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榮
又到期中考試了,陳校長的聲音又一次在耳畔響起:“要有一套復習方法,不能在原有基礎上打轉,要有深度?!遍喿x課講究深度,復習還要有深度?我一直很納悶?;叵肫鹨酝膹土曊n,學生總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成單元,按字詞句段來歸納整理。學生復習起來任務重,單調乏味,總有一種“炒冷飯”的感覺。因此,如何拓寬學生參與的渠道,調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做到有新意、有深度成了我思考的問題。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打比方說:“復習不是為了修補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為了加固原有的結構,并且添建一層新的樓房。”兩位教育家精辟的話語中都提到了一個“新”字。可見,復習不是單純地機械地練習舊知識,而應該把復習看作一次更主動、更認真、更系統(tǒng)、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學習過程。圍繞這個“新”字,結合這學期的習作教學研究,我突發(fā)奇想,何不把習作與復習這二者結合起來,既進行了小練筆,又復習了知識,這也應該是一個“新”的嘗試吧。
我簡單介紹了自己的想法,把復習日記當作家庭作業(yè)布置了下去。第二天懷著忐忑的心情翻看他們的日記,看著看著,心中涌出一陣竊喜,百分之七十的同學儼然理解了我的意圖,首先是那些題目:《溫故而知新》《復習寶典》《小精靈漫游復習國》《復習王國趣事多》《“森林”大探險》《號外,復習開始了》《復習大闖關》等,新穎獨特。其次是復習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的同學把每一個知識點設定為各座城池,帶領同學們去逐個攻破;有的學生把自己變成了小精靈,飛到“拼音”王國、“生字”王國等;有的學生像一位有智慧的老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平時易錯的字,應該注意哪個部分;有的做起了小導游,帶領大家步入一個個“景點”;有的開起了“復習”小店,拼音、生字等“店員”都來應聘;有的帶領大家去“探險”;有的搖身一變成了微服私訪的官員來調查民間兒童的復習情況……再認真讀他們介紹的知識點,李耀敏這樣寫:
我們的復習“小店”要開張了,可是還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幫忙,我的幾個朋友來“應聘”了。
第一個朋友是《白鵝》“大叔”。他通過對白鵝在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做自我介紹,讓我一下喜歡上他。就聘他做服務生吧??梢詾樾∨笥讯嗾f一說難點。
第二個朋友《貓》小姐來了。她的“簡歷”是用具體事例生動地描述了她的古怪性格和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她當個老師吧。
……
李嘉怡在復習拼音時這樣寫:
這些粗心大意的小朋友,老把我們的“g”丟掉,請大家對我們尊重些吧,我們是“頸、吭、供、憑……”
張勵康在復習近義詞時寫:
國王聽說后,派大將近義詞出征,里面全是雙胞胎:高傲——傲慢、譬如——比如等。
真可謂五花八門、異彩紛呈!我不禁連連感嘆學生的奇思妙想。
但在欣喜之余,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存在的問題,由于復習時間短,要把復習內容變成文字形式,大部分學生只重視了復習日記的趣味,對于各個知識點的歸納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沒有抓住重點、難點、易錯的地方,也不能如我期望的那樣考慮全面。
于是,我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思路,首先讓她們欣賞優(yōu)秀日記,學習優(yōu)點,尋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取長補短,完善復習方法。這次,我沒有把復習完全放在家里,而是將基本知識的歸納整理放在了課堂上,這樣做有利于教師的指導,也有利于監(jiān)管。“多深地基多筑高墻”“根深才能葉茂”,學生要想有收獲,抓基礎是關鍵,學生在整理的同時,勾畫出平時掌握不牢的、未懂的、遺漏的內容,然后把這些內容寫在復習日記里。
后來再批閱日記時,學生寫得更條理、全面了,重難點更突出。老師在這時基本“無用”了,每個人的日記自由傳閱,互相借鑒、互相提醒,這時每個人都是老師,每個人又都是學生。學生成了復習的主體,主動探究,互相合作,達到了“我要復習”的境界。
當然,這樣的復習也不是適用于所有孩子,要因材施教,能力高的強調復習日記的全面歸納、知識拓展與趣味,基礎差的只要能歸納一些基礎知識就可以了。
總之,對所學語文知識的整理與復習,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們千萬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