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錫平
摘 要:籃球運動是一項典型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承載了太多的人文價值,也歷經(jīng)了太多的傳奇,更是當今社會人們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之一。各國初高中都開設了相應的體育課程,學生會在體育課中學到許多籃球技戰(zhàn)術和知識,形成自己獨到的籃球能力,從而受益終身,從籃球教學的初中與高中的連貫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籃球運動;學生;教學;連貫性
隨著籃球運動的發(fā)展,人們對籃球運動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它注定將承載更多的人文價值。究其本身而言,它的健身性、社會性、趣味性以及特有的觀賞魅力,賦予了它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對于中學生而言,除了它具備基本的體育運動特質之外,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在多變的高強度的對抗中提高機體的應變能力、大腦的測算能力、分析能力、調(diào)節(jié)適應能力、團隊領導和輔助能力,還能讓學生在進攻與防守中找到自信,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小學到初中,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教材,學生也能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和技戰(zhàn)術,而在高中階段學生更應該進一步得到系統(tǒng)的籃球教學。但是在當前的考試體制下,初中階段忽略了籃球等傳統(tǒng)項目的教學,影響了這些教材在高中時期進一步系統(tǒng)教學,存在著教學連貫性上的很大缺陷。
當前的初高中籃球教學的連貫性的缺陷表現(xiàn)在:首先,很多學校無意中削減了籃球教材的內(nèi)容,甚至每天只限于練習中考的內(nèi)容。部分學校要求教師側重考試項目的反復訓練,以此來應對中考,使升學率得到一定的提高,而籃球運動作為非必要選項,就更不可能讓老師去研究籃球教材了。籃球運動課本是體育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體育教學應該去重視的,應該讓學生在這種相互競爭的運動中學會拼搏,學會鍛煉和進取,進一步樹立集體主義觀念,使學生終身受益,部分學校只關注中考體育成績而放棄了籃球等傳統(tǒng)教材的教學,這不僅讓學生感覺體育訓練的苦上加苦,也使他們進入高中后的發(fā)展有了影響。其次,從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來看,一些體育老師在根據(jù)學校具體情況而靈活安排教學,使籃球等傳統(tǒng)教材的課堂呈松散狀態(tài),沒有系統(tǒng)、連貫地進行,使初高中教學有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再次,由于體育課時一般較少,一些地區(qū)甚至沒有開足課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無法完成籃球教材的系統(tǒng)教學,而籃球教學經(jīng)常受到天氣和場地器材的限制,就更加使籃球教材教學的連貫性受到影響。另外,現(xiàn)在的初高中教材雖然都有相關內(nèi)容,但是重“理論”,淡“實踐”的現(xiàn)象還存在,并且初高中都沒有對籃球教材的考核標準作更明確的要求,只是在高中畢業(yè)專業(yè)體考中籃球專項考試才有一定的標準,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就沒有機會形成較全面的籃球運動的技戰(zhàn)術,給他們今后的生活與娛樂健身帶來缺憾,當前的初高中教材大綱涉及面廣闊,要求學生多方面地涉獵,其中一部分過于強調(diào)掌握某項技能,而像籃球這類教材在初中學習時,如果沒有基礎技術的學習積累過程是很難在高中階段進一步學好的,因此需要我們體育老師在初中階段特別引起注意。
雖然初高考的基本升學考試制度我們無力在短期內(nèi)改變,但是初高中的籃球教材的教學要取得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方面的突破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1.大膽地將教學方式和教材大綱進行刪減和重新審視,適當重組和增加籃球教學的課時。比如,教材大綱并不強調(diào)籃球基本技術培養(yǎng)和雕琢,因而省掉了這部分內(nèi)容。我們在實踐教學中就應將其補充出來,從學生的基本的跑動跳躍、運球、傳接球、投籃等多個基本技術開始練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籃球素養(yǎng)。而像鉛球這樣的項目就可適當減少,可以從籃球運動的綜合性的特點上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使學生既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又使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2.從社會角度和學生的需求等方面靈活選擇內(nèi)容和教材。初高中教材大綱對于籃球的教學的側重并無連貫性可言。但是當今大環(huán)境下盛行的體育運動卻傾向于球類運動,就使得我們在體育教學中不能背離社會,像鉛球、三級跳遠等項目人們的日常生活并沒有太多機會接觸,他們需要更傾向于掌握能有一定社交、一定活力,人們喜聞樂見的球類運動(籃、足、羽、網(wǎng))方面的技能。若我們能在體育教學中把籃球運動的初高中連貫進行,讓他們從掌握基礎技術中的跑、跳、投、運、傳、切等技術,再到更深層次的掩護配合,傳切配合、突出配合等戰(zhàn)術的個人到整體的系統(tǒng)連貫教學中得到全面鍛煉,這不但符合大部分學生意愿,也順應了社會的發(fā)展。
3.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正確把握教材的增減,慎重“淡化”一些教材內(nèi)容。由于初高中體育教材的編寫不可能考慮到所有的學校情況,只能從大體上滿足的原則出發(fā),因此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是可以理解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根據(jù)學情來實施教學。比如,在女生多的班級,在引進籃球教學中應照顧到女生的情況,少做力量等不適合的訓練,可多做一些籃球游戲方面練習,一是提高女生練習興趣,也能使女生培養(yǎng)籃球方面的基礎能力,使他們逐漸喜歡上這一運動;男生多的班級也可以按男生多做、女生少做的分別對待,分層次對待。
4.初中階段,呼吁體育教師根據(jù)情況重視學生籃球運動的運、傳、投、移動等的基礎學習。培養(yǎng)籃球運動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可以結合中招體考,合理利用籃球的體能訓練中的一些方法提高其綜合運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做到學籃球、應考試兩不誤,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有基礎進行系統(tǒng)的進一步學習。
5.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見多識廣,從各種途徑了解籃球運動,關注自己生活中的籃球運動,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籃球比賽,比如,推薦學生觀看“NBA”“CBA”賽事,介紹一些籃球巨星的成長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熱愛,使其真正了解籃球運動,使其終身受益。
總之,籃球運動風靡世界,其綜合價值已不言而喻,想成為真正的體育強國,增加體育運動人口的數(shù)量、質量,體育教師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當然,紙上談兵是不濟于事的,更不能是虎頭蛇尾的,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從小到大,從小學、初中、高中要做到教材、教學的延續(xù)性、連貫性、系統(tǒng)性,靈活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籃球運動這種綜合性體育技能,多年后還能運用自如、健身、娛樂、優(yōu)雅的技能,把籃球運動打造成一個讓學生充分投入的、樂此不疲的、團結拼搏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楊永徽.淺探中學生籃球教學的有效模式[J].少年體育訓練,2010(1).
[2]張釗雄.廣州市區(qū)中學籃球運動開展現(xiàn)狀調(diào)查[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S2).
[3]張衛(wèi)東,宋君毅,李明達,等.中美籃球教學、訓練理論對比與反思[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