他學科中收集到有利于推動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有用信息,也就對自己的PCK狀態(tài)不能做出準確的評價。
作為體育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知識與運動技能,還要知道知識與運動技能傳授的方式。最重要的方面是還要學會學習和閱讀,要把看書學習與搜集文獻資料、更新知識作為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盵6]
5.不斷提升和發(fā)展自己PCK
體育教師都應樹立體育科研意識,積極參與體育科研活動,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主動掌握體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在學習中不斷完善和提高體育科研的能力。
基于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的體育教育,是時代的迫切要求,也是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提升的需要。是否具備體育科研能力必將成為考量體育教師PCK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指標。體育教師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體育教師不能只做一個四肢發(fā)達的“教書匠”,而應做一個新時代科研型教師,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受原有的教學經(jīng)驗、思想和模式的束縛,要積極探索,善于研究,與時俱進,敢于開拓學科教學知識的新領域,并在開拓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獲得個人發(fā)展和提升。
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中,體育教師要以此為載體開展各項教學研究活動,加強自我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水平(PCK),并反饋于體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體育教師PCK發(fā)展是保證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相長,實現(xiàn)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李斌輝.中小學教師PCK發(fā)展策略[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06).
[2]胡青,劉小強.分離還是融合:教師教育專業(yè)化中形式與實質的矛盾——兼談學科教學知識(PCK)與當前我國的教師教育改革[J].江西社會科學,2005,(11).
[3]柴嬌,李林鵬,陸陽.學科教學知識(PCK)——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的重要途徑[J].體育教學,2011,(03).
[4]劉義兵,鄭志輝.學科教學知識再探三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0,(04).
[5]高賢民,汪曉贊.中小學體育教師階段性在職培訓模式的研究[J].體育師友,2010,(06).
[6]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