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經濟文化交流中,翻譯起著一個重要作用,其中習語的翻譯尤為重要。習語是一個民族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閃耀著智慧光芒,承載強烈的民族特點,并在介紹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對話、外交人員翻譯的過程中,對于習語理解的翻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漢的文化差異性和相似性給翻譯帶來困難和障礙,異化和歸化這兩種翻譯策略的使用有效解決了目標語言與源語言文化差異造成的經濟往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關鍵詞:翻譯 歸化 異化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222-02
一、習語的定義
習語在外交經濟翻譯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其準確性難以把握,對其定義如下:習語是指語言中一組短語或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含義不能由單個單詞組成,必須作為整體理解。從廣義講,漢語中對應英語idiom的翻譯是熟語,根據(jù)辭海解釋,熟語是語言中固定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結構,且要作為整體來理解語義,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慣用語、歇后語等。
二、文化與翻譯
語言的相似性使人們有可能在不同民族之間溝通;而語言的差異性給翻譯帶來困難和挑戰(zhàn)。翻譯不僅涉及語言本身也涉及文化,文化彼此不同,每一種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語言能夠存在,除非把它沉浸在文化背景中;沒有文化能夠存在,如果沒有自然語言的結構的中心?!保ò退鼓翁?,2004:22)翻譯是橋梁和紐帶,語言作為一種工具來連接不同的文化。沒有翻譯可在非文化的真空環(huán)境中來進行,顯然,文化在翻譯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否考慮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的文化因素將決定譯者是否能順利進行翻譯。
三、異化與歸化
異化策略被Venuti定義為“在翻譯中,譯文有意打破傳統(tǒng),目的是保留源語言的特征的翻譯策略?!保ㄍ希?9)根據(jù)Venuti的定義“異化翻譯是一種對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文化自戀、帝國主義和民主地緣關系的反抗?!睂τ赩enuti來說,歸化一詞帶有負面含義,因為它有文化主導、單一語言政策、排斥外國語言這些特點;并且歸化策略習慣了流利的翻譯,無形忽略外國語言文化的價值并使目標語讀者在文化上產生自大情緒(Shuttleworth &Cowie,2004:43-44)。
人類社會的所有成員共享感知和回應這些屬性,體現(xiàn)在語言中,即理解和翻譯。對于兩國之間他人的行為模式,大多數(shù)習語具有相似的心理過程、語義反映、文化經驗和調整能力。這些習語傳遞普遍事實,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常識。
(一)異化、歸化策略在文化領域翻譯的使用
許多習語與文化術語的含義對目標語的接受者來說是陌生的,但卻受到目標語人群的接受和喜歡。這樣的習語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特有的風俗,這些習俗通常只涉及物質文化的一部分,并沒有與精神內容如文化心理和社會價值觀等更深層次的結構相聯(lián)系,它們通常容易被目標語言的讀者理解。
(二)異化、歸化在源語言偏好翻譯的使用
當習語的文化形象反映了一個國家某些表達習慣的偏好,且目標語言的接收者理解無困難時這些習語,異化勝于歸化。這些習語通常表達對自然和社會共同的認識與了解。英語習語——“成為狗的頭好于獅子的尾巴?!边@個習語的隱含意義類似中國,“寧為雞頭,勿為鳳尾”,形象的選擇在兩種文化中清晰地反映人們對某些表達方式的偏好。然而,在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分享一個共同的理解:人們普遍承認“獅子”和“鳳凰”代表“高貴”或“更高社會地位”而“狗”和“公雞”表示“卑下”或“低社會地位”。
異化策略不僅傳遞內涵意義而且引入新的表達方式。如:在英國,人們說“每個國家的狗都咬”,而在中國,我們說“天下烏鴉一般黑”(陽光下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實際上這兩個習語表達不同的文化形象下相似的內涵。
(三)異化和歸化的結合
一些習語包含某些歷史或文學典故,如果使用異化翻譯策略,這些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很難使目標語讀者理解。異化與歸化相合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歸化幫助讀者理解源文本;另一方面,異化是用來保持原來的文化特征和傳遞外國元素。例如,中國有句諺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應該翻譯成“三個工匠智慧的總和等于大師諸葛亮,”這意味著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在中國,實際上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爸T葛亮”在中國是讀者非常熟悉一個聰明的歷史人物,但外國讀者卻不熟悉,因此有必要添加一個解釋“大師”,以確保外國讀者可以明白它代表什么。
1.Oh, but his wrath was up!…
“Look here! What do you suppose I told you the names of those points for?” “Well to-to-be entertaining, I thought.”
This was a red rag to the bull. He raged and stormed so...that I judged it made him blind.
哦,他憤怒了!……
“看這兒,我告訴你那些的名字,你以為是什么意思?”
“我想,這個——是——是說著好玩的。”
這話簡直是用紅布來逗牛,火上加油,他勃然大怒……我想一定是這話把他氣昏了。(陳艷麗,2004:100 )
2.The planners were busy by passing the Gordian knot.
計劃制訂者正忙于解開戈爾迪結——棘手問題而忙得不可開交。(韓亞華,2001:128)
戈爾迪結來自希臘神話。戈爾迪在木樁上打了一個結,沒人能解開,除了亞歷山大,后來,戈爾迪之結代表棘手的問題。如果我們只采用異化方式翻譯,讀者會感到困惑。
其他的例子,如:
3.Let sleeping dogs lie.睡狗莫惹,麻煩莫招。
4.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 像一頭站在瓷器店里的公牛,一動就會闖禍。
5.As you make your bed, so you must lie on it.自己鋪床自己躺,自己造孽自己遭殃。
6.井水不犯河水:Well water and river water leave each other alone—stay out of things that dont concern you.
7.三十六計,走為上計:Of the thirty-six strategies, the best is running away as you have no better choice.
8.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Halfway Cheng Yaojin would appear and try to poke his nose into the matter.
雖然上述習語的基本翻譯策略是異化,但解釋卻是歸化,便于讀者更好理解。
四、總結
在當前的經濟往來漢語和英語習語翻譯的過程中,應優(yōu)先考慮異化策略,因為它能夠保留源語言的地道性,這是翻譯的核心標準“信”。當然,異化策略也不能過度使用以免阻礙信息順利交流,在某些情況下,異化容易產生誤解,這時就應該使用歸化作為補充。有時需要采用這兩種策略的組合。任何作品翻譯都不可能只使用一種翻譯策略,每個作品的翻譯實際上是在這兩種翻譯策略間尋求平衡,提倡完全的異化或歸化翻譯是片面的和不可取的。事實上,異化和歸化兩者不可或缺的,一個真正成功的翻譯將取決于兩種策略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石克鋒.從翻譯美學角度談中西習語的互譯.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10)
[2] 楊娟.跨文化視域下的習語翻譯.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12)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簡介:蘇光華,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