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葉
每到春天,模式化的讀書節(jié)就會紛紛登場,拜朋友們所托,總要趕幾場去應(yīng)酬一下?;蛘弋攤€嘉賓,胡亂聊幾句讀書,或者厚著臉皮,做個專場講座。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的是坐在臺下,聽聽朗誦,只要朗誦者不是“高、平、空”的播音腔,我很擅長為他們拍拍巴掌。
——最近的一次,非但讓我無法鼓掌,簡直是看得驚心動魄。
其實算是見識了一種新花樣,就是要孩子們配合著朗誦者表演。孩子們都是十歲左右的樣子,女孩白襯衣藍短裙,男孩子白襯衣藍長褲,一律清新可愛。朗誦者是個二十多歲老師模樣的女孩子,白襯衣,背帶裙,麻花辮,這清新可愛因為放大了一號,便有些裝的味道。不過也不要緊,上了臺就是裝,也不在乎這一點兒皮毛。
她朗誦的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p>
孩子們原來是伏在地上的,這時候就慢慢弓起了腰,抬起了臉,做出了盼望之態(tài)。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p>
有兩個手搭涼棚,作望穿秋水狀。另有兩個揉揉眼睛,打個哈欠,然后突然杏眼圓睜,精神起來。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p>
小胳膊搖搖擺擺,做出水波蕩漾的樣子。小手擎著自己的小臉,這就是小太陽的意思吧。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這個難度可是夠大的,嫩嫩的,綠綠的,這感覺只能是感覺啊。只見孩子們左晃右晃,兩頰的肌肉凍結(jié)在某個角度,他們試圖努力傳達出的,應(yīng)該是歡快天真的神情吧。朗誦者摸一下這個的腦袋,摸一下那個的腦袋,孩子們隨著她的撫摸此起彼伏地接受著恩澤。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p>
仁慈的動詞!讓可憐的孩子們終于有了表演的抓手。嗯,“抓手”這個詞,好像也是時下最流行的吧。
“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p>
功夫和希望,這兩個詞的外化難度也是極高的,估計設(shè)計者也沒什么好辦法,就只好讓孩子們直接去念。于是孩子們大聲重復(fù)念了三遍,一遍比一遍高亢,一遍比一遍激昂。聽得我雞皮疙瘩遍布全身。
好在快結(jié)束了。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向前去?!?/p>
這是最后一句。閉著眼睛我都能推測到,朗誦者在中間,孩子們圍著她,他們左腿蹬,右腿弓,一步一步朝前走,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畫報上的規(guī)定動作一樣,走到舞臺的前面,定格,等待掌聲。
我當然鼓了掌,可是淚水都快落下來了。
這表演,真的很表,真的很演。也真的很讓我難過。成人們,裝也就裝了,反正都已經(jīng)這樣了??墒呛⒆觽?,他們假裝笑,微笑,大笑,假裝活潑可愛,假裝熱情奔放,這真的很嚇人,很嚇人。
看著他們表演,我在下面,作為成人,有負罪感。
向前去。向前去。這樣的表演,還怎么向前去呢?
好在,這些孩子終會長大,長成我這樣的成人。想到這里,我稍微覺出一種無恥的釋然。
(選自《文匯報》)
【推薦語】 初讀標題,以為是一篇描寫春色的寫景散文,細讀下來,竟真的出乎意料甚至有點“驚心動魄”了。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在一次讀書節(jié)活動上孩子們?yōu)榱伺浜侠蠋煹睦收b,極力表演著各種表情和動作,全程籠罩著濃濃的虛假氣息,由此表達了對這種形式主義教育風(fēng)氣的憂慮。作者極盡可能的細致描繪,加之毫不掩飾的情緒表達,使全文充滿了諷刺的力度和警醒的力量。一語雙關(guān)的標題、各種反語、重復(fù)手法的使用需要讀者細細品味背后的深意。